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往年命题特点总结及07年命题初探

总结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特点,大致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考知识

1、考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扎实不扎实直接决定考生的成绩,至于说能力,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力也无从谈起。

2、考学生终生必备的知识,所谓学生终生必备的知识,就是为他以后学习、工作乃至发展打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相对来说是基本稳定的,不随政府换届和领导人的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是作为一个公民必备的个人素养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一个人的未来有重要指导意义。历年中考,这方面的知识是必须考的。根据新教材,我认为有以下方面的必备知识

1)正确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自我保护)、维护自我、把握自我、实现自我等方面的知识。其中,中考有关的包括:规范自我主要体现在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和预防违法犯罪以及自觉守法等方面;维护自我主要是要知道自己有哪些公民权利,珍惜权利,依法行使权利,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把握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主要包括认清自己的责任,承担责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勇于创新、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实现有价值的人生追求。

2)正确处理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的关系,以达到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主要包括的知识有:尊重他人的权利,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不伤害他人,不做非正义的事;增强合作意识、公平意识,公平、公正的对人对事;树立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维护社会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承担社会责任,等。

3、考主干知识。所谓主干知识我认为首先是体现教材主线的知识。其次是知识体系中的条条框框型的知识;再次是每单元、每课的教学重点。

1)以九年级为例,公平、正义、制度、责任是教材的主线。我国现在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都是体现公平和正义的制度,我们坚持和改革完善这些制度,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而要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需要我们每个人承担责任。新教材每一课都谈到青少年应该在某一方面承担的责任。所以承担责任与公平、正义、制度一起成了贯穿教材的主线。

2)知识体系中条条框框的知识是骨干知识。例如以发展为主题词构建一个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应包括发展的含义、为什么要发展、如何发展、我们青少年怎么做这么几个方面。就如何发展的问题,可以从宏观上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走科教兴国之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上述几条就是“如何发展问题”的知识体系的骨干知识。当然这几条的每一条下面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在如何发展的知识体系中就不是骨干知识了。这里要明确,所谓在知识体系中的骨干知识是相对于知识体系的主题词的。所以在考试中要让学生看清提问中的主题词。

3)教学重点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4、考热门知识。所谓热门知识是指教材中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紧密的知识,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当前的主旋律是建设和谐社会,今年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与这些热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包括公平、正义;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共同富裕问题;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问题;等等。与学生思想实际紧密联系的知识包括学习与考试问题;成才问题;对待职业选择的问题;对待各种诱惑的问题;对待责任的问题;实现自身价值的问题;等等。

二、考能力

1、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

2、对骨干知识的把握能力和提炼能力。抓住知识体系的主题词,找准骨干知识。

3、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沟通能力和知识迁徙能力。

4、阅读材料、捕捉信息的能力。即善于抓住材料里的关键词、关键句,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找到答题的切入口。

5、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找到答题切入口的基础上按要求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地写出答案来。

6、综合能力。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解答综合题的能力;二是具备上述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综合能力。

三、考素质。严格来讲,一张试卷是很难考察学生的素质的。但可以通过某些题目的设问,使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被引导到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为国家建设做贡献,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乐于奉献;等等。关于这一类“觉悟”型题在中考命题中会有所体现。而且新教材更注重这方面的要求。例如九年级教材40页讲到:“感受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更加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42页讲到:“一心一意跟党走,万众一心奔小康,是全国人民,包括我们青少年学生的共同心愿。”

51页讲到:“每个人都应抓住有利条件,充分施展个人才华,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同时走上富裕之路。”57页讲到:“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小主人,热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应有的情感。”132页讲到:“青年人应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勇于担当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以上这些特点是开卷考试以来苏州试卷的命题特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习、探究为本,以教师教学、辅导为引领的新课程的要求。我感到这是我们苏州在多年的命题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体现了命题人的先进的理念(其实从2000年开卷以来,苏州命题在老教材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新课程理念了)。它已经在初三的老师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所以我想07年试题一定会继续发扬这一优秀传统的。

但是继承和发展是辨证统一的。07年较06年肯定会有新变化、新发展,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新教材。对07年中考命题我想是否会有以下新变化,在此跟大家一起交流。

1、苏州试题一向注重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对知识的挖掘,这是苏州试卷的一个亮点,今后还应该坚持。但在挖掘的深度上不一定太深。06年有一个分析说明题,“两张表格联系起来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要求比较高。我认为要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更要把考查知识间的联系更多的放在解决问题上。通过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让学生体会到学政治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是有用的,不是空洞的理论。我们讲探究,目的是通过探究问题去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不是目的。“两张表格联系起来看,得出什么结论”就是“发现问题”。如果将两张表格内容设计成“解决问题” 的题目是否更能体现探究的价值?07年命题是否会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上有更好的体现。

2、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成长中的心理、道德形成发展过程。07年命题应该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方面有更多的体现。特别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思想困惑进行探讨和解决。这样不仅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政治不是讲讲大道理而已,而是对自己的成长有启迪、有帮助,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益,认识到思想品德课是伴随自己成长的良师益友,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试卷上就是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认为在07年试卷上应该更加体现创新的要求,因为这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应该鼓励学生在不出现科学性、原则性错误的前提下进行创造性思维。答案不求标准,但求有创造、有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起探究的欲望,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

4、对材料分析的解答,以往比较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归纳性思维能力。我们苏州的试题答案比较简洁,多是归纳性的观点、结论、原理,一般就两三句话,有的是一句话结束。虽然答案简洁,但由于对知识的挖掘比较深,其实思维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06年试卷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我想07年试题是否在降低难度(当然难题还是要有的,还有一个选拔的功能)的同时,兼顾一下演绎性思维,这对高中政治学习有帮助。

5、新教材非常注重情感体验。只有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动的事物的切身感受,才能体验到思想品德课中的理论真谛。这些现实、生动的事物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家乡的新鲜事,新面貌。基于这一点,我想07年试卷还是要继续并且更加关注苏州在改革、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举措,探究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感受苏州发展的成就。让学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面前体会书上的知识,相信书上的观点。增强对“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坚定信念,把书本知识内化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目标。

以上就是我对07年命题的特点作的一些不成熟的探究吧。我始终认为只有充分体现针对性(即解决问题)、实效性(即对学生有益)和趣味性(即激发探究的欲望),才能真正实现学习和考试的目的。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课件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