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课程改革>> 教材解读>>正文内容

韩震: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重点内容与总体特色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韩震

一、编写的时代背景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百年目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应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青少年政治素质和道德教育的更高要求。

3、应对生活方式和文化多样化的变化,突出了核心价值观引导的任务。

4、应对全球化和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积极介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强化了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

5、应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强化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逻辑

*自然经济时代(农业)——大机器生产时代(工业)——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

*经验形态知识——原理形态知识——信息技术形态知识(创新的意义突显出来)

*后来的知识形态是在原先知识形态基础上的发展,且在自身中包含着原来形态的知识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时代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起来——富起来一一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跟跑——并跑——领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作为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创新型民族才能复兴:我们必须培养比我们更加优秀的新一代,才能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政治逻辑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中国一直是世界工厂,现在竟然想成为全球科技中心,可怕。中国的这个计划将美国的知识产权置于危险境地,令人恐惧。

*特朗普民粹主义是清醒剂,让被美国洗脑的人清醒了:为什么对中国拼命打压,因为他们给中国的定位,就是中国人永远给美国人当低阶制造商和利润搬运工。而中国居然搞出高科技制造计划,在人工智能、通信等领域想领先世界,美国当然要翻脸。

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教材是国家事权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要培养认同自己国家、认同自己文化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教育具有塑造未来的功能,教材是规范教育的最主要的遵循,因此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

*如果说中小学教材建设,尤其是三科教材建设,不由国家统一编、审,各省(市、区)各行其是、多元化发展,就不可能塑造出有共同理想、共同信念的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西方国家也重视公民教育课程【法】

* 2010年5月19日,时任法国内政部长米歇尔阿里奥·玛丽以强硬的态度支持布卡禁令,称“必须维护我们共同的生存价值”。

*法国政府在2015年秋季开学前宣布,启用新教学大纲开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代替已经实行十年的小学公民道德、初中公民教育和高中公民、法制与社会以培养去宗教化、具有共和国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公民为目标。

*2015年9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为纪念法国国歌《马赛曲》作者鲁热·德·利尔逝世160周年,将2016年定名为“马赛曲之年”。2016年2月16日,国民教育、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公布了“马赛曲之年”计划,目标即在进一步加强学校中法国传统文化及历史教育,宣传和弘扬法兰西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西方国家也重视公民教育课程【英】

*2011年英国首相卡梅**开拌击多元主义说,英国必须布行“强有力的论自由的价值观推严到社会备来角些把平等、法治和言论自由的价值观推广到社会每个角落。

*2015年1月27日,教育大臣尼基·摩根在卡尔顿俱乐部智库论回价值观”是英国教育的年支货不,例所有学校都应像提升学术标样提升基本的值观。让每个孩子懂得英国价值观与习数学、英语同重要”每一所学校......都应当推行“英国核心价但和,就如同所有学校都应当推行严格的学术规范,无一例外。

西方国家也重视公民教育课程【德】

2010年10月16日,默克尔在基督教联盟的会议上说:在德国构建“多元社会”的努力已经“彻底失败”,外国移民应该更好地学习德语,融入社会。“我们感到自己与基督教的价值观紧密相连,那些不接受它们的人在这里没有位置。

董建华:香港问题的教材根源

例如,龄记出版有限公司的《初中新思维通识单元2:今日香港》(第2版)第三章《香港的政治制度》及第四章《法治和社会政治参与》,内容偏颇,容易误导师生错误理解香港的政治、司法及社会情况,严重唱衰“一国两制”。

援引“律师”意见,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就居留权和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等进行释法,更出现第五次释法。缺乏监督机制使执行《基本法》过程易偏向‘一国’多于两制,令我对香港前景感到悲观!”同时引述怀抱小孩、愁容满面的“市民”的说法称,“中央政府近年常介入香港事务,令我对‘一国两制’全失信心!长此下去,我会考虑移民到外地生活!”

从香港看课程教材的重要性

在学生教育方面还有一个令人大惑不解的事情是在2000年,特区政府教育部门将中国历史变成不是中学生的必修科。按道理,回归以后其中一个要务是培养年轻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无可置疑董建华本人是对国家民族有着丰富的感情与认同感,但不知道是否因为给「亚洲金融危机」搞得焦头烂额,还是他看不出问题的严重性?这么重要的事情居然通过了。我的那个年代,据说香港部分中学教历史就到1840年,鸦片战争这样敏感问题就不用老师伤脑筋解析,免得主管教育部门的人不高兴。

——罗海雷

教材的育人功能与使命

对于教材编写来说,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要做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编写的依据与基础

