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新课程下构建历史线索、《必修》内容、《选修》内容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初探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关键词:《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线索 《必修》内容 《选修内容》 时间顺序 检测巩固 镇区中学生 整合融会 重叠关联 驾驭课本 备课效率2007年高考

  内容提要:新课程实施后,按照高一和高二第一学期上《必修》、高二第二学期上《选修》内容的固定模式,笔者发现教学效果不佳,也不能适应2007年高考的需要。对此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思考和实践了一套以历史线索为基础,以《必修》内容为主导、以《选修》内容为补充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新课程《必修》、《选修》的内容打乱顺序、重新整合并配上基本的历史线索予以讲述。本文将从“固定教学模式的弊端”、“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四个步骤”、“教学效果”和“存在问题”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固定教学模式的弊端

笔者今年任教高二年级两个历史班,按照《历史课程标准》和市教研室的指导意见,高二第一学期上《必修Ⅲ》,第二学期开三门选修课。在上学期近期末时,我已上完了《必修Ⅲ》的内容,于是剩下的时间便给学生上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门选修课上下来,笔者感觉效果很不好,有举步维艰之感,总结原因如下:

(一)学生缺乏基本的时间观念和历史概念,历史背景不明,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基本历史概念的缺乏在上《必修》课本时已有感触,而在上《选修》课本时体会更深。由于课本都是按“板块”、按专题而不是按时间顺序编写,再加上初中时学生对历史科普遍的荒废,导致其学到的只是一个个的历史片段,而对于时间、基本背景则知之甚少,这一点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镇区中学生而言更为突出。笔者学期初曾用如下两道题做过一次调查:“写出中国朝代的基本顺序”、“写出‘一战’和‘二战’的时间、交战国”。结果两个历史班近一百三十名同学中没有一个能准确答出来,把“三国”写在汉朝前、宋朝写在唐朝前的都大有人在,至于知道两次世界大战基本情况的学生则更为罕见。试想一个把宋朝说成在唐朝前的学生怎么能够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呢?

(二)《必修》和《选修》课本分学期上使学生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由于学生在上《必修》课本时学到的只是一个个的历史片段,内容之间缺乏联系,而孤立的知识点是最容易淡忘的,所以一上《选修》内容则把《必修》内容忘记了,从而又会影响《选修》课本的学习。例如在上《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课《走向民主政治》时,很多关于希腊历史的内容都在《必修Ⅰ》第5课和第6课中学过了,然而隔了一个学期后,大部分学生对于上述两课已没什么印象,课堂答问情况很是糟糕,课堂气氛沉闷。

(三)不利于高考模式的需要

显而易见,2007年高考试卷中,《必修》的内容肯定占了大部分。如果学生在高二整个一学期都不接触《必修》课本,则到了高三再复习《必修》内容时,会感觉很陌生,像上新课一样,不利于高三的复习和高考的需要。

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四个步骤

基于上述的理由,我在上完选修课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后,毅然停止了余下两门选修课的讲述,重新探索和实践了一套以历史线索为基础,以《必修》内容为主导、以《选修》内容为补充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新课程《必修》、《选修》的内容打乱顺序、重新整合并配上基本的历史线索予以讲述,分为如下四个步骤进行:

(一)讲述基本的历史线索

这一阶段的授课基本上脱离了新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时间观念、历史概念,为接下来的新课程教学做准备,可分为以下两个实施过程:

1:按时间顺序将中国史和世界史内容分阶段概述

按时间顺序讲述历史是以前旧教材的体例,之所以要选择这一程序主要是为了弥补新课程重专题探究、忽略历史基本线索的缺陷,笔者所教的镇区中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这一过程尢为重要。诚如上述,如果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时间观念、历史概念,不管是《必修》还是《选修》课,都很难上下去的。为了弥补学生这方面明显的不足,同时又不至于耗费大量时间、增加学生负担,我在讲课时只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二是此阶段中最基本、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在讲述“隋唐史”时,讲了三点:一是时间大概从6世纪(公元五百多年)到10世纪(公元九百多年);二是阶段特征: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增强、对外关系融洽,社会全面繁荣(突出“繁荣”两字);三是重大事件(简要介绍了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三位皇帝和“安史之乱”)。授课时间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对于历史线索相当缺乏的学生来说,了解上述三方面内容后,应该对“隋唐史”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也就达到了授课的目的。

