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思想政治课应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我教哲学,带了一群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但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在开学第一周的第一节课上,我的学生大声对我说:“老师,政治课好没意思,在课堂上多给我们讲讲做人的道理,做人真的好难!”这是一群中学生的声音!

素质教育提了好多年了,竟还有这样的声音,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几十年来,强调以工具理性为指导的教育忽视了价值理性,带来人文精神的长期缺失,从而培养出大量德智分离、有能无德的“人才”,造成的负面影响有目共睹。浙江省17岁学生徐力因不堪学习压力杀母;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烧碱泼熊;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忍地杀死四位同学便是典型。

思想政治课是目前我国学校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应该说,它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着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必须承认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其实际效果越来越不容乐观。据对本校学生人文素质情况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价值观念日益金钱化和极端个人化,同时,传统价值观念的虚无主义倾向突出。而在另一项调查中,学生们对政治课的评价是:“政治课过于空洞、高远,我甚至不知道讲的是什么。”“我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各种奇怪的想法,但老师根本就不可能让你讲出来。”“考试就是记笔记,背习题,考试一过全都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思想政治课不受学生欢迎,以致不被学生重视,削弱了其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价值导向作用。将这一结果归咎为学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耳濡目染无疑是不负责任的,实际上是承认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思想政治课首先应从本身寻找原因。

一、我认为,目前政治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脱离实际当前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未能完全从社会实际及学生的道德实际、认识实际和情感水平出发,提出了一些大而空的道德要求和理想信念,更缺少一套系统的评价机制去评价学生的道德实践水平,使得学生只能肤浅的、苍白的、唯心地理解上课内容,导致学生将政治课仅仅认识为夸夸其谈和耍嘴皮子,缺乏真实的情感去认同和接纳。
 
 2、课堂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思想实际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能无视学生思想中业已存在的观念与认识,只求片面地拔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灌输高尚的思想,而不考虑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比如:教材在阐述“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这部分内容时,仅仅是从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角度来设计和编写内容,以较多的篇幅来叙述树立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远大意义和必要性。但另外一方面,如果在教材的编写和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注意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学生现有的觉悟水平,重视教育的实际效果,多在较低层的理想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上做文章,我想这更能引起学生的认同,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教育意义。因为,这与学生所能达到的层次更接近,也与大多数人们今后的生活更密切。如果能够在学生的职业、生活理想等方面使其认识水平有所提高,无疑是理想教育的最大收获,也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共产主义的实现。

如何更贴近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如何切实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采取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是政治课改革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我认为,我们少些说教性的理论,多些基础的道德理念和判断正确行为的价值标准,少些对现行制度的解析,多些对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原则和方法,会使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和说服力,也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析与判断社会制度的正确态度和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摆脱目前政策、制度的解释者和说教者的角色,而应该更多地向社会科学的基础领域发展。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个性解放和有独立见解的人才,而不是机械接受现有观点、墨守成规的人。改变封闭式的传统理论结构,代之以开放式的现代理念和人文精神内容,应该是政治课改革的方向。

3.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科学主义色彩浓厚,人文主义色彩淡薄。现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沿袭了科学主义的教学手段,强调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而没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情境教学对学生灵魂深处的感染力,导致现实中出现大量乃至普遍的高分低能、德智脱离的现象,造就出一些惟命是从、惟书至上、缺乏独立人格的人。
 
 4.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泛政治化”思维突出。所谓“泛政治化”是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任何内容、目标、方法都抹上政治色彩,这样做常常会把道德要求与政治要求混为一谈,甚至以政治素质的要求取代了道德要求,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很可能成为政治上的“不倒翁”、生活中的变色龙和道德上的虚无主义者。抱有这种思维,也往往使得教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问题,而忽视了社会、人生的其他方面。例如,向学生评述在美国发生的“9·11”事件时,有些教师也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单纯强调美国的霸权主义,认为美国是咎由自取,但对成千无辜平民的罹难,对美国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强烈的人际关怀却视而不见。将狭隘的民族主义置于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之上来教育学生,又怎样让我们的后代有宽广的胸怀和对生命的关怀呢?

