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高考必修三《文化生活》考前精简记忆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第 1 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作用)

总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一、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1)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先进的文化促进政治、经济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政治、经济的发展。(结合材料分析先进如何促进,落后如何阻碍)

2.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发展科学技术,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②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建设。

③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生产力;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发展×××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人的作用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1)潜移默化;(2)深远持久

4.优秀文化能够:(1)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 2 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多样性

1.表现

(1)民族节日;(2)文化遗产

2.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4.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2)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

(1)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2)主要手段:大众传媒。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2.文化交流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传统文化

1.特点:

(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鲜明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2.作用: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继承,发挥其积极作用。

3.态度(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四、文化创新

1.源泉、动力:社会实践。

2.意义:

(1)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对待世界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吸收借鉴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第 3 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中华文化

1.特征:

(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

2.包容性

(1)含义: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凝聚力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二、民族精神

1.是什么?

(1)核心: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国民族

的精神基因,是推动×××的精神动力。)

(2)基本内涵:

①伟大创造精神;

②伟大奋斗精神;

③伟大团结精神;

④伟大梦想精神。

(3)发展:

①(结合材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具体表现(继承和弘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②(结合材料)×××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2.为什么?(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是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之魂。

第 4 单元:发展中国特色主义文化

1.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补充: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挥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阵地建设,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2.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5.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1)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

(2)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6.树立文化自信

(1)来源:①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③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①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③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措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2)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2)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3)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5)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

(6)(青年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9.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0.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补充

一、如何规范文化市场(文化生活有喜有忧,应该如何做?)

1.政府:

(1)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弘扬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3)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2.生产者(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3.公民: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

二、科技

1.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创新)的重要因素。

2.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三、教育

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2.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3.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5.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四、(有时会考)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不详|必修|园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