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政治生活>> 第二单元>>正文内容

卫生部部长陈竺履新第一题:定调医改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新任卫生部部长认为,13亿人的健康,不可能光靠看病吃药解决

时隔不过两月,第二个“万钢”便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6月29日,54岁的陈竺被正式任命为卫生部部长。

陈竺是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首位出任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的无党派人士,也是继中国致公党副主席万钢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后第二位担任政府部长的非中共人士。与万钢相似,陈竺之前的身份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名医学家,属典型的“专家型部长”。其接任也恢复了此前专业人士任职卫生部的惯例。

卫生部被视为中国政府的一个关键部门,目前它正在着手进行的医疗改革工作关乎13亿民众的切身利益。

中国国务院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陈竺为卫生部部长的理由中评价陈竺说,“事业心和责任感强,有开拓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作风正派、顾全大局”,“善于合作共事”……

中共中央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陈竺的任命,是中共中央对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充分信任的又一体现。”

上图:CFP供图

陈竺简历

陈竺,江苏镇江人。1953年生于上海,无党派,研究生学历,科学博士。1970年4月至1975年10月为江西省信丰县、横峰县插队知青。1978年9月至1981年9月在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血液病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4年9月至1989年7月任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圣·路易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外籍住院医师,攻读血液学研究所肿瘤发病基础专业博士学位,后做博士后研究。1989年7月后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中心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10月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陈竺在血液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有较高造诣,曾获得法国抗癌联盟卢瓦兹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民生部长”更有优势

中国致公党副主席万钢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后,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坦言:“我面对的主要挑战,是怎样从科学家成为一个部长。”而著名的血液和基因学专家、中科院院士陈竺将迎接同样的挑战。

陈竺的前任高强,是2003年SARS时期由国务院副秘书长“空降”而来的,此前并无实际医务工作经验。而陈竺的上任,恢复了卫生部长从医学工作者中产生的惯例。

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表示,陈竺的上任,从多种角度都体现了一种进步。首先,作为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专业人员出身的人来管理更有优势,因为这是“民生部长”。其次,作为无党派人士,陈竺的上任也和万钢一样,是中央推进政治民主、加强“多党参政”的一种体现,受到各方欢迎。

但他同时表示,对于陈竺来讲,身份的转型将是其面对的主要挑战。

当教授与当部长显然是两种角色。出身学术界的陈竺并无太多行政经验,但他对行政有着自己的看法。2004年,陈竺以中科院副院长身份曾公开撰文《“官本位”助长学术腐败》。此文在圈内外曾引起广泛共鸣,也凸显陈竺的性格。

和万钢担任科技部长、李学勇担任党组书记一样,陈竺上马部长后,原部长高强改任副部长,并将继续担任卫生部党组书记,这和以往的部长兼党组书记的惯例有明显不同。观察人士表示,“党内”和“党外”结合,分别担任党组和行政一把手,这种搭配体现了行政改革的新思路。

如何操刀医改,则是陈竺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重大问题。(据《华夏时报》)

经历传奇:赤脚医生成长为血液病专家

陈竺认为,中国应少做一些“形象工程”

从插队知青成长为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是陈竺传奇经历的重要部分。

自1970年4月起,16岁的陈竺在江西省信丰县和横峰县当了5年多知青。期间,他凭着自学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并因为表现突出而被推荐到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念书。

1978年,中专生陈竺在6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专业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成为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教授的研究生。

1989年,在和妻子陈赛娟双双获得法国第七大学博士学位后,陈竺选择回国工作。

作为知名科学家,陈竺在血液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都取得过突破性成果,在白血病和基因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上世纪80年代,陈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维甲酸治疗早幼粒白血病的原理,在国际上填补了白血病研究的空白点。

之后,陈竺又在世界上首次阐明三氧化二砷(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分子机理,给白血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陈竺认为,中国今后应对医学和健康领域的研究增加投入,少做一些“形象工程”。他说:“我们要明白,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是重要的战略投资”。

