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2004届高考时政热点题精选

1.材料一:千年上天梦,今朝终成真。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在绕地球飞行14圈后按预定计划于10月16日6时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准确着陆。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这次载人航天飞行是在前四次无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基础上进行的。总指挥李继耐上将回忆说,五次飞船发射有坦途也有坎坷,有喜悦也有艰辛。
材料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太空之旅的成功对中国的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必定会推动国家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农业发展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太空的微重力、超洁净、高真空特殊环境,使它成为人类理想的空间科学实验基地,也有望成为工业材料和药品加工地。也是一个国家整体的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水平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我国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体现了哪些国家职能?(3分)
(2)材料一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8分)
(3)“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有何经济、政治道理?(9分)
(1)①经济职能 ②文化职能 ③保卫职能(3分)
(2)①按预定计划成功发射与着陆,体现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2分)②五次发射有坦途也有坎坷,有喜悦也有艰辛,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道理。(3分)③第五次成功发射建立在前四次实验的基础上,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分)
(3)①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家工业现代化的发展。(1分)有利于和平利用太空资源,为人类谋福利。(1分)有利于利用太空环境,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材料、新药品,带动农工业、生物工程、生命科学等事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1分)
②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2分)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2分)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2分)

2. 材料一:台湾当局在国际上不择手段地推行“金钱外交”。2003年11月7日,太平洋中部岛国基里巴斯政府置中基两国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于不顾,与台湾当局建立所谓“外交关系”。中国政府于11月29日决定自即日起中止与基里巴斯政府的外交关系。
材料二:陈水扁当局假借民意,纠合各种“台独”分裂势力,大肆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他们在“公投立法”过程中,企图塞进有利于进行“台独”分裂活动的条文,为其今后实施“台独公投”制造“法律依据”,图谋建立所谓“台湾国”。
材料三:国家主席胡锦涛2003年10月24日在回答澳大利亚记者的提问时指出,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我们绝对不容许“台独”。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 中国政府为什么要中止同基里巴斯的外交关系?(5分)
(3) 结合上述材料,阐述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8分)
(1). 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陈水扁及其 “台独”分裂分子,大肆进行 “台独”分裂的活动。(2分)其实质是要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2分)
(2).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2分)基政府一意孤行,制造“两个中国”,这是对中基建交公报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公然违背、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严重损害了中基关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2分)中国政府中止同基里巴斯的外交关系,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必然选择。(1分)
(3). 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2分)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我们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分)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分)④任何人试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必将遭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中国人民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祖国的统一。(2分)
3、材料一、2003年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分裂祖国的活动,特别是进行所谓的“公投”和“制宪”的行径,顽固坚持分裂国家的立场,变本加厉地进行“台独”活动。
材料二、2003年12月,温家宝在访美时指出:北京将不惜任何代价,捍卫祖国统一。我们对台湾的政策是明确的,这就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不放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努力,因为这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对任何分裂祖国的挑衅行动,我们不会坐视不管。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是不容挑战的。中国人民将不惜任何代价,捍卫祖国统一。
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
(1)台湾当局领导人进行所谓的“公投”和“制宪”行径的实质是什么?
(2)中国人民为什么将不惜任何代价,捍卫祖国统一?
(1)“公投”和“制宪”行径的实质是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从而达到彻底分裂祖国的目的。
(2)①实现国家的统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武力方式。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一国两制”,既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又照顾了台湾的特殊利益,是和平统一的最佳选择。
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可分割,中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只有不放弃使用武力,才能威慑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更好地实现和平统一。不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针对台独势力和外国处分裂势力的。
4.为坚持执政为民,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千余项便民利民措施。公安部推出包括户籍管理、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等四个方面30项便民和利民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宣布建立和完善10项制度,推出23项司法为民新举措。民政部积极推进婚姻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方便城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群众办理婚姻登记.等等。
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什么要推出这些便民利民措施?(或体现了什么政治学道理)
第一,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分)
第二,对人民负责是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办事的,是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所以,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千余项便民利民措施。(6分)

5.(10分)2003年9月,人民检察院在全国10个省市检察机关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即从人民群众中确定一些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的人为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实行监督。监督员将按照一定程序,对检察机关依法办理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等自职务犯罪的工作实行监督。

运用政治常识回答:

1)人民监督员制度与我国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有无矛盾?为什么?(5分)

2)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有什么政治意义?(5分)

