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案例分析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专题阐释

民主政治,是指大多数人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的政治制度。中国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保证和维护最广大人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政治形式。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日益迫切。政治民主化是当代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近年的高考中常常涉及,如2005年上海卷第18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2005年全国文综卷Ⅱ第18题考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2005年辽宁文理综合卷第12题考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及特点;2005年江苏卷第15题考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2005年全国文综卷Ⅰ第16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第34题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权的理解;2005年广东综合卷第40题考查1954年我国颁布的法律,第41题考查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及其表现。

因此在2006年的历史备考复习中,要重视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历史即各时期颁布的法律性文件;要继续重视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把握民族地区的热点问题。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中,民主党派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形成了亲密合作的关系,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此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阶层力量,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方面,承担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省级民族自治区有1947年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建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建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的西藏自治区。新中国建立后,在民族聚居地区广泛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与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建设一样,民主政治建设历经曲折,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光辉大道。回顾半个多世纪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之路,基本可划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创时期:(1949年—1954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推翻了国民党在全国的独裁专制,建立起新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权,到1952年9月,全国普遍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领导生产建设为中心,对国家开展的各项工作,普遍进行了认真的组织和领导,发挥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和干部的支持、监督作用,也培养了一批干部。这说明,我们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成为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一个有效的基本组织形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建立和完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的任务已胜利完成。同时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确立了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第二阶段:创建时期:(1954年—1966年)经过5年的实践和1953年各地的普选,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而标志着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立法的形式保证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制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它是一部真正反映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是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纲领,开创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纪元。

第三阶段:重创时期:(1966年—1976年)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付出艰辛努力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制度遭受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第一,红卫兵运动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践踏和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文化大革命”初期兴起的红卫兵运动导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及至人身权利遭到严重践踏。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刘少奇冤案,典型地反映了宪法尊严所遭受的践踏,人民所遭受的严重人身迫害。第二,造反派“全面夺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空前践踏及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1967年从上海开始的夺权风暴,造成党政机关陷于瘫痪,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在此期间,各造反派组织间的激烈斗争更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状况,人民的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得不到基本的保证,社会发展遭到严重挫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实际上剥夺了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政治权利。

第四阶段:重建时期:(1976年—1978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逐步恢复。1978年2月召开了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并颁布了新的宪法,重新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第五阶段:发展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稳步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深刻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为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主政治建设快速发展并得到不断的完善,从理论上看,我党出台了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一纲领性文献,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的决议,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体制总目标。这些重要理论是我们新时期顺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政治具体内容的特征

1.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征

①在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中,根本的是共产党领导。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共产党领导是基本前提,也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亲密合作,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

②在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中,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这是因为我国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这与西方多党制中以谋取执政地位为目的的反对党、在野党具有本质的不同。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和参政党地位,决定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质是团结合作。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诤友关系,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系,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关系。这与以竞争为特征的西方多党制政治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是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显著特征。

2.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①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既不是脱离祖国大家庭的“独立自治”,也不是半独立状态的“自治邦”。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我国的一级地方政府。

②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自治权利是中央统一领导,根据宪法和法律,遵循党的方针政策的“民族主权”。一切民族自治地方都必须遵循宪法所规定的总原则,坚决、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依照宪法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③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实行的区域自治,而不是脱离一定地域的所谓“民族自治”。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脱离整个民族自治地方以及全国的经济建设而奢谈什么“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体系”。

④我国民族状况的特点是,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散,绝大多数与汉族交错聚居,少数民族之间也多半是交错杂居或聚居。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以人口比例为依据。人口较多的民族可以自治,人口较少的民族也可以自治,而不是只有一个少数民族占多数的地方才能实行自治。

⑤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往往包含几个少数民族和汉族。搞好民族区域自治,不仅要处理好上下关系,也必须适当处理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既要适当处理少数民族同汉族的关系,又要适当处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制度形式。这一制度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有权选出自己的代表,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去行使国家权力,参加国家管理。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我国的各政党、阶级、阶层、地区、民族等都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广泛的人民基础,保证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

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和运行,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第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三,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

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一院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不搞“两院制”。国家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各级国家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选举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其他国家机关都是它的执行机关。

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

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①它规定的第一个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而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它的第二个原则是社会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原则集中表现为公有制原则。就社会阶段而言,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③这部宪法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

④这部宪法是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巩固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以及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新胜利,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是我国人民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有力武器。