陈竺认为,中国在医学领域的科研应该注重预防、注重改善环境因素,这样投入少而见效明显,“13亿人的健康,不可能光靠看病吃药解决,加强预防和保护环境是根本”。

为人认真:直言应试教育培养不出真人才

自认自己能成功得益于勤奋和严谨

人们或许以为陈竺在学习上特别有天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但陈竺自己认为他取得成绩主要是靠勤奋。他说一本上千页的外文著作,他从头读到尾,有时会连着读几遍。

谈到科学研究,陈竺特别提到了好奇心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他说,没有好奇心,你就会丧失发现问题的敏感,也不可能有钻研的热情和执着。做学问,讲究学、问和做。我们许多人学的能力不错,但问的水平就要差一些,做的能力更差。他认为,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想象他在科学技术上真正能产生重大的突破,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连好奇心都没有了。

老友称陈竺对医卫系统见解独到,其妻评陈竺“这人比较认真”。

陈竺对学生学术上提携,作风上则严格要求。他自己动手擦桌子,收拾试管、扫地、倒垃圾。有人问陈竺:你作为一个科学家,这些杂事还要管吗?陈竺说:“我不认为院士就不该做这些事。在法国学习时,一位老师对我讲,每天早上用5分钟把自己的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你可以在这5分钟里考虑今天应做些什么事。”

陈竺常对学生们说,一个乱七八糟的实验室绝对出不了一流的成果。他要求每一个青年人都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一心报国:毅然回国苦挨“三缺”研究所

作为“义务打工者”的妻子陈赛娟也令美国同行钦佩

1989年,陈竺和陈赛娟回国,在谢绝法国挚友的挽留时,陈竺如此回答:“之所以回国,不是由于我爱法国不够,而是我更爱中国。”他坚持“要让科研成果长在自己的国土上”。

刚刚回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时,担任血液研究所所长职务的王振义教授只是一个“皮包所长”,条件很艰苦。陈竺要建血液研究室更是缺人、缺设备、缺房子。小心翼翼从法国带回的试剂也没有低温冰箱来存放。一个星期后,因寄放的低温冰箱故障,这些价值几万法郎的试剂竟全部报废了!

一开始做实验,由于没有相关设备,他们要到外边的实验室去“借做”;没有交通工具,陈竺就骑着自行车,把那些贵重娇气的标本、试剂、试管及实验材料轻轻地放在车筐里,四处奔走。最后,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陈竺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迅速展开。

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魏克斯曼实验室,是当今世界癌肿分化诱导最先进的研究单位之一。陈竺曾赴该院作为期三个月访问研究的机会,他动员妻子自费随同前往,以便于通过国际合作把高层次的研究工作开展起来。

起初,对方并不怎么看重他们。陈赛娟在实验室里只是一名“义务打工者”。一次魏克斯曼与陈竺谈了话,发现这两个中国人的水平不一般。于是请陈竺在实验室作报告,结果令美国同行刮目相看。

陈竺夫妇在西奈山医院的三个月里,合作写出了三篇有关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基因研究的论文,对监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残余病变及该病的早期预报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三篇论文也被魏克斯曼教授称为“我们整个实验室的骄傲”。临行前,魏克斯曼给陈竺实验室一份22.5万美元的厚礼,以支持双方的合作研究。(羊城晚报综合报道)

链接:一家四教授

陈竺出身医学世家,父亲陈家伦是国内内分泌界的顶尖专家,曾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母亲许曼音亦是医学教授,加上妻子陈赛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氏一家四个教授、两个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陈竺和陈赛娟还是同门师兄妹。

1972年,上海第五丝织厂纺织女工的陈赛娟被推荐进入大学。1978年,全国恢复招考研究生,陈赛娟以专业分第二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师从于著名血液病专家王振义教授。当年,王教授只招两个研究生,她考了第二名,第一名便是陈竺。这段同窗之谊最后成就了一段美满婚姻。

1986年,陈赛娟到法国攻读博士。她的法国导师对人说:“我不能直接称她是居里夫人,但她是一个非常有韧性的女性。”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