5、课堂教学必须考虑时代的精神特点。市场经济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竞争带给人们的压力,使得人们一方面享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却又抱怨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和成熟起来的,即富有时代精神和竞争开放意识,也沾染了一些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好恶与爱憎,也无意隐藏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平和、谦恭也不再视为美德。在一次学生崇拜偶像的调查中,有较多的学生把比尔·盖茨、克林顿、香港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等人当做英雄和偶像,很少有学生再把周恩来、雷锋、孙中山甚至袁隆平等当做偶像,显示出了与传统思想的背离和明显的功利性。我想,这并不能说是我们的学生道德沦丧,而只是价值观已随社会发展而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们的政治课对这些变化似乎并没有作出多少反映,教材的内容始终坚持着固有的体系和格调,没有谋求针对学生现有思想和时代精神进行新的课程改革和发展。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也只有在现有的教材体系下,去解释教材,向学生灌输教材的理论和观点。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根本原因还在于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主体,学生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对象,离开学生谈思政教育,无疑是无本之木。因此,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首先提倡的也应是人文精神,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二、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对思想政治课的启示

思想政治课应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而且具体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状况和社会实际,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人才。在教学中,针对市场经济大潮下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泛滥,政治课可以突出教育学生公正平等、诚实守信、勤劳敬业、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针对依法治国的深入,政治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民主意识;针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政治课还可以向学生强调人、社会、经济、环境、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总之,以人为本,立足现实,将社会需要与个人道德要求有机统一,政治课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断言:“伟大的感情才能产生伟大的人物。”这说明只有在被打动被感染的情况下,人们才能真正发现真和善。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人文学科,涉及到人的品格、情操、理想、信念,直接触及人的内心世界、灵魂深处,而现行教学普遍采取的是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往往将授课变成仅仅是传授知识,将学生视为无知无觉的机器。这虽然能使人获得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所涉及的人的心灵问题、人际问题却不能妥善解决,因而教育出的学生是刻板的,没有生气的,也不能真正触及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方法上,教师应当用情感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一方面,上课时注意用饱满的激情传授知识,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渲染情感,用生动的事迹树立榜样,用各种教具和图像吸引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美的感受中陶冶情操,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启智慧。另一方面,运用教师人格力量,尊重每一个具体的教育对象,而不是无视学生的情操个性,简单粗暴的对待学生。一个缺乏安全感、缺少爱和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学生,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交流。
  创造性思维培养不仅需要情感的融合,更需要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以人为本就

是唤起人的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追求心灵的多样化,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认为人的本质是由人自我塑造、培育和发展的,肯定这种自我塑造的可能性和人的自在自觉的力量,这与哲学上内因为本、外因为辅的观点也不谋而合。以此观教学,教师的角色不是工匠,而是一根可以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学生不是一块可以任意雕凿的顽石,而是有待开启的宝藏。正如黄全愈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中谈到:课堂上,凡属于见解型的问题,老师不能判定对错,如果一定要说,必须说明仅仅是个人观点,因此在美国校园里,学生思维活跃,师生能平等交流。反观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教师经常摆出授道者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试图把一种统一的价值观授于学生,凡是不同于课本观点,不同于传统理念,不同于自己价值标准的问题和言论,要么斥之错误,要么避而不谈,置之不理,以为这样自己就可以四平八稳,少犯错误,也能让学生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殊不知,这样做学生口服心不服;久而久之,变得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更会扼杀学生的自由思想,上课不敢说、不想说。作为政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随着多元开放社会的形成,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也纷至沓来,这正是自由市场经济发展推动人们主体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和趋势。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想法甚至于“奇谈怪论”是正常的,教师不仅不应压制,而且还应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上;对于种种想法,无论是浅薄幼稚,还是谬误百出,或是辛辣尖锐,教师都应尊重,不要动辄就充当法官,轻易做出是非判断,这样才能真正培育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师生也才能做到平等的交流。过于注重教学的目的性,也会给政治课抹上功利色彩,从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纯粹自觉的发展是不合理也是不现实的。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无所作为,而是时刻起着无以替代的导向作用。实际上即使不表态,教师的举手投足,眉角眼神,语气的轻重缓急,也都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向,无形中学生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学中强调独立自由精神并不是说完全排除他人的干预,而是指要尊重、重视个人在自身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最后,在政治课中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要做到这点,首先,教师须有高尚的人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己就是一件活生生的教学工具,教师的德行就像春风细雨,能潜入学生的灵魂,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其次,教师应有与学生平等的心态。教师要认识到,在人格上师生没有高下之分,在教学中两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会有课堂上平等的交流,以生为本也就无从谈起。此外,教师还应严于律己,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爱戴和对所授内容的信服。因此,教师必须在掌握政治理论的同时,加强对其他人文学科的学习,诸如文学、历史、哲学、地理等。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教师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并且能够融会贯通,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提高修养,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他人文学科资源,在教学中旁征博引,综合运用,挖掘出教材更深层次的内涵,让教学更加丰满,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课教育学生的目的。

思想政治课应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作者:李慧丽

我教哲学,带了一群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但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在开学第一周的第一节课上,我的学生大声对我说:“老师,政治课好没意思,在课堂上多给我们讲讲做人的道理,做人真的好难!”这是一群中学生的声音!

