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课程改革>> 教材解读>>正文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课程标准解读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在历史课程和思想政治必修课程的教学基础上,本课程较为集中地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程。马克思、恩格斯广泛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批判地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并超越前人,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列宁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成功,并且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引领学生回顾这一历程的落脚点,就在于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明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从而进一步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对内容要求的把握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1对照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言论,阐明《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空想社会主义无情地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描绘了未来社会的蓝图,“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304页)。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在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中,这些问题到了全面的、明确的、科学的阐释。“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而成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

1.2引述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从事革命活动的史实,说明他们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旗帜。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所成为科学,是因为他们在深入社会实际、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在继承人类优秀科学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破解了“历史之谜”,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秘密,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社会力量和现实道路。正是基于这两大科学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成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成为引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旗帜。正如恩格斯所说:“《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2.3分析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抓住历史机遇的典范。

20世纪初,俄国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是当时帝国主义国家中经济最落后的国家,同时也是当时社会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政府积极参战,约有1400万劳动人民被拉去当兵,数百万人被战争夺去生命,国民经济濒于破产,广大劳动人民和前线士兵对沙皇政府深恶痛绝,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成为世界社会主义主义革命风暴的中心。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敏锐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后,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于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抓住历史机遇的光辉典范。

2.4运用有关资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一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创举。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从理论变成了现实,不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为解决帝国主义时代的三大矛盾找到了新的出路,开创了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一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创举,也是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产物。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测,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英、法、德这些工业发达国家取得胜利,这在他们所处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有它的客观依据。到了20世纪初,列宁根据当时的时代特征和俄国实际,作出了经济落后国家特别是俄国有可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科学论断,没有这种理论创新,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就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也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向现实的转化。这一理论创新表明,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帝国主义时代的国际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与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总结实践经验,集中人民智慧,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决了帝国主义时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列宁主义阶段。

(三)社会主义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3.5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为救亡图强,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苦苦探索。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实事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强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使命。

不同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其基本特点是: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特殊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农民是无产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军。“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共产党本身的建设,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所必然经历的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阶段。但两者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已经含有社会主义因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是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民主革命能够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中国人民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也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具有历史必然性。

3.6简述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历程,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在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创造性地产生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在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没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创新,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胜利。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4.7评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确认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局面中,中国共产党砥柱中流、岿然不动,社会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活力。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4.8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说明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意义。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忠实继承者和伟大开拓者。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根本这个问题,正确总结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五)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旗帜

5.9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不仅表明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10围绕“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80多年来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要紧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也是我们党执好政、用好权的根本保证。

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即是先进生产力的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这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

5.11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阐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现实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红线,在许多重大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解放束缚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是思想与实际相一致。实事求是原本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毛泽东对它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改造:“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邓小平将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全面阐明了两者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更好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它要求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所以,江泽民强调,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新课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