答案(1)不矛盾(1分)。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查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而公民对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享有工作权,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是按照法定程序,对检查机关直接办理的案件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是对案件的干涉。(2分)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公正司法、严格执法、防止司法腐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2)①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分)②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有利于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忠于人民利益,忠于事实真相;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机制,确保法律有效实施;(2分)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6.背景:甘肃省镇原县县长王尧屡屡以政府名义出面“协调”法院工作,被称为“协调县长”。他的“协调”干扰了法院的正常工作,导致法院判决难以执行。

辨题:人民法院应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制约。

1)为了确保司法公正,人民法院应依据宪法规定的独立行使审判权,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均不得干扰法院的审判工作。(2分)

2)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并不意味着人民法院的工作不受任何制约。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法院工作要接受党的领导;(2分)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法院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分);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要接受上级法院的领导和监督;(2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院的工作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2分)

7、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为主要特征的“民工经济”在我国兴起,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城镇化的重要产业。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1.3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平均每年转移591万人。“民工经济”对我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战略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目前,“民工经济”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体制,农民虽然进了城,但名分不清,处在一种非工非农的尴尬境地;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超时加班、工伤事故、克扣拖欠工资等情况较为严重,各种乱收费,加重了民工的负担;一些城市在工作领域对民工歧视,限制民工从事某些行业、工种;民工进城后的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以及医疗、子女就学等难以解决,等等。有关专家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民工经济“对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战略意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多方扶持,使“民工经济”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

运用所学知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从哲学上应如何正确看待“民工经济”现象?4分

(2)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政府应当如何促进“民工经济”的健康发展?(8分)

1)“民工经济”在我国兴起,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城镇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战略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说明了要用联系和发展观点看问题;(2分)“民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说明应该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分)

2)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强经济职能。把“民工经济”作为一项重要新兴产业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之中,统筹安排。(2分)

其次,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在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给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以市民待遇,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消除对民工在就业上的歧视和不平等,使劳动力的转移正规化、有序化。同时要逐步建立能覆盖进城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持城乡的社会稳定。(2分)

第三,各级政府要加强文化职能。要从劳动力后备资源开发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对外出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进城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提高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2分)

第四,各级政府要制定保护民工合法权益的相关法规,保证民工在工资收入、劳动保护、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权益不受分割。

8.(16分)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将原来的收容遣送变为救助;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对公民身份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除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十后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还将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内容写进宪法。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的权利。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为什么国家要保护公民的权利?(8分)

(2)你认为我国应该从哪些方面尊重和保护公民的权利?(8分)

(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主人,国家机构实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国家必须正确行使职能,制定法律法规确认和保障公民权利。(4分)

②维护人民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设政治文明,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的权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分)

③只有保护公民的权利,才能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2)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2分)②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保护公民各项权利,制裁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2分) ③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2分)④国家机关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严格依法办事。(2分)

9、2003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经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行政许可就是人们常说的行政审批,既涉及到行政机关对社会和经济事务的行政管理,也涉及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

依据材料,简要分析制定行政许可法,转变政府职能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道理?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制定行政许可法,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3分)(2)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3分)(3)行政许可法的制定,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公民的合法权益有法律保障。(3分)

10..(10分)材料一:国务院有65个省行政审批目的部门和单位,审批项目多达4000多项,各省市的审批项目也在2000项以上。从食糖的定价到各种企业资质认证,从广交会摊位到39度以上白酒广告,审批内容五花入门,无所不包。

材料二:2002年,国务院一举砍掉789个行政审批项目;2003年2月,国务院决定再取消406项行政审批项目,这使得国务院取消和移交的行政审批项目总量达到1195项。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取消了一大批地方行政审批项目。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证法》于2003年8月27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获得通过。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还包括1990年施行的《行政诉讼法》、1995年的《国家赔偿法》、1996年的《行政处罚法》、1994年的《行政复议法》,行政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为什么有了材料二的措施之后,还要有材料三的措施?(6分)

(1)材料一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过多过滥,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4分)

(2)①材料二反映的是行政部门主动取消行政审批项目。材料三反映的是通过法律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及其他行政权限。这表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3分)②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就必须依法行政。《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证法》和其他行政法律,为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依据。(3分)

1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

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属性;2’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我国政治文明的程度还不高,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某些方面还未得到充分实现,有待进一步完善。1’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1’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1’

12.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简要说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2)你认为应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从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9分)

.(15分)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制保证。(6分)

2)①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②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民主制度。③坚持依法治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9分)

