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常识>> 第七课>>正文内容

繁荣活跃、稳定发展的国内市场

──"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之九

"九五"时期,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活跃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的持续作用下,国民经济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在国民经济持续向好的大环境下,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型商业业态充分发展,商品供应充裕,消费结构改善,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国内市场进入持续、健康、繁荣活跃、稳定增长时期。

一、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新型业态形式发展迅速。

"九五"期间,随着经济和市场建设的不断发展,市场规模呈不断扩大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146513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1.1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平均增长10.6%;2000年全国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达到65422.2亿元,比1995年增长61.4%;1999年全国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达到21707.8亿元,比1995年增长87.3 %。

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市场新型业态形式也获得了充分发展。长期以来,相对单一的传统百货店、副食店的销售形式被越来越多的连锁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电视商场、邮购和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形式所取代。信用消费也初露端倪。

在各种经营方式中,商品交易市场和连锁超市发展最快。据有关资料显示,"九五"期间,商品交易市场异军突起、飞速发展,目前已到10万家左右,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达到27000多亿元。连锁超市也以其低廉的价格、丰富的商品品种、便利的销售方式,深受广大居民欢迎而迅速发展起来。据第二届中国连锁业会议资料,目前我国连锁企业已达1800多家,拥有店铺26000个,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元。

1998年国务院批准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省会城市,各地中外合资、合作、独资商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到1999年末,全国已有大中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132 家,从业人员59025人;港澳台商投资商业企业161家,从业人员44122人。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不仅能够及时地将国外商品输入到国内市场销售,满足我国人民生活需要,而且也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理念;与此同时,外商利用本公司在国外的销售网络还能够将中国的商品及时地输送到国外市场,加强了国内外市场的联系。

(二)商品供应充裕,消费结构改善,供求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94万亿元,比1995年增长52.9%。工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国内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货源。商品供应充裕,消费结构改善,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是这一时期国内市场发展的明显特点。

1、商品供应充裕。"九五"期间,工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势头。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5亿吨左右,棉花、油料、肉蛋、水产、蔬菜、水果等多种农副产品产量创历史最高记录,有的位居世界前列;工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主要工业消费品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为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提供了丰富的货源。为满足居民生活多样性要求,"九五"期间国外生活消费品如服装、酒类、水果等进口也较多。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供应充裕,价格平稳,消费者选择空间加大,市场到处呈现出一片繁荣活跃景象。

2、消费结构改善。随着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九五"期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食物性消费比重也有较大幅度下降。居民在满足"吃"的同时,用于发展和享受性消费的支出增加,标志着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影碟机、热水器等耐用消费品已逐渐成为居民家庭生活的普通用品;家用电脑、轿车等高档消费品也渐次进入居民家庭。据统计,1999年每百户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比1995年彩色电视机增加21.78台,电冰箱增加11.52台,电风扇增加4.38台,照相机增加7.55台;每百户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也有了大幅度增加。

3、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九五"期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商品越来越丰富。现在人们经常谈论的已经不是市场上"什么东西不好买",而是市场上又出现了哪些新商品。据有关资料显示,"八五"期间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仍占一定比重。"九五"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逐渐被供大于求和供求平衡的商品所取代,供不应求的商品目前在市场上已基本消失。

(三)市场导向功能增强,假日消费引发新的商机。

"九五"期间,随着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市场对生产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计划经济时期生产者按照计划进行生产,生产与市场脱节较多的状况,在"九五"期间得到了根本性改变。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按需生产、市场主导,成为农业和企业产品生产的方向。市场上名、优、特、新商品逐渐占居主导地位,高质量、高档次、高营养、新口味、新用途、高技术的商品层出不穷,消费者地位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九五"后期,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推动市场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国家在5天工作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法定节日休假天数,为居民外出旅游、购物创造了时间环境,提供了扩大消费的机会。现在由于节假日的增加,每年人民群众用于休息的时间已近全年日历天数的三分之一。特别是春节、"五一"、"十一"3个七天长假,使假日消费形成高潮。各商贸、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企业,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扩大销售,使假日消费成为"九五"时期市场发展中一道新的亮丽的风景线。假日消费为零售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年"十一"黄金周期间,21个旅游中心城市重点商业和餐饮业企业销售收入均达到2位数的增幅,其中商业企业零售额增长28.7%,餐饮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9.3%,部分零售企业销售额增幅达到40%以上。节假日销售额占全年销售额的比重随着假日经济的成熟与发展不断提高。

(四)市场设施建设现代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开放式商品流通网络初步形成。

一是商业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居民购物环境显著改善。在百货商场上规模、上档次和快速发展的同时,超级市场、购物中心、专卖店、便民店等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现代化商业形式发展较快。二是随着商品条码运用技术的普及,我国销售管理现代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大型企业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各商品交易所、批发市场利用计算机技术初步形成了跟踪商品供求、价格动态的全国市场信息网络。三是我国重要商品储备设施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一批现代化骨干储备库已经建成并发挥作用。

"九五"期间,随着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全方位、大中小相结合、多种经济成分和运行方式并存的商品流通网络初步形成。

二、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市场发展相对缓慢。"九五"期间,农村市场发展问题曾多次引起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国家也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市场发展,但效果都不太明显。2000年全国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2 %,与1995年相比没有多大变化,与全国经济发展的总水平相比差距甚大。我国农村拥有全国近70%的人口,其消费潜力是巨大的。当前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和消费环境差(包括基础设施落后等)。对于这一问题必须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认真研究解决。

(二) 流通秩序混乱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有待进一步整顿。"九五"期间,国家加大了整顿流通秩序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收到一定成效。但由于各方面经济利益驱动,部门分割、地区封锁、无序竞争,假冒伪劣现象仍屡禁不止。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期甚至加剧发展,严重扰乱了全国统一的市场秩序,损害了有关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必须进一步严加整顿。

(三)大中型商贸企业市场竞争力急需加强。"九五"期间,随着多渠道、开放式竞争格局的不断形成,各种新型业态形式和多种经济成份获得了充分发展,商贸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提高。但由于对竞争机制的不适应,部分大中型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商贸企业竞争力下降,亏损严重。据统计,2000年全国大中型商贸企业亏损面仍高达40%。

三、"十五"市场发展展望

展望"十五",国内市场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平稳发展,稳中有升,将构成市场运行的总基调。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市场上适销对路的商品将愈加丰富;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消费需求将进一步稳定增长,并将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假日消费将继续成为消费市场的亮点;食品、家用电器、家居装修材料、通讯用品将继续主导市场销售,并带动整个消费品市场增长;家用电脑和轿车的销售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随着市场秩序的整顿,消费环境将继续改善,消费者在购物时将享受更大的自由。 "十五"期间,农村市场的开拓将继续成为市场发展的焦点和重头戏,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产业化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落实和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将会带动农村市场加速发展。"入世"和对外开放,使国内商业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内商业企业如果能认真对待,早作准备,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其发展前景仍然是十分广阔的。(2001.3.12)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商品服务市场;消费者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