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管见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随着薪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热潮的逐步推进,我校上下正全力争创全国示范性普通中学的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笔者就历史校本课程问题不妨抛砖引玉,谨与大家共同交流研讨。

前期准备

首先,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各国课程改革日益呈现出课程的多元化、开放化、生活化、乐趣化、统整化、弹性化和个别化等趋势。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即办学理念,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在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三者之间也要明确,国家课程是指那些由国家教育权力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的课程,是全国统一的,并采用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而校本课程则由学校、教师决策,体现地区差异和学校特色,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定位,主要有:1、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学生、社区参与的过程;2、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3、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且相辅相成;4、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和师生共同完成的拓展型和研究型教学成果。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决策与管理机制,需要相应的条件:1、学校成立了由多方代表共同组成的学校课程委员会,并能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实际制订学校课程发展规划;2、教师、学生、家长能有效地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包括制订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等;3、学校课程委员会定期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估,促进课程不断更新优化。

其次,立足校本,突出特色: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走向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1、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性课程理念;2、重视发展人的主体性取向;3、加强课程统整研究;4、转变课程设计方式;5、强化课程模式实验。

客观认识学校现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形成明确的、切合校情的发展规划,认真研究自身特色与特点。笔者认为我校具有:实现大学与中学衔接的全国第一班——直升班、我省最大和直属的师大附中、生源来自全省尤其中南部、独特的婺州文化、五十年与新中国休戚与共的校史等。

同时,我校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和省教委直属学校、省教育科研200强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有过往日的辉煌,虽经历过一度波折,当今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紧跟“科教兴国”的步履,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再上新台阶,在新世纪迈入了快车道,全校上下发奋进取,正在向全国示范性重点中学的高峰攀登。学校积极创设优良的“教书育人”环境,强化“科研兴校”战略,着重提高教师全面素质,并开办了三个高师直升班作为实验项目,生源状况逐年优化,这些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优越条件。

再次,夯实功底,积累素材:

目前尚处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初始阶段,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否调动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克服消极观望或神秘畏难心理,树立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多思考、多记录、多沟通,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校本课程开发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状况。因而教师要在求实、求新、求活、求精上下功夫,勇于和善于挑战自我,开阔眼界,向专家、同行、学生学习,俗话说打铁还许自身硬,练好内功是关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个崭新而着重解决的课题,它包括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资源,它极其丰富和复杂,尤其历史课程资源博大精深,主要有师生、教材、图书馆、音像产品、社区活动基地与专家、长者、人文景观、网络信息等。总之,教师本身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其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范围、开发和利用程度及发挥水平,如果教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那么将在学生中展现巨大的人格魅力。况且我校学生素质优良,在各类竞赛与活动中业绩突出,文化和电脑基础扎实,好奇心与求知欲强。以往基本上只注重物化课程资源,然而人力尤其位于实践一线的中学师生群体却被忽略,当今开发这一特殊而关键的课程资源日益迫切。

最后,加强科研,讲求实效:

各地主管部门要定期把校本课程开发列入教研和继续培训计划,实行典型示范,反复试验而后推广。本校领导自身要集中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庞大的校本课程不能单独一人或短期完成;进而相关教师要善于积累、借鉴和总结,以科研带动教学。

我校可以通过内引外联,发挥校内外优势(师大教育专家和市教研专家以及各级学科学会活动)。特别是广泛吸取各地的成功经验,例如上海推行“二期课改”项目撤消显著,上海大同、七宝中学和江苏锡山中学等起到了带头作用。2003年金华市级课题中有7个涉及到校本课程,我校政治组也申报了《高中政治校本课程课题的研究》,本人也申报了《新课程背景下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课题,把校本课程也列入子课题,同时福建泉州华侨中学的肖卿贤老师主编了《丰州地方史》校本课程在K{$UploadDir}2网上展示,反响巨大。

由此不仅要求中学各个单位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循序渐进地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教科研处开展这次论坛就是十分及时和必要,建议今后还要举办多次,教研组例会也应专门进行协调。所以我们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根本,把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

本人尝试

{$UploadDir}、 中学生身边的历史

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存在着多方面、多层次的联系。在教育中涉及学生的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这些生活都应是课程设计所需要考虑的。过去的课程设计只关注理性生活,局限于认知,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感悟,而认知、情感、感悟是人生生活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重建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课程设计应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等方面重建学生精神生活,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通过课程设计真正赋予学生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长期以来历史教材不尽入人意,存在着严重的脱离现实和大众的倾向,新版教材还亟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在历史教学改革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诱导大家贴近、寻觅和感悟历史:({$UploadDir})教师可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如:课堂讨论、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历史题材的调查报告;搜集整理多种类型的时事资料;编撰小历史剧等;(2)还要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参观历史遗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和收看有益的历史影视作品;(3)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和时事联系起来。