若答出以下内容,可酌情加1~3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

13.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正沉浸于某个精彩的电视节目时,铺天盖地的广告却不期而至,让人兴致大减。现在好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近日出台了《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在19点至21点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中间不得插播广告,其它时间播放电视剧,每集中间允许插播一次广告,时间不超过2.5分钟,有用餐时间不得播放治疗脚气、痔疮等类药品和妇女卫生用品广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像这样以人为本的法规,法律出台了不少,由孙志刚事件直接摧生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非典肆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应运而生;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伸张正义,《法律援助条件》顺利启动;《婚姻登记条件》使人们再次感受到法律的温情和关怀。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体现了政治常识哪些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6分)

2)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各方面都离不开法律规范,实践证明,越是发达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就越健全。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

1)①三个代表思想的落实,立法为民。依法治国是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②立法要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应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当前更应观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6分)

2)法制性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健全的法制是发达的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制基础,它有助于市场主体的行为有据可依,有助于协调处理矛盾,体现公平竞争;有助于制止、制载不择手段,满足私利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当经营的合法权利,因此,越是发达的市场经济,法制是越健全。(6分)

1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加强立法工作。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2分)

(1)加强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分)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依法治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4分)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三个方面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分)

15、背景: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现行法律200多件,国务院制定通过的现行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8000多件。从总体上看,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经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辨题:国家制定了完备的法律,就可以做到依法治国

1)国家制定完备的法律,使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2)要真正做到依法治国,还必须要求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3)还要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自觉守法。

可见,该题观点具有片面性。

16.行政复议制度是行政机关自我纠错的一项重要监督制度。公安机关于2003年8月推出公开审理行政复议案件的举措后,受到了当事人的欢迎。

程某在自家阳台上清理墩布时,脏物落在从楼下路过的王某及其岳父身上,两家因此发生口角。程的两个儿子用砖头将王头部打伤,经法医鉴定属轻微伤。通州公安分局对此案进行了调查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理》,对程某两个儿子分别作出罚款200元的处罚裁决。王某夫妇不服通州公安分局的处理决定,向北京市公安局提请行政复议。这是北京市第一起公开审理的行政复议案件。

1)运用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有关知识对王某夫妇提请行政复议的行为作简要说明。

2)我国推行行政复议制度,特别是行政复议由书面方式到公开审理,有什么意义?

1)①在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分) ②监督权是公民重要的政治权利,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申诉,即公民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者受到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述或诉讼,请求免除、减轻处理或予以平反,给予公正待遇。(2分) ③王某夫妇提请行政复议行为,是公民行使申诉权的表现,体现了公民对国家机关的监督(2分)

2)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行政机关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改进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行政复议由书面方式到公开审理,有利于加强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促进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公正廉明。(3分)

17.近年来,各级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每年多达数万起。“民告官”案件主要集中在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企业改制、公安执法等方面。老百姓的胜诉率也在不断提高。政府屡屡遭遇“民告官”,呼唤着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

⑴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什么必须做到依法行政?

(l)说明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不断进步。(2分)(或答表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给1分,答司法机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的也给1分。)

(2)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1分)宪法和法律是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的依据。(2分)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因为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分)只有做到依法行政,才能正确处理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2分)

18.党中央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党。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全面深人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应付国内外各种风险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为什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4分)

2)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6分)

1)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1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1分);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1分);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搞好现代化建设1分)。

2)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2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2分);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1分)。

19.2003年上半年,针对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发生的非典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全国上下紧急动员起来,同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灾害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央还及时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坚持一手抓防治工作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齐心协力夺取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双胜利的号召。广大党员和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经受考验,切实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群防群控,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地方和军队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奋不顾身、顽强拼搏,组成了战胜非典的强大突击队。国际社会也对我国的防治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要继续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毫不松懈地抓好经常性防治措施的落实,坚持防范疫情再次发生。

1)材料怎样体现党的领导?

2)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抗非、防非工作?

3)这次抗击非典的实践对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①“针对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发生的非典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2分) ②“全国上下紧急动员起来”、“中央还及时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坚持一手抓防治工作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齐心协力夺取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双胜利的号召。”体现了党的思想领导。(2分) ③“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充分发挥了核心作用和领导作用;广大党员和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经受考验,切实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体现了党的组织领导。(2分)

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作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分)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就决定了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2分) ③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做好抗非防非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2分)

3)①重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2分) ②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分) ③要依靠、团结人民群众。(2分) ④要依靠科学。(1分)

20、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思想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以三个代表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有何重要现实意义?

