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正文内容

创新班级管理成为现实需要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班级”是现代中小学教学的组织基础,在我国更是对学生实行教育和管理的最基层组织单位。尽管我国在中小学鼓励探索和尝试“走班制”,但目前多数学校实行的仍然是“教学班”与“行政班”合二为一。班主任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运行的重要基础,然而,班主任制度的种种现实困境表明——

■戚业国

班主任制度形成于建国之初,那时的学校规模很小,年级不少但平行班级很少,教师人数也不多,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任务划分不那么清晰。而今天我国的基础教育,学校规模已经迅速扩大,初中与高中分离,中学普遍年级少、平行班级多。规模的扩大使学校普遍采用以年级为单位的“扁平化”管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矛盾日益凸显。

在我国,“班主任”的定义是学校中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校领导的助手和骨干,联系教师、家长、社会教育机关的纽带”。班主任制度于20世纪30年代形成于苏联,我国建国初期接管旧学校就开始实施班主任制度。

我国1963年3月颁布、1978年9月修订的《全日制中、小学工作暂行条例》,均规定班主任要“选派政治觉悟较高和较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担任”,并规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科任教师协调、组织指导班级活动、领导班委会、组织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家校社会联系等六个方面的班主任职责,这六个方面包括了班级管理的多数工作。

班主任制度实施初期其政治地位最为教师所看重,但光荣的使命和繁重的工作很快就导致教师间的不平衡:科任教师工作轻松待遇并不少,班主任工作繁重还要担任主要课程,工作量大幅增加而待遇并不能有所体现,这样的失衡影响了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积极性。为此,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发布了《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草案)》,经国务院批准从1979年11月开始实行,列入“补助工资”科目。

班主任津贴实施初期的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积极性,但很快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科任教师理直气壮地把班级学生管理的责任推给班主任,“文件规定了班主任六个方面的工作,你拿了津贴,凭什么让我干?”班主任津贴的实施导致一个悖论:本来用于平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劳动报酬的津贴,由于科任教师没有得到,直接导致科任教师把更多班级管理工作推给班主任。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发达地区率先提高班主任津贴。但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班主任的工作量再次集中,又失去平衡,更多人不愿意做班主任。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限的班主任津贴作为一种补助工资,其激励和引导作用越来越小。

近年,教育部再次出台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文件,规定兼任班主任可以相当于教师的一半工作量,班主任的奖励力度加大。但现实的情况是,班主任要求优秀教师兼任,而学校的优秀教师严重不足,无法不安排满教学工作量,否则教学质量下降,家长不满意。另外,上级又没有给学校下达更多编制,班主任减免的工作量谁完成?很多学校班主任的工作量不仅没有减少,甚至多于科任教师的平均工作量。而近年推进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县级统筹等举措,事实上将学校调控教师按劳取酬的空间大大压缩,多劳难以多得,班主任付出与所得的不平衡日益加剧,学校安排教师担任班主任更多靠人情和面子,班主任制度面临的运行困难越来越多。

我们在学校经常听到科任教师对班主任的抱怨,课堂学生管理遇到困难容易怪罪班主任,甚至有的科任教师同时任教两个班,一个班成绩差些就会指责班主任“就你们班的成绩差”,班主任也似乎理亏词穷。学校教育中“教书”与“育人”就这样在班主任制度运行中被割裂:班主任教师负责“育人”,甚至是一种“无限责任”的育人工作;科任教师负责“教书”,但不参与管理,难以在学生中建立权威,并且因为与学生交流少也很难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种种现实的困难表明,班主任制度遇到了现实环境变化的挑战,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

要想从源头上解决班主任工作的困难,还要回到教师职责的本源“教书育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每一位教师都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不应人为割裂教师的“教书”和“育人”。“育人”是所有教师共同的责任,应当形成培养学生的合力;“教书”的成效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不应仅限科任教师。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应当共同组成团队,共同推动教育教学工作。

随着学校规模、内部组织形式的变化、教育思想理念的发展,我国的班主任制度面临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了“班级组”制度代替班主任制度,由原来意义上的班主任和不同科任教师共同组成班级管理的“班级组”。“班级组”全面负责班级的管理、学科教学、学生发展指导、社会实践、家校联系等方面的工作,将“教书”和“育人”从组织制度上融为一体。

在师生关系上,班主任制度是“一对多”,直接管理班级和学生,班级的自主管理、学生发展的指导都面临困难。“班级组”将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变成多种形式:“多对一”,不同学科教师共同分析诊断和实施对困难学生的教育;“一对多”,班级组教师分工担任学生的导师;“一对一”,班级组教师对学生干部、重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多对多”,班级组教师共同与学生一起组织大型活动、班组组成多个有教师指导的活动小组。这样,既保留了班级同学交流机会多、信息来源广的优点,也初步具有了个别化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往多的优点。

在现行的学校管理框架中,“年级”的教学由备课组把关,而德育直接由班主任个人落实,多个平行班导致管理的困难。如果形成“班级组”,就可以构成相对比较完整的三级直线职能管理:直线组织的校长、年级长、备课组和班级组,配合教学、德育两大职能部门,学校的组织就可以进一步优化。

“班级组”制度解除了班主任与班级的“绑定关系”,有利于转变现代师生关系,班级组的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帮助者和指导者,没有了班主任的“贴近管理”,有利于实现班级自主管理,而全面的指导确保了自主管理不偏离预设目标。

当然,这样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面临种种困难和问题。可喜的是,这样一种改革思路已经在国内部分学校进行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经验和成效。总而言之,无论采取什么具体的改革方法,形成于建国初期的我国班主任制度,是随着教育改革和学校的发展要不断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创新的时候了。(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领导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报 2012-3-20  第06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德育|教育|管理|不详|班级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