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课堂教学也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不仅是知识的发展,而且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课堂提问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善教者,必善问。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更是每个优秀历史教师的必备技能。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课堂气氛也随之而活跃。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深深体会到:有艺术的提问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大有裨益。在此本人谈谈自己对历史课堂提问的看法,与同行交流。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说,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动机、启迪学生思维。在课堂上要怎样才能产生疑问呢?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来完成。好的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强烈信息刺激元,具有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它使学生定向思考,促使学生注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它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让师生的思想感情得到交流,教與学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起到发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学作用。它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学进程。 
  1.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的动力。精妙的提问,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增强探究历史奥秘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历史综合能力。 
  2.增强学生的听课注意力。 
  同一件事情,做久了就会感到疲劳,听课也一样。上课时间太长,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头脑昏胀,出现疲劳。历史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钳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3.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他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的优点。它不仅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而且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经过不断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质疑设问的学习习惯,每次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就会打破常规,从另一个角度甚至是反方向提出与题目相关的问题。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课堂提问能否真正发挥以上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提问的技巧和艺术性。只有正确、科学、艺术地提问,才能充分刺激学生思维,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1.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度”即提出的问题应难宜适中,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例如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虽然有助于把握教材重点,但缺乏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用不大。如果把问题改为“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情况就不同了,很有启发性。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而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就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认识更深刻了。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要避免过于简单,若一味地问“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索然无味。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课堂提问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量”。我们反对“满堂灌”,但也不赞成“满堂问”,因此课堂提问要避免走“三民主义”要解决的最主要矛盾。 
  学生对每节课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要想使你的提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善于抓住契机,设置矛盾,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对思维的训练及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一节好的历史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提得过多过繁也不行,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3.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如果一味地只顾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地展现自己。 
  4.课堂提问应是平等的对话,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居高临下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畏惧自己的回答会不会令老师满意,会不会遭来同学们的讥笑,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这也是一位优秀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这样学生才会放开一切思想的顾虑,走近老师的思维中。放飞自己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但提问中无论学生的回答满不满意,都应尽量避免言语的刺伤、态度的轻慢,应充满激情,充满赏识、充满期待。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地因势诱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传播信息、达到师生交流和谐共振的一条主要渠道。巧妙地、科学地利用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提问的实效性,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思维|提问|学生|课堂|问题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