除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各科都要遵循的各项依据,就思想政治课而言,更为关注以下依据:

*最直接的依据就是《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十八大以来中央历次全会决定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已经发生“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些都对人才培养和学生未来发展有了新的期待

*全国教育大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

编写基础

*课程沿革特别是近些年改革经验的系统总结

*对各省市调研结果的数据分析

*国际相关课程的比较研究

*以往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

问题梳理

*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不够突出、不够鲜明,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依然过于看重学科知识体系,如政治学、经济学、哲学

*在体系中,仍存在相关内容简单重复、目标递进层次不尽合理相互衔接不够顺畅等问题

*反映理论创新的成果仍然不太充分,未及时跟进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如法治教育的内容相对薄弱

*课程实施体现活动性、参与性不够,仍存在内容固化、形式僵化、路径单一

完善教材编写,提升教材的育人功能

教材编写过程中意识形态工作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完善:

*要立场坚定、观点鲜明、以立为本,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把尺子衡量教材中涉及意识形态素材的是非曲直;

*适应新形势新条件新任务,加强内容素材创新、话语方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

*要学会讲故事,做到润物无声;

*要做到大中小各学段的上下衔接、各学科的横向互补与配合。

三、编写的总体思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突出思想政治关键课程作用,系统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贯穿一条主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立场更加鲜明:既阐明正确观点,也批判错说思潮

*合理设计结构:整体构建、分块安排教材内容

*创新呈现方式: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可读性

*贯穿一条主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立足历史视角、国际视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系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为何、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立场更加鲜明:既阐明正确观点,也批判错误思潮

目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比较激烈,各种错误观点、偏见误解比较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造成一定的干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在正面宣讲基础上,适当增加了一些针对错误思想和偏见误解的批驳和澄清,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形势和问题。如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终结论”“文化复古主义”“普世价值”“全盘西化论”“文明冲突论”,以及“对香港‘自治权’的错误认识”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设计结构:整体构建、分块安排教材内容

必修4册教材采取总分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总览和基础,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总体的了解;《经济与中华学生产品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则分领域进行深入阐释,让学生具体理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性必修3册教材则重在培养学生用全球视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用法律手段处理日常问题,用科学思维探索认识世界,从而增强国际视野、法治意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

*创新呈现方式: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可读性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学科逻辑体系为框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经历密切相关的案例、材料等,便于学生结合实践理解理论问题、利用理论解决实际困惑,从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改进教与学的方式,通过活动与正文相互嵌套、问题情境创设、综合探究活动设计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四、编写的结构体例

框架结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编写4册,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课、必修2《经济与社会》2个单元4课,必修3《政治与法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各3个单元9课;选择性必修教材编写3册,每册4个单元,9-13课。以单元为单位,教材框架结构包括:单元导语、课导语、正文、穿插于正文中的各种栏目、综合探究。必修1教材最后设计两个“综合探究”活动,其他各册教材每个单元后面设计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围绕议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达成对教材拓展内容的学习。

基本栏目

*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共设计58课,每课既有共同的栏目,又有体现本册教材特点的栏目。共同栏目有5种类型: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专家点评、名词点击、名人名言。

*部分教材设置了体现本册特点的栏目。例如,必修4设计“阅读与思考”,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文本、情境材料中,展开思维活动,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选择性必修3设计“示例评析”,针对疑点、难点,提供典型性、生活化实例,引发学生直观体验,举一反三。

1.探究与分享:一般由材料、案例和问题构成,主要功能为引发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导入正文;部分“探究与分享”活动属于“应用型”,引导学生运用正文所学理论、观点、方法,阐明、解决情境问题。

2.相关链接:提供与正文相关的资料、案例等,拓展或深化学生视野。我的我们我们我的

3.专家点评:对正文中重要的观点、理论进一步阐释,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教材。

4.名词点击:对正文中的关键概念、核心概念给出解释。5.名人名言:结合正文观点、理论,引用名人的相关阐述,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五、重点学习内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套教材采取集中讲述和各册融入方式,系统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

必修1第四课专题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等内容。后续6册教材从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一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材重在引导学生系统、深入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着眼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必修2:经济与社会  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原理,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阐释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帮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提升在新时代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必修3:政治与法治(2学分)  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奠定学生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

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围绕当今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不同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说明国际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介绍国际组织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引导学生在拓展国际视野的过程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述评 模块框架分析

*模块1讲基本原则: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为主题,以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为主线,以树立理想信念为主旨。

*模块2讲经济建设: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主题,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树立新发展理念为主旨。

