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试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 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部分,是以批判精神为基础的、对思维的对象所包含的判断和论证进行解释、分析、评估、推理、说明和自我规范的综合认知能力。对高中生来说,既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基本前提,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高中教育 历史教学 批判思维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02-01 
  0 
  高中生的年龄特征、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和课程本身的特点等,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足够的心理、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支持。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这一思维能力呢? 
  一、在新型的教学文化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意识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是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在观念上必须符合批判性思维的要求,并付诸于教学实际,即思维性教学文化。在这种文化模式下,教师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反思,引领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思考、质疑;会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机会与空间,鼓励学生问题个性的发挥、分析和判断,帮助学生树立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的信念。这样就会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文化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心理安全的空间,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肥沃土壤。 
  例如,在教学“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一课时,有学生将《布列斯特和约》和《马关条约》并提,并得出列宁与李鸿章一样都是卖国者的结论。事实上,李鸿章只是清王朝掌权者慈禧太后的替罪羊,“只是一个裱糊匠”。梁启超在李死后两个月在所撰《李鸿章传》中有说他“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故“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而列宁其人及其签署《布列斯特和约》的历史背景,显然与李鸿章及《马关条约》,是大不相同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讨论与交流,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观点。否则,教师违背了批判性思维的要求,只以“列宁是伟大领袖,他怎么可能会卖国”的传统思维式反问做结,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也就不会实现了。 
  二、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阅读文本(教材)出现多元化的解读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是由阅读者的人生经历、价值取向、社会背景、事物感知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在高中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对阅读文本的多元解读是新形势下历史教学的趋势和方向,也是构建与组成新的教学策略的重要因素,更是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和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体现,并为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审美体验的生长与生成创造条件。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借以增强学生质疑与反思的自信与自主,提高自我效能。另外,要引导与培养学生在反思过程中逐渐树立宽容、理解、尊重与合作的思维意识,养成自我反省、自我调节与自我修正的良好品质,合理调控自我思维的课题、过程与结果,这也是批判性思维的本质与要求。 
  以教学“戊戌政变”一课时为例。教材在阐述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时先肯定“有很多原因”,但又着重指出“根本原因是这场变法的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显然,这是对变法失败外因的强调,与教材叙述着眼于两派势力之间的斗争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教材叙述角度的理解,多数学生对变法失败原因的直觉感受就是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与反对。但在批判性思维的视角下,我们就会发现事情远非如此简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并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但仔细研究教材会发现,教材对变法失败的内因(变法实质存在的内在缺陷)基本没有提及,而历史现象的内在成因才是最本质最基础的要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尊重相关观点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多视角、多角度地收集资料,通过分析与思考,更好地了解历史的真实、清楚地认知相关历史真实。 
  三、在教学评价中,激励学生的批判思维意识强化与能力提高 
  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地监控并对学生学习做出准确的导向,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到:评价内容与方式采取的科学性、完备性等,对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潜能、认识与展现自我、培养与树立自信、成就与体验成功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其极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评价应重在诊断、激励、教育与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精神,促进学思结合。做到这一点:(1)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包括学生发言次数与质量,作业完成数量与质量,知识掌握程度与问题解决方法、思路、能力,对相关内容的认知过程、情感、动机、价值观等诸多与学生学习相关的部分,以实现量化因素与非量化因素的评价的综合;(2)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层次化与民主化,使评价在师生、生生之间积极进行,重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之口对同伴学习的解释、分析、评估、推理、判断、调节等做出合理的评价,并引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这种来自于同伴群体的评价影响,会对学生持续提高自己的批判思维意识与能力产生极为积极的和持久的影响。 
  总之,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与能力,就要立足于历史思维内容的基础上,从方法论的表层出发,不断地去挖掘历史课程中潜在的批判性思维的因子,以知识与技能的载体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以最终达成教学三维目标的共同实现。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思维|学生|历史|培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