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课程改革>> 教材解读>>正文内容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学业成绩评价的若干思考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广东省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的试点省分之一,高一学生在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已经学习了新课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制定课程模块的测验方案,又如何实施?这是我们亟需解决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制定方案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新课程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第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新课程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第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新课程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2.评价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变化。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体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基于上述新的评价理念,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加强动态评价,注重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结果,体现发展性原则(过程);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评价方法灵活,体现全面性原则(内容);关注学生的多元智力,评价指标无绝对权数,体现开放性原则(标准);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体现多元性原则(对象);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强调评价的教学性原则(目的);评价方法灵活,体现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方法)。

3.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是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指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②学习是自我发起的。指即便学习的推力或刺激来自外部,但基本的学习要求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来自学习者个人(内部)。③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④学习是自我评价的。

二、方案制定及其修改的过程

本方案是在华南师范大学高凌飚教授主持的课题组的亲自领导下,在其他兄弟学校共同配合和其他专家的建议指导下历时近一年时间制定的。方案是基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学生课程模块学习的需要。评价方案包括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工具、评分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利用几部分。因为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以,评价目标应该体现这些要求。

第一、对知识目标的评价。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要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要注意“内容标准”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内容目标的陈述,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在不同意义上表达了对相关知识评价的不同要求。 第二、对能力目标的评价。主要伴随着相应的活动展开,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理论观点、原理的运用能力进行考评,又要强调对“动脑”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评估。 第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向。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所持有的观点。

评价内容包括两大方面:

第一、知识方面。全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的内容。

第二、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①再认或再现模块中的基础知识。

②理解模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理论,观察、分析、

比较、解释和解决有关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现象与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

④关注学生在现代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应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⑤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经过探讨,我们认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学业成绩评价应包括过程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测验考试两种方式。过程性评价占总分的30%,终结性的测验考试占70%。

其中,模块学业成绩测验是一次终结性的成绩测验,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在该课程模块的学习所达到的水平。终结性测验考试,只能以纸笔考试的形式进行。 第一、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二、Ⅰ卷为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题2分。)。25题,约占50%。

第三、Ⅱ卷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辨析题和论述题。其中,简答题1题,约占10%;辨析题1题,约占15%;论述题1题,约占25%。非选择题要较多地使用开放性试题和开放性考试。

第四、考试主要以水平测试的要求为主。及格率应达到95%—98%。难度约为0.7左右。在本模块学习结束后,要给学生大约一周的准备时间。 模块学业成绩测验的结果,包括书面笔试和开放式考试的结果,过程评价的结果,都应采用等级制计分的方式,可以先按照原始总分划分分数段,再根据分数段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在等级制计分中,要略为增加等级的数量,这样可以适当增大等级的精细程度。具体做法是: 100——90为A;89——80为B;79——70为C;69——60为D;59及以下为E。 模块评价成绩(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试测验的合计)为E的,必须补考,补考仍为E的,必须重修,否则,不能取得该模块的学分。

评价结果可以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方面是作为判断能否顺利进入下一模块学习的依据;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如果学生在必修模块的成绩都是A,或者3个A和2个B的话,他们可以有获得某种荣誉称号的优先权,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选修系列4专题;获得D及以上的学生视为合格;获得E等级的学生必须重修该模块课程或改修其他课程,直到合格为止。

模块学业成绩测验方案制定之后,广泛听取教育专家和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意见。大家的意见是有弹有赞: 第一、肯定了方案中继续保留应试教育考试中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考试模式。 第二、非常赞赏非选择题中增加了开放性试题和开放性考试的内容。原因如下: 首先,开放式试题能引导正确的教学方向。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应试倾向还是较严重的,每年的高考,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不惜花大量的时间研究各种题型,解题套路,甚至让学生背“标准答案”,这对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下一代非常不利。而对于开放性试题,由于它的开放性,教师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能够找到一种相对固定的解题套路,他们就只能从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着手,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开放性试题可以考查学生的高层次思维,高层次的思维包括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等。批判性思维是指运用高级智力过程的思维,如认真分析论点、思考其它观点、评价其它观点并得到适当的结论。对于这些方面的考查,开放性试题无疑比传统的试题更有优势。最后,开放性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开放性试题的条件或结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或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可以较全面地思考问题,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以及他们的创新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在模块成绩测验中适量地采用开放式试题和开放式的考试,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利的,但是给阅卷评分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带来困难,弄得不好,同样会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第四、开放式试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开放度要适中,既给学生以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又能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答;既体现“题在书外”,又体现“理在书中”。它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给教师工作增加了难度。

第五、客观性试题是采用单项选择题还是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并用意见不一。

第六、初中政治课升中考试中已经有了成熟的开放性试题可以借鉴。 面对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方案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对试题的难度上把它定为0.7,通过率达到95%——98%。对开放性试题设计上提高了要求,使它更科学、合理、适中,更能体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更接近学生实际,更让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更能体现人文关怀,更能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 所谓过程性评价,就是指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方向。正如美国著名的课程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所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本质不在于甄别,而是侧重于发展,要发展就必须关注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以往的课程评价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单一、鉴定、终结性评价,而新一轮课程标准下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更要洞察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在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基础上,才更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从而帮助并促进他们在已有的水平上不断进步,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①过程性评价,采用百分制。