素质教育提了好多年了,竟还有这样的声音,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几十年来,强调以工具理性为指导的教育忽视了价值理性,带来人文精神的长期缺失,从而培养出大量德智分离、有能无德的“人才”,造成的负面影响有目共睹。浙江省17岁学生徐力因不堪学习压力杀母;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烧碱泼熊;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忍地杀死四位同学便是典型。

思想政治课是目前我国学校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应该说,它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着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必须承认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其实际效果越来越不容乐观。据对本校学生人文素质情况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价值观念日益金钱化和极端个人化,同时,传统价值观念的虚无主义倾向突出。而在另一项调查中,学生们对政治课的评价是:“政治课过于空洞、高远,我甚至不知道讲的是什么。”“我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各种奇怪的想法,但老师根本就不可能让你讲出来。”“考试就是记笔记,背习题,考试一过全都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思想政治课不受学生欢迎,以致不被学生重视,削弱了其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价值导向作用。将这一结果归咎为学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耳濡目染无疑是不负责任的,实际上是承认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思想政治课首先应从本身寻找原因。

一、我认为,目前政治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脱离实际当前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未能完全从社会实际及学生的道德实际、认识实际和情感水平出发,提出了一些大而空的道德要求和理想信念,更缺少一套系统的评价机制去评价学生的道德实践水平,使得学生只能肤浅的、苍白的、唯心地理解上课内容,导致学生将政治课仅仅认识为夸夸其谈和耍嘴皮子,缺乏真实的情感去认同和接纳。
 
 2、课堂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思想实际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能无视学生思想中业已存在的观念与认识,只求片面地拔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灌输高尚的思想,而不考虑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比如:教材在阐述“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这部分内容时,仅仅是从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角度来设计和编写内容,以较多的篇幅来叙述树立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远大意义和必要性。但另外一方面,如果在教材的编写和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注意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学生现有的觉悟水平,重视教育的实际效果,多在较低层的理想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上做文章,我想这更能引起学生的认同,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教育意义。因为,这与学生所能达到的层次更接近,也与大多数人们今后的生活更密切。如果能够在学生的职业、生活理想等方面使其认识水平有所提高,无疑是理想教育的最大收获,也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共产主义的实现。

如何更贴近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如何切实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采取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是政治课改革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我认为,我们少些说教性的理论,多些基础的道德理念和判断正确行为的价值标准,少些对现行制度的解析,多些对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原则和方法,会使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和说服力,也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析与判断社会制度的正确态度和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摆脱目前政策、制度的解释者和说教者的角色,而应该更多地向社会科学的基础领域发展。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个性解放和有独立见解的人才,而不是机械接受现有观点、墨守成规的人。改变封闭式的传统理论结构,代之以开放式的现代理念和人文精神内容,应该是政治课改革的方向。

3.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科学主义色彩浓厚,人文主义色彩淡薄。现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沿袭了科学主义的教学手段,强调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而没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情境教学对学生灵魂深处的感染力,导致现实中出现大量乃至普遍的高分低能、德智脱离的现象,造就出一些惟命是从、惟书至上、缺乏独立人格的人。
 
 4.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泛政治化”思维突出。所谓“泛政治化”是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任何内容、目标、方法都抹上政治色彩,这样做常常会把道德要求与政治要求混为一谈,甚至以政治素质的要求取代了道德要求,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很可能成为政治上的“不倒翁”、生活中的变色龙和道德上的虚无主义者。抱有这种思维,也往往使得教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问题,而忽视了社会、人生的其他方面。例如,向学生评述在美国发生的“9·11”事件时,有些教师也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单纯强调美国的霸权主义,认为美国是咎由自取,但对成千无辜平民的罹难,对美国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强烈的人际关怀却视而不见。将狭隘的民族主义置于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之上来教育学生,又怎样让我们的后代有宽广的胸怀和对生命的关怀呢?

5、课堂教学必须考虑时代的精神特点。市场经济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竞争带给人们的压力,使得人们一方面享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却又抱怨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和成熟起来的,即富有时代精神和竞争开放意识,也沾染了一些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好恶与爱憎,也无意隐藏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平和、谦恭也不再视为美德。在一次学生崇拜偶像的调查中,有较多的学生把比尔·盖茨、克林顿、香港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等人当做英雄和偶像,很少有学生再把周恩来、雷锋、孙中山甚至袁隆平等当做偶像,显示出了与传统思想的背离和明显的功利性。我想,这并不能说是我们的学生道德沦丧,而只是价值观已随社会发展而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们的政治课对这些变化似乎并没有作出多少反映,教材的内容始终坚持着固有的体系和格调,没有谋求针对学生现有思想和时代精神进行新的课程改革和发展。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也只有在现有的教材体系下,去解释教材,向学生灌输教材的理论和观点。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根本原因还在于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主体,学生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对象,离开学生谈思政教育,无疑是无本之木。因此,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首先提倡的也应是人文精神,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二、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对思想政治课的启示

