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政治教学运用的摭谈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其培育和践行的重要途径是必须实现它与政治课教学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增强两者结合的自觉性、有效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政治;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57-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思想及唱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与主心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从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的角度有效破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题,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有效性呢?基于此,本文拟从以下路径进行探讨。 
  一、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精神文明的落脚点,是社会价值的高度凝练,是价值体系最深层次的内核,是人民精神的最大公约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分三个层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立足国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是国富民强,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夙愿;民主是人民做主,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诉求;文明是文明礼仪,是社会进步的标识;和谐是和谐稳定,是幸福生活的保证。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立足社会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是意志自由,是人民的美好向往;平等是人格平等,是尊重人权的基本属性;公正是社会公正,是社会应然的生动表述;法治是理政方式,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保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越来越强,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是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这种新期待、新要求,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深入扎实地体现到党的各项理论和实践之中。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是立足公民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是基本道德,是必须恪守的价值标准;敬业是职业准则,是职业价值的评判依据;诚信是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友善是友好和睦,是努力追求的公民新型关系。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和价值理念的新发展。 
  二、全面挖掘高中政治教材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课本中有许多契合之处。但这些内容分散在政治教材的各个部分,需要我们去全面发掘。比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国家层面价值观,既相互区别又紧密相连,它们统一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力提升。这四位一体的物质前提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这里就涉及到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进而把握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经济基础)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的唯物史观原理,在对比、分析及总结的过程中,明确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与客观规律性,从而树立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自信。 
  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这四位一体同样具有很强的知识理念及行为指向意义。这里可以涉及到政治生活的政治自由,没有绝对的政治自由,只有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由,同时政治生活及有效参与的重要原则是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面前无特权,不允许有凌驾于法律威严之外的特权人物,任何人只要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公正的裁决。上升到社会层面解读,依法治国这一理念跃然纸上,启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法治理念意识及行为的教育,通过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法治感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依法治国,如何依法治国等。 
  从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有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梳理高中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教材可以发现这四位一体理念意识均有其对应适合的教材知识素材蕴含。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对教材的如何有效利用与挖掘中……大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小到正确对待人民币纸币时,都可以适时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三、创新政治课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施教理念与方法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主体性教学理念。所谓主体性,指的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征”。主体教学倡导的是在重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做到教学以依靠学生这个主体为基础、教育以启发学生这个主体为主线。主体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大学生主动开展自我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教师树立双主体教学观念、双导向价值观念、双对等课堂观念等三种观念。双主体教学观念,强调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要体现导向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体现主动性,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又能够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正确方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双导向价值观念指的是在教学中既不能单方面突出社会价值而忽略个人价值,也不能只为取悦学生、迁就学生,削弱社会价值的教学,而应该深入把握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一致性,将国家、社会等宏观大事与个人微观生活结合起来,既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研究。双对等课堂观念,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与教师在人格尊严上地位对等、在知识交流中信息对等。 
  其次,强化实践教学观念。中央十六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坚持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作为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自然也不能偏离这个原则。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经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因此必须明确实践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当然有的老师认为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根本无法均衡实践教学的时间。但我认为实践教学并不单纯特指离开课堂、离开学校到社会中去联系实际,实践教学应当包括教学过程实践、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所谓教学过程实践,是指把教学过程作为(下转105页) 
  (上接57页)一种特殊的实践来看待,在教学中运用实践性的材料、形式组织课堂,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性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所谓课外实践教学,是指以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以充分调动起来的学生自我教育的热情为前提,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与自己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应用性调研、综合性考察和导向性研讨等实践活动。如在讲授“理想和信念”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诸如“孙中山故居”等教育基地,让学生感受到理想信念给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内生力量。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高尚品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政治课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息息相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我们不断优化教学教育素材,挖掘教材课程,创新施教方法,有效激发主体积极主动参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清猴政治课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J]政史地教学与研究,2015(28). 
  [2]袁久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论略[J]课程教学2014(9). 
  [3]丁燕,巩克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13.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价值|教学|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