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常识>> 哲学上册>>正文内容

哲学常识第一课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所选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对应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54分)

1.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正确概括和总结 C.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表明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哲学优秀传统思想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人类才有了正确的世界观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一切问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孔子曰:“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在于

A.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B.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说明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4.在客观世界中,本来没有什么上帝鬼神,但在宗教中却有上帝鬼神之类的观念。这表明

A.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

C.人脑可以用多种形式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5.1996年 10月 24日,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不得不说:“(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物质进化论。”但又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他的观点

A.肯定了世界的客观性 B.否认了人类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C.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夸大了意识的反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辨证唯物主义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据此回答6—8题。

6.物质与意识的区别在于

A.物质能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 B.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

C.物质是运动的,意识是不运动的 D.物质是具体事物,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7.意识的本质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8.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A.两者互为基础、互相依存 B. 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基础,前者受后者的制约

C.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基础,后者受前者的制约 D.两者的作用是并列的,同等重要

9.“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10.“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主要是因为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B.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没能正确地把握别国经验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费尔巴哈说:“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这句话主要说明

A.人是能认识一切事物的 B.客观事物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C.事物能否被认识取决于人的愿望 D.只要参加实践,就可以认识事物

12.培根说:“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这句话蕴含的唯物论道理是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正确意识推动事物顺利发展 D.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13.下列关于主观与客观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作用于客观 ②在特殊情况下主观决定客观 ③主观和客观是辩证统一的 ④主观离不开客观,客观离不开主观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要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必须

A.创造条件使客观适应主观 B.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坚持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

有人认为:“上帝存在不存在呢?很难说。如果你认为存在,它就存在;如果你认为不存在,它就不存在。”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5-16题。

15.从哲学上看,上述观点

A.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B.夸大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忽视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D.否认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6.在宇宙空间并没有上帝,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上帝的形象、上帝的观念。这一现象说明

A.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 B.意识可以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

C.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决定的 D.人脑对客观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黑洞是一种人们至今还没有观察到的特殊天体物质,但科学家们根据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对黑洞作出了科学的预言,并对黑洞的特征作了生动的描述。据此完成17-18题。

17.科学家们对黑洞的特征作出生动的描述,说明

A.有时是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B.物质决定意识

C.意识是万能的 D.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

18.人们至今还没有观察到黑洞这一特殊的天体物质。可见

A.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B.世界上存在着不可认识的事物

C.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19.“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具有作用

2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

A.对哲学含义的不同回答 B.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

C.对物质能否被认识的不同回答 D.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2004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讲到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时指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据此回答21—23题。

21.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的依据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2.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

A.从党的基本路线出发 B.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

C.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

D.从四项基本原则出发

23.下列观点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有

①因地制宜 ②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③“形象工程” ④刻舟求剑 ⑤虚报浮夸

A.①③⑤ B.①② C.②⑤ D.①④⑤

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能有意识地在阳光下沐浴,还能有意识地制造太阳能热水器,建立大阳能电站,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但是,太阳的存在与变化并不会因此而依赖于意识。据此回答24-25题。

24.人们能够利用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这说明

A.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25.太阳的存在和变化不会因为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而依赖于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影响 B.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能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26.从右图漫画中可以看出

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仿佛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移情”的说法

A.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为他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 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属于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二、非选择题

28.(简答题)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人们面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1) 制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2) 怎样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29(简答题) 据报载,某地乡镇的领导不顾群众反对,强行在国道两旁搞了一个连片千亩的土豆基地,先是出动100多名干部,把农民自主栽种的油菜、豌豆等农作物拔掉,然后强令农民种上土豆。土豆丰收了,但市场供过于求,卖不出去。农民只好把那些土豆犁进田里作水稻的肥料,使许多农民受到很大经济损失。

请运用有关哲理对材料进行简要说明。

30.(辨析题)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能直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32.开国之初的美国,围绕“工商立国”还是“农业立国”发生了一场形同水火的争斗。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论述了“工业立国”的措施:制造业不受土壤、气候影响,比农业有更大的效率和产出,是美国产业发展方向。这有利于弥合英美矛盾,引进英国的资金、技术。“汉氏药方”使美国用10年时间走完西欧几百年的路。

种植园主出身的国务卿杰斐逊认为,美国土地肥沃,人口稀少,应把工业留给欧洲,美国则走商品农业的道路。杰斐逊入主白宫后,大力推行“杰氏方略”,但是随着英国的战争威胁,法国抛出“禁运法案”,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深刻教训使杰斐逊重新执行没有汉密尔顿的汉密尔顿路线。

如何从哲学角度看待美国的“立国方略”之争?

《一切从实际出发》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D

C

C

B

A

D

C

D

B

B

D

A

C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A

D

D

C

A

D

D

B

B

C

D

D

A

二、非选择题

28.(1)第一,立场不同;第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第三,知识构成不同。

2)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2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该乡镇领导脱离市场供求情况的实际,违背价值规律,凭主观意志办事,属于主观主义的工作方法,必然导致决策失误。(3)

30.(1)意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分)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分)命题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归结为意识的促进作用,是片面的。(1分)

(2)意识是存在于人脑之中的,它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改变客观事物。(2分)可见,命题认为“意识能直接改变客观事物”是错误的。(1分)

3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3)目前,我国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就业形势严峻,创业环境不佳。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珍重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正体现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3)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3分)下岗失业人员不能实现再就业,就其自身来说,主要原因是就业观念陈旧、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因此,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通过接受培训提高其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水平,是实现再就业的一个重要措施。这就启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观念。(3分)

32.(1) 美国的“立国方略”之争说明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全面地把握实际。(3分)汉密尔顿不仅把握美国的实际,而且还认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体现了对多方面实际的把握。而杰斐逊的考虑则仅仅基于美国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实际,具有片面性。(3分)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要从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出发。(3分) “汉氏药方”不仅考虑了美国的现状,而且科学地预测了美国发展可能会引起的国际形势变化,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把握。“杰氏方略”则只看到了美国发展的现状,具有静止性。(3分)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