典例调研

【调研1】(2005年全国文综卷Ⅱ)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制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 B.这是一道比较型的选择题。让学生比较1954年宪法和1949年《共同纲领》内容根本不同之处。其中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规定人民所享有的权利、义务,这与1954年宪法规定的内容是相同的。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性质国家,而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国家,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解题指导〕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比较能力。解答须抓住题干中的“新特点”。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把握好两者的具体内容,对于解答问题是有帮助的。D项的干扰性最强,因为教材中没有说明民族区域自治究竟出于哪部宪法,但只要对1954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有正确的把握,那么就能确定答案。事实上民族区域自在“共同纲领”第五十一条中已经有明确规定。

〔知识链接〕中国各时期法律的特点和思想:战国时期,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秦朝建立后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明太祖统治期间,制定了《大明律》,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并成为革命派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的重要依据。

【调研2】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C.进行一场新的整风运动 D.“三反”、“五反”运动的顺利进行

解析 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现象的能力。这一时期中共在取得重大经济建设的同时,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重大成就。其表现是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命题意图〕考查同学们对历史知识能力的迁移问题,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解题指导〕解答此类型题目,要注意题干的限定性词语。从本题看,一是时间是“1953—1956年”而不是“1949—1956年”,二是“民主政治建设”而不是“经济建设”。“三反”、“五反”运动是在1951年进行的,整风运动是在1957年进行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属于经济建设方面。

〔知识链接〕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内容包括①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消灭阶级压迫。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③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④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⑤党八大的顺利召开。

【调研3】下列关于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提出和平解决西藏的决议  B.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解析 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和分析能力。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解题指导〕把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内容是解题的关键。第一部宪法颁布时,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完成,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是党八大提出的。提出和平解决西藏的决议是在1951年。

〔发散类比〕把握世界史的法律。了解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法国1791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墨西哥1917年宪法、苏联1936年宪法等内容。

〔知识链接〕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及一系列基本制度,集中全面地反映了特定国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的原则。

【调研4】“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民主革命纲领

解析 A.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新中国一直以《共同纲领》为临时宪法。

〔命题意图〕考查考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地位的认识。

〔解题指导〕一是要注意时间限制“新中国成立初期”,二是注意性质限制“法律依据”。

【调研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民主改革的目标的是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对外开放

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高度的自治权

③废除剥削制度,消灭阶级压迫 

④建立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

A.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A.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概括归纳的能力。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民主改革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消灭阶级压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解题指导〕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对外开放是在1978年以后的事情,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我国的一级地方政府。两者都不属于民主改革目标的范畴。

【调研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新三民主义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解析 C.本题考查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特点的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知识链接〕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调研7】下图是200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贾庆林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题写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贺幛。这是为了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

A.40周年 B.54周年 C.55周年 D.60周年 

解析 A. 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200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贾庆林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题写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贺幛。这是为了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

〔误点警示〕注意区别两个概念一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二是“西藏和平解放”,这是有区别的,2005年是“西藏和平解放”54周年。

〔命题意图〕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重要地区,历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和建设,对西藏统治的加强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的重要标志,本题围绕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命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知识链接〕中央与西藏地区关系的变化①唐朝时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9世纪中期“长庆会盟”。②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③明朝在西藏设立卫所,建立僧官制度。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⑤《康輶纪行》注意研究我国西藏地区的情况,揭露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⑥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调研8】扼要回答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所作的努力和斗争。

解析: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斗争,也反映了建立和平民主新中国道路的曲折性。中国共产党通过会议、通过谈判、通过战争、历经曲折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最后以法律的形式给予巩固。

答案①1945年春,中共召开七大,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号召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②1945年8月,毛泽东为揭露美蒋阴谋,飞赴重庆谈判,与国民党达成《双十协定》;③1946年初,在中共努力下,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④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被迫以人民战争的方式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⑤1949年4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1949年9月,中共召开各民主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解题指导〕回答问题时要紧扣题意,如中共召开的会议很多,但必须是与民主政治有关的才能作答,谈判、战争也一样。否则罗列材料是不得分的。

〔发散类比〕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建设民主政治进行的努力: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以法治国”的思想。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家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康、梁等人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在变法法令中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孙中山等革命派提出建设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中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提出“民主”口号,要建设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调研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讲话

材料二 1967年8月5日,由江青、康生等人策划的在中南海举行的针对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等同志的斗争会结束后,刘少奇拿着宪法义正严辞地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摘自《历史在这里沉总》第一卷