由华东师大历史系主编的《中国历史》初中一年级(上)已经出版,该教材精心设计各种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的思维活动或实践活动,使之成为活跃课堂教学和丰富课余活动的“抓手”,引导学生亲自观察、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设计了包括讨论、想象、动脑筋、制作、访问(身边的历史)、上网(参观网址)、朗诵(名家名篇)、故事演讲比赛等。

近年来笔者一方面曾动员学生收集了浙江各地家乡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古籍宗谱和民间故事;采访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见证者;把“文革”有关的红本本、像章、教材、照片、邮票、口号、回忆录等集中起来,并公开展示讲解,反响强烈,收到了良好效果,还由专人负责剪辑《金华日报》或《金华晚报》、“金华新闻”网站上有关乡土历史的素材,目前已有比较可观的容量。另一方面通过对文物、邮票、货币的收藏以透视历史的缩影;对名胜、古迹、老人的探访以重温历史的踪迹;对歌曲、诗文、影视的鉴赏以解读历史的意趣。另外,笔者在2002年浙江省历史学会年会上作《借助研究性学习 促进浙江市镇的开发和保护》的发言,列举了诸葛、龙港、佛堂、横店、履坦等地,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

2、直升班教学材料:

作为未来的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师智、师能,树立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此,历史学囊括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无所不包,博大精深.,同学们具有浓厚的兴趣。

尽管该班的高三教学完全不同于普通班的高考备考,目前尚无现成教材,但恰这为教学提供了无限空间。

由此,教学内容的取舍要体现科学性、人文性、综合性、生活化、趣味化与乡土化等宗旨,笔者在讲授中注重中国古代文明简史(自然地理环境、神话传说、考古发现、诸子百家、儒家流变、宗教杂谈、科技一瞥、长城运河、文坛艺苑);中国近代化历程回哞(从农业国到工业的缓慢嬗变、专制向民主艰难的步履、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世界大国地区史概览(美国、苏联、德国、法国、日本、英国、印度、东南亚、阿拉伯、东南欧);中西比较略论(科技、宗教、艺术、建筑工程、思想观念);国外古老文明追溯(埃及、巴比伦、犹太、希腊、罗马、印第安、中世纪基督教);优秀书刊网站推荐;小论文写作座谈等。从历史角度为将来进入师大奠定厚重的人文素养,确保直生班学生宽泛的文化底蕴,提升科研意识,故深受大家欢迎。

3、教材同步辅助参考:

笔者日常设计的教案中,精心罗列了包括相关原始史料、争鸣观点、典型例题、还附有相应参考文献、影视歌曲,名人名言、常见网站等,以拓宽视野,增加兴趣。

4、文科综合讲座:

在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上,笔者先后设计了一系列讲座:{{$UploadDir}、《毛泽东诗词与时代风云》、2、《黄埔将帅的摇篮》;3、《湖南的骄傲,中国的脊梁近代湖湘英烈》;4、《中国二十年巨变》;5、《光荣与梦想新中国五十年科技史》;6、《浙江历史名胜与古迹》[高一]{$UploadDir}、《金华文化名人》;2、《解读印度》;3、《俄罗斯大变局》;4、《机遇与挑战中国走向世界》;5、《猛醒吧,日本》、6、《走近巴格达》[高二]{$UploadDir}、《聚焦台湾岛》;2、《黄昏与黎明---中西方{$UploadDir}500{$UploadDir}800年社会比较》;3、《中国百年外交回眸》;4、《西部在召唤我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5、《千山千水千秀才浙江人文荟萃略谈》;6、《关注中国周边安全》[高三]}等。

注意事项:

一、新的历史校本课程在内容选择上,要坚持如下原则

{$UploadDir}.要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尽量与当前研究性学习配套进行;

2.应体现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最新科研动态和时事新闻,以发挥史学的借鉴与陶冶功能;

3.应是国家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历史知识,即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4.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尽量通俗易懂,满足学生身心需求;

5、要紧密结合本校特色,因地制宜,切忌生搬硬套,敷衍了事。教师能根据本地条件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琐碎史实堆砌,;

6、让师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动态的、开放的、个性化的师生共同创造过程。

二、从教学管理的制度来看

关键要与高中新课程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要求相一致,在学校层面为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提供经验,也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UploadDir}. 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高质量实施包括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英语以及艺术、体育在内的必修课程;

2. 提供多样的、能基本满足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应充分体现本地和学校特色,能立足本校的具体实际;

3. 学校创造条件为全休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

4、实现资源共享,充实信息资源库,要建立学科资源库、学习包、网络积件等,积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功能。

三、从课程目标来看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意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作者:浙江师大附中 吕准能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专题复习|高考模拟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