②过程性评价,应该有许多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它不应该只有几种固定的形式。 ③过程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方法、态度、合作和创新精神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学生、家长、教师)。评价的形式有: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时事辩论、政治作业和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研究等。 ④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评价主要采取自评(见附表1)与他评结合的方式,对政治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性与等级式的评价,最终结果综合为等级性的。 ⑤过程性评价的评价项目:学习态度与方法、思想情感、政治小论文、课堂学习、课外学习。 ⑥过程性评价的具体方式: 第一、过程性评价,每单元进行一次。每次大约一课时。

第二、参与评价的对象分为小组进行,每小组选出一组长。每次评价的小组成员不能相同。各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自评和组评,并给小组成员相应评价分值。 第三、小组成员必须为其他组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计算方法为;取小组成员评价分值中除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平均分值。如,小组人数为n,其计算公式为: A=[ A 1+A2+ A3+……+ A(n-3)]/n-3(评价分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第四、奖励机制。凡参加学科竞赛、文娱体育比赛和其他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省、市、县(区)级奖励的学生给予增加20分、15分、10分、5分的奖励。但所加分数累计不得超过100分。 第五、过程性评价最终由任课教师将分值换算成等级。自评、组评和师评所占比例为25%、25%和50%,设定五个等级分别为A、B、C、D、E,相应的分值为A等100—85、B等84—75、C等74—60、D等59—50、E等50分以下。

第六、被评价者将评价用表交小组长处,小组长签名后交任课老师,任课老师签名存档。不同意评价结果的同学可到科老师处申请重评。小组将本组的优秀成果推荐到班,任课老师可在全班进行优秀成果展。评定依据见(副表1)

模块的学分认定办法:

学分认定由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组成。最后以等级的形式呈现,分为:甲、乙、丙、丁。 等级划分标准:

等级

获得条件

过程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两个单元B以上的评定,无C以下评定(不含C)

A

三个单元B以上的评定,无C以下评定(不含C)

B

一个单元B以上的评定,无D以下评定(不含D)

A

两个单元B的以上评定,无D以下评定(不含D)

B

三个单元B以的上评定,无C以下评定(不含C)

C

无D以下的评定

A

一个单元B以上的评定

无C以下评定

E

D

终结性评价为“C” 等以上者与过程性评价为“D”可获得该模块的学分。若终结性考试为C等须补考获得“C等”以上的方可获得学分,否则重修该模块。过程性评价不合格者即“D”等以下者须重修该模块。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模块成绩评定登记表1

班级 姓名

学习内容:模块 时间 模块学分

A

B

C

D

E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终结性评定

学业评定

甲乙丙丁

教师签名

三、方案实施过程与效果分析

由于高一学生还没有完成经济生活课程模块的学习任务,终结性的测试考试尚未进行, 我们还无从检验测验试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但我们曾经以一道开放性试题对3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试验。题目如下: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意见”要求:一、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要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二、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三、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改进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七、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八、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九、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实处。

我国13亿多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农民的数量巨大。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而且地域辽阔,东西南北、沿海和内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科技水平、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等都有巨大差异。因此,解决我国的农民增收问题,必须把中央的政策与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切记“一刀切”,犯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如果某地农民选举你做乡长(镇长),你怎样结合当地实际增加农民收入。请就农民增收问题写一篇就职演说稿。

评分标准:

本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需要考生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答案要言之有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考查标准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层次。

不及格(0分):没有答案或文不对题。

及格(10分):重视农民增收问题,至少提出一条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

中(15分):关心农民增收问题,所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至少有一条是从当地实际出发,体现地方优势,切实可行。

良(20分):除“中”层次的要求外,能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经济常识中关于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价值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

优(25分):除“良”层次的要求外,能从“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某一方面来阐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体现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经过教师评阅,3个班180名学生的答题情况是:除了极少数学生不会做抄写题目的背景材料外,绝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不一样,题目给了学生相当大的想象空间,主要表现为:第一、地域上的差异性。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东西南北中、沿海和内地、经济发达与落后等地方的乡长(镇长)。第二、方法上的差异性。学生基本上能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方法。第三、认识上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能站在很高的层次上认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有的学生则停留在表面。题目的立意体现了开放性、创新性和鲜明的个性,达到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得分情况是:不及格0;及格占20%;中占28%;良占36%;优占16%。

存在的问题是:第一、许多学生没有按照题目的要求写一篇演说稿,格式不对。第二、部分学生过多地套用经济学的原理,较少地联系实际。第三、有些学生只会照搬题目上的材料作为解决农民收入措施,缺乏创新思维。

四、方案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终结性测验考试除了增加开放性试题的内容外,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题型,我们为了降低难度,选用了全国大多数省份高考文科综合中的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没有采用广东、江苏等省高考中的不定项选择题。这与广东省现有高考模式不同,可能产生争议。

2、开放式试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适中和具有可操作性。怎样使开放性试题科学,开放的“度”适中,对教师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在批阅试卷中如何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和适当的区分度,对教师来说又是一件难事。

3、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很多,由于全国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的条件和实际情况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特点来安排,过程性评价不应该只有固定的模式,它应该有不同的模式。

4、过程性评价占总分的30%,终结性测验考试(终结性评价)占总分的70%,这种比例关系是否科学、合理,值得探讨。

以上看法比较粗浅,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黄飞飞,“对地理学生学业评价理念的认识及实践”,广州教研,www.guangztr.edu.cn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新课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