*模块3讲政治建设: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为主题,以三者统一为主线,以坚定政治立场和方向为主旨。

*模块4讲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以实践的、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四大观点为主线,以树立三观为主旨。

如果,前3个模块是以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为主,那么第四模块则以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为主要目标。

2、法治教育

必修3《政治与法治》着重讲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介绍与学生日常生活和个人发展密切关联的民法总则,以及合同法、婚姻法、劳动法、诉讼法等与婚姻家庭、就业创业、社会争议解决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讲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权利与义务,培养学生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引导学生提高自觉用法能力,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懂得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诸多方面。整套教材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文化自信等,整体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中国人学生产品。选择性必修1设计综合探究“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通过阐释“坚定制度自信”“政治制度不能照搬”等议题,讲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表现、意义,重点阐述国家政治制度安全,培养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

整套教材采取系统阐述、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的方式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4第八课系统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基本内容、发展历程、特点、当代价值等,重点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人物、核心观点、重要思想等,采取名人名言、经典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打好中国底色,坚定文化自信。整套教材采取融入渗透方式,讲述革命英雄人物的名言、事迹,例如,介绍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李大创、董必武、刘胡兰、董存瑞等革命英雄人物及其革命事迹。必修4集中阐述革命文化,讲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革命精神,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中,感悟和理解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革命前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英雄业绩和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养成艰苦奋斗等高尚品质。

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教育

必修4:哲学与文化(2学分)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讲述第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在实践中识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讲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方长中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和文化自信的意义;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奠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模块3:逻辑与思维

通过科学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要求,把握遵循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探索世界、认识世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材的基本特点

*及时呼应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课程及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充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体现思想政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旨趣

*尝试进行活动型课程的构建

*纳入议题式教学的设计理念

*及时呼应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课程及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四个自信”

*铸魂育人:处理好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关键是政治方向引领:政治立场、国家意志、思想意识、民族情怀

*教书育人:力求以鲜活的案例展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治的内容,避免说教化、成人化形态

*充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体现思想政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旨趣总目标的陈述,依然着眼三个维度,但通过两个思路进行整合。

一是通过活动即实践活动、思维活动进行整合;

二是通过情景化学习过程进行整合;

三是通过过程性评价进行整合。

把“活动”和“过程”作为通往目标的路径,而不是只讲“内容”和“结果”;获得的是素养,而不只是死记硬背的概念和命题“记忆”。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即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每个素养要素都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既坚持了表达课程目标要着眼三个维度,又强调了“三维目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凸显了核心素养的意义和价值;从“三维并举”到“三维一体”的这种变化,也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

澄清 凝炼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我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是介于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具体课程内容目标之间的中观概念。

基于学科本质凝炼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维目标进行整合,呈现课程目标的新模式。

尝试进行活动型课程的构建

*体现其作为教学依据的意义,同时要积极发掘其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

*着力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特点。如关注学科内容与活动设计的融合,议题的设置与展开,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的对接等

*通过知识和活动体验,让学生获得的是正确的价值观、政治判断力及其社会参与能力

如何理解活动型学科课程

*所谓活动型学科课程,就是学科课程的内容采取活动设计的方式呈现,包括社会活动,被称为“课程内容活动化”;或者说学科内容的课程方式就是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也叫做“活动设计内容化”。

*本套教材坚持从“探究与分享”的栏目切入,并且在每个单元设计“综合探究”就是为了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活动型”课程的理念。

为什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

*着眼课程实施的方式。它既秉持“活动课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包括学生的经验、学生的关切、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自行建构知识的过程,等等;又具有“学科课程”以学科内容为基础的理念追求,包括“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等等

*着眼课程类型的划分。它本质上仍然归属学科课程。因为,课程类型的划分仍取决于特定学科内容,而不是活动经验。也就是说,学科内容是确定的,活动安排是不确定的。达到与生活世界的对接、真实素养和能力的养成

纳入议题式教学的设计理念:“探究与分享”

所谓“议题”,既包含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整合性、开放性、思辨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体现课程理念

*表达课程改革的追求,反映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体现德育课程的本质

*符合教学流程,学习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情境化教学:考虑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充分发掘和利用中国历史传统和革命传统资源,采用有教育意义的时事内容,广泛吸纳世界文明成果,使之既有深厚历史底蕴,又具鲜明时代特点

*素材的选择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当代社会进步的新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有益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需求

习近平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那么,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都应该如此。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教育工作者要做课程改革的推进者

*教育与社会是相互塑造的

*社会在高速发展,教育不能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

*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从而引领社会发展

*我们必须培养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加优秀的新一代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解读|课程|改革|教材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