2:测试、巩固历史线索的方法

勿庸置疑,学生在课堂上匆匆掌握的历史线索是很容易遗忘的。为了弥补此点,笔者用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去督促学生不断复习:考试。每次月考的历史题目中,除了考新教材的内容,还有固定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历史线索之题。学生每准备一次月考,就要把历史线索复习一遍,久而久之,印象就比较深刻、难以遗忘了。

(二)整合、融会《必修》和《选修》课本的内容

笔者之所以不主张《必修》、《选修》课分学期上,主要是经过比较教材后发现:《必修》和《选修》内容在很多方面都有关联、甚至内容重叠、重复叙述。在上课时,完全可以同时上两种教材,互相借鉴、映证,加深理解。经过对教材的仔细比较、研究,特将三本《必修》和三本《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内容的重叠、关联部分整理如下: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Ⅰ第2课

秦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商鞅变法

对秦始皇的评价

必修Ⅱ第5课

选修(《改革回眸》)第5课

选修(《人物评说》)第4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Ⅰ第3 课

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王安石变法

选修(《改革回眸》)第7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Ⅰ第4课

唐太宗与三省六部制

选修(《人物评说》)第5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Ⅰ第9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选修(《民主思想与实践》)第4、8、12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Ⅰ第10课

美国独立战争

民主宪政的扩展

首任总统华盛顿

选修(《民主思想与实践》)第5、10课

选修(《人物评说》)第8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Ⅰ第11课

法国大革命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拿破仑神话

选修(《民主思想与实践》)第6、9课

选修(《人物评说》)第9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Ⅰ第20课

马克思主义

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选修(《民主思想与实践》)第13课

选修(《人物评说》)第13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Ⅰ第21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奠基人列宁

必修Ⅱ第15课

选修(《人物评说》)第14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Ⅲ第15课

孟德斯鸠与卢梭的学说、观点

选修(《民主思想与实践》)第3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Ⅱ第19课

毛泽东领导的起义及其毛泽东思想

必修Ⅲ第24课

必修Ⅰ第22课

选修(《人物评说》)第15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Ⅲ第25课

邓小平及其邓小平思想

必修Ⅱ第20、22课

选修(《人物评说》)第16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Ⅰ第15、17、22课

鸦片战争后各阶级

的救国运动及经济发展;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必修Ⅱ第10、11课

必修Ⅲ第21、22、23课

选修(《民主思想与实践》)第15课

选修(《人物评说》)第10课

选修(《改革回眸》)第16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Ⅱ第2课

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改革

(管仲、商鞅)

选修(《改革回眸》)第4、5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Ⅱ第20、22课

改革开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选修(《改革回眸》)第18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Ⅲ第14课

欧洲宗教改革

选修(《改革回眸》)第10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Ⅲ第30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选修(《改革回眸》)第18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Ⅲ第1课

孔子及其思想

选修(《人物评说》)第1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Ⅲ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实践

选修(《人物评说》)第17课

重叠、关联的章节

重叠、关联的内容

必修Ⅲ第12课

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

选修(《人物评说》)第3课

(三)以《必修》内容为主导引出《选修》内容,以《选修》内容为补充加深对《必修》内容的理解。

针对上面总结的《必修》、《选修》内容的重叠、关联部分,笔者讲课时以《必修》课本为基本线索和重点,引出《选修》的部分章节进行讲述,再通过对《选修》内容的讲述加深学生对《必修》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述《必修Ⅲ》第21课《西学东渐》时,由于内容的重叠性和关联性,引出选修课本中两节的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第16课《戊戌变法》、《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第15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三课书中关于林则徐、洋务派、维新派思想观点的内容有明显的重叠之处,可并在一起讲解;而选修课本中关于康有为“三世论”和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西学东渐》一课的理解;又如《必修Ⅰ》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讲到“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一目时,可以很自然地引出北宋初期“三冗”与积贫积弱的现象,从而又很顺畅地引出选修课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第7课《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两课书的内容完全能够互相映证,加深理解。而如果将它们分学期上的话,无疑将本来很有关联的知识点割裂开来,得不偿失。

