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正文内容

新华视点:9亿农民离“现代农业”还有多远?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新华网北京2月1日电(记者 宋振远)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关注焦点锁定为“发展现代农业”。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4年锁定“三农”问题。

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但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一些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优先方向并不明确。不少人在问:如今提出的“现代农业”与历史上多次提过的“农业现代化”是什么关系?中国离现代农业目标还有多远?

从“农业现代化”到“现代农业”

1月29日,山东省临沂市砚台岭村支部书记蒋相忠,从电视上得知当天发布的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打电话给记者,询问新农村建设为什么把现代农业放在首位。他说,过去提的“四个现代化”中就有农业现代化,现在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一回事吗?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努力的目标。原因很简单:中国长期处于简单劳动和土地相结合的传统农业之中。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说,195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10年后,中央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并称为“四个现代化”。但由于政治、经济等复杂原因,农业现代化步伐很慢,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改革初期,国家再一次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上日程,但目标和要求更加务实。1982年至1986年连续发布5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提出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十六大以来,以新世纪的4个中央一号文件为标志,统筹城乡发展、优先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共识。一方面是加速城镇化进程,改进农民进城务工环境,转移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是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让留在农村的农民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近日表示,2006年,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一是粮食生产20年来首次实现连续3年增产,去年总产量超过9800亿斤;二是农民人均收入20年来首次实现连续3年增幅超过6%,去年达到3587元,增长7.4%。

但在“又好又快”宏观经济增长下,“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农业部负责人用“三个没有改变”作了描述:一是我国农业基础脆弱、装备落后、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状况并没有改变;二是农民就业门路不多、增收困难的基本局面并没有改变;三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差距拉大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30日表示,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和技术进步缓慢是中国农业发展中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显然,无论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中国农业离“现代化”只有8年?

著名学者何传启领衔的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最近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预计,中国可能在2015年实现第一次现代化。据了解,第一次现代化主要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变,第二次现代化主要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转变。不少人据此认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大约还有8年时间,果真这么简单吗?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叶兴庆认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大量消耗物质资源,增长方式相当粗放。据调查,目前我国化肥年施用量占世界总量的30%,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化肥、农药的利用率仅为30%和40%,比发达国家低一半。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大大低于国外先进水平,单位面积用种量大大高于国外水平。同时,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

根据曾业松教授等人的考察,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有四个突出特点:从农业分工分业看,发达国家已形成产前、产中和产后紧密链接的现代农业产业系统。农产品加工率超过90%,加工环节的劳动力远远超过农业生产环节的劳动力。中国在这些指标上还相差很远。

从农业满足市场需求看,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80%。而我国农业至今还没有走出旺季“卖难”的传统农业怪圈。

从农业经营模式看,其特征是经营企业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和效益最大化。美国德尔·蒙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罐头公司,它拥有上百家农牧场、加工厂、罐头厂、卡车转运站、海运装卸站、空运发售中心和餐馆等,在这个产业体系中,农业生产环节只是一体化经营链的一个车间。

从产业层次看,发达国家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两次重大转换,先由谷类产品主导转向动物性产品主导,再转向生活质量类产品主导,两次转换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显然,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还有很远。

陈锡文表示,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实际上表明了中央的政策导向,明确提出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建设,要把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只有将农业增长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中国才能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

突破“三大传统理念”,扫除现代农业发展障碍

赵本山演的电视剧《刘老根》中有两个山庄,管理者和工人是农民,收入归农民,原料是土特产,小剧团是东北农村的二人转,经营的是餐饮、住宿和旅游,这到底算一产、二产还是三产?很显然,说农业只是第一产业,已不符合实际。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拓展农业功能。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说,这要求促进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显然,突破农业只是第一产业的传统观念,让GDP体现农业的真实价值,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

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洪绂曾认为,目前我们是按最狭隘的农业来统计的,只统计粮食、棉花等初级农产品,一到加工环节,就不算在农业账上,全算到第二产业了。实际上农业的附加值没有体现在农业上。美国GDP中农业产值仍占20%—25%,而我们不少大城市已宣称只剩1%,全国不足13%。

其次,发展现代农业,应树立科学的粮食安全观。中国一方面要保证粮食生产,另一方面要保证农民增收。两者的矛盾怎么摆平?

山东省社科院农村研究所所长秦庆武认为,首先要明确粮食安全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个底线问题。现在人们吃肉吃菜多了,口粮消费少了,大约1/3的粮食作为饲料,还有部分成了工业用粮。粮食安全成了一个动态和平衡概念,应突破狭隘的传统粮食安全观念,与工业化、城市化、农民增收和国际农产品的进出口调节等问题统筹看待。国家从战略层面强调粮食安全,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中国13亿人口不能指望让别国养。但具体到一个县、一个乡镇、一个村,如果也言必称粮食安全,就会出现一些新问题。

河南一个工业较发达的县级市,市领导对记者说,因为上边要求他们保粮食安全,市里只能把一些荒坡地也算作“基本农田”上报。他坦言:“这种数据失真现象不仅有损于粮食安全建设,也不利于现代农业的推进,对农业的发展形象也是一个歪曲。”

其三,发展现代农业,急需突破“谁抓农业谁落后”的传统农业理念。山东有个农业大县,多种农产品在全省甚至全国有一定影响。记者翻看这个县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长达10多页的报告中,首先谈的是GDP增长,其次是招商引资,接着是工商业增长、财政增收、城镇建设、社会稳定等工作,倒数第二段才谈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最后一段谈社会事业。

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揭开了谜底:上级对农业县的政绩考核与农业县的实际情况存在“两张皮”现象。这使一些县乡领导认为,抓农业抓不出GDP,抓不出财政收入,相应也就抓不出干部政绩。“农业的比重越降低,就越现代化”,河南省一位县级领导如是说。

一位经济学家说,在中国,如果某项改革不能给地方和部门带来直接利益,改革方案就可能被放到书柜的一角落满灰尘。国家的“重中之重”要真正“传导”为各地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扩大中央财政支持“三农”的同时,还必须改革传统的干部政绩评价制度,尽快建立分级、分类的科学考核体系。对农业县市或粮食主产区,就应该以“三农”发展指标为重点,消除“上热下冷”现象。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