材料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已把建立法治摆在优先地位。……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建立了一个法律委员会。彭真委员长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之后,中国现在正在采取措施以恢复法律的作用。

──摘自法国《人道报》1984年《中国人民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司法制度》

材料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建法制以来,我国加快了立法的进程。据统计,五届全国人大立法60件,六届全国人大通过法律63件,七届全国人大上升至87件,八届全国人大117件,九届全国人大113件。

(1)根据材料一,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党是怎样体现“人民性与民主性”精神?你认为我国这一重大举措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二反映出一些什么重要问题?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我国是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

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对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进行分析和考查,主要在于检测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历史洞察力。对这一主线知识要注意整体把握和整理,尤其是建国初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一块知识。

〔解题指导〕

第(1)问的答题关键是对“建国初”这一时间的定位(1949—1956年)和“人民性与民主性”的角度定位(人民性指满足人民的所思所想和基本要求方面,民主性则是指民权的保障方面。第二问时可从民主化进程角度和法制建设角度对其现实意义进行分析。第(2)问通过事实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没有得到贯彻,受到严重践踏。第(3)问考查的是具体措施。

〔命题意图〕本题突出《考试大纲》的精神,以主干知识、专题性知识的设问方式来考查中国人民追求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本题旨在检测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构建能力。此类题型立意较高,体现高考选拔性特点,并要求学生结合当前形势进行现实性的思考,它对指导当前我国进一步修改宪法、继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答案:(1)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进行国营企业的民主改革;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意义:以宪法的形式保障人权,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宪政;更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对现代化建设的热情,有利地推动社会现代化的进步与发展。

(2)①建国初期,我国的民主法律制度尚不健全。②“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3)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恢复和强调了法律的作用。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建立法制摆到了优先地位,加快了立法进程,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民主与法制日益完善。

〔强化抢关〕

1.建国以来,我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包括: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新中国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的法律保证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西藏自治区几十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确的②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

③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胜利发展的伟大力量④西藏自治区已经成为我国发达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它确定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A.平等、团结、互助 B.平等、团结、发展

C.自愿、平等、团结 D.自治、独立、繁荣

5.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任务的运动是

A.整风运动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三反”“五反”运动

6.“文革”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

A.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B.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

C.把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D.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7.我国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A.多党合作,长期共存 B.多党合作,互相监督

C.中共为核心的多党联合执政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8.政治民主化是我国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20世纪以来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指出20世纪初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事件。

(2)文革结束以后,中国共产党如何从思想观念和方针政策上扫除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障碍?

(3)当前我国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9.2005年10月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50年周年。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1)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为巩固和开发新疆,在借鉴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什么重大政治举措?

(2)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既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又有利于民族自身的发展?

(3)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几十年风雨历程,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伟大真理?

参考答案

1.D.考查对新型政治民主制度的理解。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B.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法律保证”,把C、D排除,新中国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的法律保证当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因为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3.B.考查对民族政策的作用、意义的理解。④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4.A.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

5.B.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民主革命任务是什么,还有哪些任务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但题干只有在反封建任务上设问,这就缩小了考虑范围。反封建主要涉及反对经济基础、封建制度、文化制度和思想观念等,后三个领域基本上已经或正在完成。土地改革虽然在解放战争时期已进行,但主要是在老解放区,而广大新解放区仍然属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以它属于反封建任务的继续。

6.C.“文革”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7.D.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8.解析:政治民主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表现,本题考查了20世纪以来我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推动民主化进程而做的种种努力。第(1)小题实际是考查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权和捍卫民主共和制的斗争。解答第(2)小题时可通过回忆文革时期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盛行,党的民主生活被破坏,法制被践踏的情形,再对应题中的关键语句“文革后……思想观念和方针政策”作答。第(3)小题是个现实性思考题,可从政治民主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着手。

答案(1)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2)文革结束后,党领导在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3)意义: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9.解析:本题围绕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50年周年来命题,第(1)问考查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所采取的措施,实行民族区或自治,成立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第(2)问考查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施的意义。第(3)问考查新疆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成立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或自治。

(2)第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本民族政策,顺乎民意。

第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各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它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各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在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过程中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四,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把国家的扶持、发达地区的帮助和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把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和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在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同时,国家也得以强盛。

第五,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维护祖国主权和统一,保卫边疆,既维护了国家的最高利益,又维护了民族自身的利益。

(3)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祖国大家的怀抱中,只有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才能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