(四)查漏补缺阶段

诚然,《必修》和《选修》课本不可能每一课内容都能互相重叠、关联,对于三本《必修》书都未能涉及到的《选修》内容应该要适时给学生补上,以免遗漏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上述第二点中未统计的《选修》内容就是要查漏补缺的范围,如《选修》课本中《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宪章运动》等课的内容在《必修》书中未曾涉及,而《新课程标准》中又作了明确要求,故需要给学生补上。

三、教学效果

笔者实行上述四个步骤的授课方式已近一个学期,与高一和高二第一学期相比,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成绩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具体概括为如下几点:

(一)教师自身对于《必修》和《选修》课本的熟悉程度增强,驾驭课本的能力提高。

由于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于课本很不熟悉,尤其当放下《必修》而上《选修》后,《必修》内容极易遗忘,学生如此,教师亦如此。这也是将《必修》和《选修》课程分学期上的最大弊端。经过对三本《必修》和《选修》课本的重新整合、融会后,笔者感觉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大增,对于难、重点的把握较为到位,在课堂上的发挥也觉得游刃有余,驾驭课本和课堂的能力明显提高。                            

(二)学生对时间线索、历史概念掌握的清晰度大为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陡增。

如上述,单纯地按“板块”、分专题授课再加上《必修》和《选修》课本分学期上的模式,会导致学生的时间观念、历史概念模糊,历史背景不明,课堂气氛沉闷。经过对历史线索的讲述和对《必修》、《选修》课本的整合、融会后,学生此点明显得到改善。对于历史进程中任一的重大时间、事件,部分学生能将其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阶段特征当中去分析,课堂答问情况明显好转,教师上课也有事半功倍之感。

(三)学生联系、比较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增强。

由于是将《必修》和《选修》课本重新整合、融会后进行授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经常对比、联系两种教材的内容,久而久之,其分析、比较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得到提高,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做到将《必修》和《选修》的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其高三的复习打下基础。

四、存在问题

上述四个步骤的授课方式实施才一个学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困惑和疑问,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备课的时间增加、难度增大、效率有待提高

在上述的四个授课步骤中,对于历史线索的讲述完全没有现成的教材或教学辅导书参考,对于每一阶段的历史事件该讲哪些、每一个知识点该讲到什么火候都需要自己仔细斟酌、权衡;而将《必修》和《选修》课本整合、融会更是费时费力,常常需要把六本书(三本《必修》、三本《选修》)放在面前随时备查,感觉吃力。现在笔者所教的历史班一周开课八节,如果每一堂课的备课都需如此耗时耗力可能难以坚持下去。目前我已试着发动少数成绩优异的同学帮助整合课本内容,确实减轻了些自身的负担,但又担心影响其学习。如何较好地做到高效率地备课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二)对于《必修》、《选修》内容中重叠、关联部分的整合、融会尚需进一步提高其科学性、合理性

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可能《必修》和《选修》课本都会有涉及,然而两者叙述的方式和重点则会有差别,采取哪一种方式为主或是该取舍哪些内容比较科学、合理成为迄需探究的问题。例如关于康有为的“三世论”在《必修Ⅲ》中根本没有涉及,在选修课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为“小字”叙述,而在《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则是用“大字”作为重点内容表述,那么面对上述三种截然不同的编书方式,教师该用哪一种合理、对于“三世论”该讲到怎么样的程度就需要仔细斟酌了。

总之,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确困惑多多,而使用新教材的2007年的高考也日益临近,笔者唯有在日常备课、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创新,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高考备考的需要。

  主要参考书目:

郭思乐著《教育走向生本》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课件|论文|高考分析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