1)关键在于是俱进,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监察执政为民。这是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精神实质。

(2)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①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②坚持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装作风建设。从源头预防腐败,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③有利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21.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县乡领导为发展本地经济,大搞“蔬菜村”“黄牛乡”“路边大棚”等系列“形象工程”。宁夏贺兰十里店乡,6年前筹资500多万元,建起两座堪称世界一流的以色列日光温室,成为全国现代化农业示范点,而后因生产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生产管理混乱等原因惨淡经营到2000年倒闭关门,农民说,这又是一桩典型的“形象工程”,500多万元巨资又打了水漂。

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痛陈“形象工程”的危害,强烈呼吁党和国家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形象工程”。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综合所学知识说明:“形象工程”会造成哪些危害?(6分)

2)结合政治常识,你认为怎样有效制止“形象工程”?(6分)

1)①受市场调节自发性、盲目性的影响,“形象工程”没有很好地对市场进行调查、论证,最终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极大浪费。②受“外在形象”影响,“形象工程”没有很好地考虑农村的承受能力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结果侵害农民权益,加重农民负担。③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6分)

2)①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要依法行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6分)

22.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通过科研人员的刻苦攻关,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号,于2003年10月15日正式发射升空。在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于10月1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实验的成功再次表明,中国人民完全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结合材料,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确定科教兴国战略,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充分体现了党真正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说明了党的性质的先进性。(3分)

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大力发展科技,进行科技进步和创新,这正是国家实施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服务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2分)

3)这是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的体现和要求。(2分)

4)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因此,我国政府必须重视科技的作用,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2分)

23.(14)材料一: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SARS病例,从此,全国上下进行了一场与SARS的殊死战斗:党和政府领导人及时出现在最危险、最困难的地方进行指挥,给人民以战胜SARS的极大勇气。5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条例》的施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一起成为应对这场硬战的有力武器;“非典”科研战上演“生死时速”,科研人员奋起攻关,病毒基因图谱绘制,快速检测病毒试剂盒等以惊人的速度研制出来。

材料二:在全国人民共同抗击“非典”之际,也出现了一些不法经营活动,大发不义之财的行为:生产冒牌消毒液和劣质消毒口罩,哄抬板蓝根、食醋等商品物价。对此,工商部门进行了严厉查处。

材料三:经过全国人民齐心努力,疫情逐渐被有效控制,至2003年8月16日,中国内地最后两名“非典”病人出院,中国抗击SARS战斗取得决定性胜利。但科研人员警告,病毒传播还可能死灰复燃,我们不应放松警惕。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的原理?(6分)

(2)运用经济常识原理分析材料二。(4分)

(3)材料蕴含什么哲学道理?(4分)

(1)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家机构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及其工作宗旨是对人民负责。党和政府领导人亲临前线指挥体现了这一点。(2分)

②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为抗击“非典”提供了法律武器。(2分)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科研在这场与“非典”的战斗中起了重大作用,充分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及科教兴国的重要性。(2分)

(2)材料二中经营者的行为违背了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这体现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弱点。为此,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4分)

(3)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分)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分)

2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公民应该怎样自觉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要拥护党的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3分)

2)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增强国家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参与国家管理,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全、荣誉和利益,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3分)

3)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要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3分)

25、材料一: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点,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材料二:2003年推动社会进步的几件大事,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9分

1)为什么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

2)结合材料二说明怎样才能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6、(1)①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主体,而且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②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③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点1.5分)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人民群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每点1.5分)

27,建党82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改革的姿态推进党的建设,其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与时俱进”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依据是什么?(4分)

2)用政治常识是有关道理谈谈你对“三个代表”的本质是执政为民的理解。(8分)

(1)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主观随着客观的变化而变化。(2分)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僵化停止的观点。(2分)

2)①党的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决定了它要为人民谋利益。(4分)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③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的最大优势,脱离群众则是最大危险。(2

28、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然后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最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宪法修正案进行审议,完成宪法修改的过程。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应该保持稳定。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依照法定程序,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有利于宪法更好地发挥根本法的作用。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简述宪法的修改过程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8分)

2)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有何深远意义?(8分)

1)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通过法定程序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是对国家进行政治领导的体现。(3分)②宪法的修改最终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表明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包括修改宪法在内的最高立法权。(3分)③全国人大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和补充,确保国家的各项事业有法可依;中国共产党依法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3分)

2)党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答出其中三点给6分)该题设2分综合评价分。

2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分析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依据。

2)材料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的?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属于科学的社会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①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党的思想领导。②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③党通过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体现了党的组织领导。

30、备受全党和国人关注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于10月11日-14日在北京举行,为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会议把由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列为全会的第一项议程;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阅读材料,结合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体现了党的什么重要制度,其意义是什么?(5分)

2)中央全会讨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体现了政治常识哪些道理?(6分)

答案、(1)①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2分)

②这种制度,有利于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党的决策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3分)(2)①体现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分)②体现党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的执政方式。(1分)③体现了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分)④体现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分)⑤体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重点是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分)

31.材料一:党和国家的领导多次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国家将进一步在增加农民收人、扩大就业和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居民整体收人水平,促进消费。关注弱势群体。我国政府下一步目标是向城镇贫困家庭提供就业、医疗、住房、教育、交通等方面的专项救助,使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救助功能日趋完善。在抗击非典中,我们新一代领导集体庄重宣示“时刻把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材料二: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知识,回答:(10分)

1)请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

2)请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我们党和政府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8分)

1)材料一的具体事例都说明党和政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困难,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材料一的事实体现材料二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分)

2)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这些都要求我们党和政府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4分)②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它要求政府必须执政为民。(2分)③只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2分)

32(15分)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党建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之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取决十我们党。党建是多方面的,执政党能力建设是重点,是关键,党的多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上来。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于2003年IO月在北京举行。为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会议把由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向党中央全会报告工作列为全会第一项议程;会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决策意识,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阅读材料,结合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⑴为什么要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分)

⑵材料二中,党中央的新举措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积极影响?(5分;

⑶简要说明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5分)

⑴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适应两大历史性变化的客观要求。只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5分)

⑵党中央的新举措表明我们党实行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1分)

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2分)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治化。(1分)有利于树立科学决策意识,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推进国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1分)

⑶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提高党的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3分)②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1分)③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1分)

33.一个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的一切对外活动和主张都是为了谋求国家利益。

1)一个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的一切活动和主张是其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1分)国家的性质决定其外交政策。因此,这些主张和活动都是国家利益的体现,主要是本国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2分)

2)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国际关系的实质,当代世界各国的对外活动当然都是在谋求本国利益。(2分)但各国在谋求本国利益时,应遵守国际关系准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把本国利益的价值观和主张强加于别国,反对为了本国的利益而损害他国利益破坏世界的和平发展。(2分)

3)不同性质的国家在谋求本国利益时的做法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这表现了各国对外活动的目的不完全相同。(2分)我国在国际活动中一切主张和做法既是为了谋求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也是为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

34.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相悖是引起国家之间摩擦和冲突的根源。近年来,中美、中俄、中日、中法的关系调整和变化都是国家利益的体现。

辨题:各国在对外活动中要维护国家利益,就要加强同大国合作,参与国际竞争。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所以,对外活动中要维护国家利益。但各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要遵守国际法准则,履行国际义务,不得损害他国和全人类的利益。②一国要维护国家利益应加强同大国的合作,但同时也要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并且在加强同大国合作的同时,还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本国主权和经济安全。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要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发展经济与科技,参与国际竞争,但同时,也要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35.背景:2003年尽管受到“非典”疫情的重大影响,但中国经济仍然步入快车道。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辨题: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

1)一个国家能否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首先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4分)(2)经济实力是衡量一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同时能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为对外关系的基本目标,就可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3分)(3)而当今的一些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3分)因此,笼统地说“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

36.(12分)近年来,中国外交从以往的“反应式外交”向“主动式外交”转变。自2002年10月朝鲜核危机发生后,中国积极斡旋,在朝美抵触情绪很强的情况下主动发挥沟通桥梁作用,先后通过“三方会谈”和“六方会谈”,使朝鲜半岛的核危机向着和平解决的方向迈进。同时,中国高度重视周边外交,致力于“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策目标,受到亚洲邻国的欢迎。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为什么中国外交要从以往的“反应式外交”向“主动式外交”转变?(6分)

(2)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我国外交策略的转变和亚洲政策目标。(6分)

1)①国家力量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2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通过“主动式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②中国的对外交往日趋加强,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需要“主动式外交”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维护国家安全。(2分)

(3)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我国与其他国家既有不同的利益又有共同的利益;(2分)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实行“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策目标,可以互相促进;(2分)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外交策略,实现“反应式外交”向“主动式外交”的转变。(2分)

37。(12分)材料一:2003年8月27-29日,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钦成功地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第一次穿梭外交取得的成果。通过会谈,多国坐到谈判桌前,走上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道路,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赞扬。

材料二;2003年月10月7-8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第七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国正式加人《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了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采访时指出:1972年中美建交,开始了两国和平相处的历史,尽管风风雨雨,跌宕起伏,但两国关系还是前进的。

⑴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点 ?(4分)

⑵简要分析中美关系变化发展的原因。(8分)

1)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是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4分)

⑵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我们对美国的外交政策。(3分)②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家间的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2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美两国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利益。国家利益的相悍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中美两国存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2分)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之能与美国加强合作。(2分)(能回答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转化,可酌情给分)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