思想政治课应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而且具体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状况和社会实际,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人才。在教学中,针对市场经济大潮下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泛滥,政治课可以突出教育学生公正平等、诚实守信、勤劳敬业、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针对依法治国的深入,政治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民主意识;针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政治课还可以向学生强调人、社会、经济、环境、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总之,以人为本,立足现实,将社会需要与个人道德要求有机统一,政治课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断言:“伟大的感情才能产生伟大的人物。”这说明只有在被打动被感染的情况下,人们才能真正发现真和善。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人文学科,涉及到人的品格、情操、理想、信念,直接触及人的内心世界、灵魂深处,而现行教学普遍采取的是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往往将授课变成仅仅是传授知识,将学生视为无知无觉的机器。这虽然能使人获得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所涉及的人的心灵问题、人际问题却不能妥善解决,因而教育出的学生是刻板的,没有生气的,也不能真正触及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方法上,教师应当用情感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一方面,上课时注意用饱满的激情传授知识,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渲染情感,用生动的事迹树立榜样,用各种教具和图像吸引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美的感受中陶冶情操,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启智慧。另一方面,运用教师人格力量,尊重每一个具体的教育对象,而不是无视学生的情操个性,简单粗暴的对待学生。一个缺乏安全感、缺少爱和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学生,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交流。
  创造性思维培养不仅需要情感的融合,更需要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以人为本就

是唤起人的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追求心灵的多样化,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认为人的本质是由人自我塑造、培育和发展的,肯定这种自我塑造的可能性和人的自在自觉的力量,这与哲学上内因为本、外因为辅的观点也不谋而合。以此观教学,教师的角色不是工匠,而是一根可以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学生不是一块可以任意雕凿的顽石,而是有待开启的宝藏。正如黄全愈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中谈到:课堂上,凡属于见解型的问题,老师不能判定对错,如果一定要说,必须说明仅仅是个人观点,因此在美国校园里,学生思维活跃,师生能平等交流。反观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教师经常摆出授道者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试图把一种统一的价值观授于学生,凡是不同于课本观点,不同于传统理念,不同于自己价值标准的问题和言论,要么斥之错误,要么避而不谈,置之不理,以为这样自己就可以四平八稳,少犯错误,也能让学生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殊不知,这样做学生口服心不服;久而久之,变得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更会扼杀学生的自由思想,上课不敢说、不想说。作为政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随着多元开放社会的形成,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也纷至沓来,这正是自由市场经济发展推动人们主体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和趋势。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想法甚至于“奇谈怪论”是正常的,教师不仅不应压制,而且还应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上;对于种种想法,无论是浅薄幼稚,还是谬误百出,或是辛辣尖锐,教师都应尊重,不要动辄就充当法官,轻易做出是非判断,这样才能真正培育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师生也才能做到平等的交流。过于注重教学的目的性,也会给政治课抹上功利色彩,从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纯粹自觉的发展是不合理也是不现实的。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无所作为,而是时刻起着无以替代的导向作用。实际上即使不表态,教师的举手投足,眉角眼神,语气的轻重缓急,也都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向,无形中学生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学中强调独立自由精神并不是说完全排除他人的干预,而是指要尊重、重视个人在自身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最后,在政治课中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要做到这点,首先,教师须有高尚的人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己就是一件活生生的教学工具,教师的德行就像春风细雨,能潜入学生的灵魂,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其次,教师应有与学生平等的心态。教师要认识到,在人格上师生没有高下之分,在教学中两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会有课堂上平等的交流,以生为本也就无从谈起。此外,教师还应严于律己,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爱戴和对所授内容的信服。因此,教师必须在掌握政治理论的同时,加强对其他人文学科的学习,诸如文学、历史、哲学、地理等。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教师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并且能够融会贯通,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提高修养,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他人文学科资源,在教学中旁征博引,综合运用,挖掘出教材更深层次的内涵,让教学更加丰满,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课教育学生的目的。

思想政治课应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我教哲学,带了一群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但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在开学第一周的第一节课上,我的学生大声对我说:“老师,政治课好没意思,在课堂上多给我们讲讲做人的道理,做人真的好难!”这是一群中学生的声音!

素质教育提了好多年了,竟还有这样的声音,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几十年来,强调以工具理性为指导的教育忽视了价值理性,带来人文精神的长期缺失,从而培养出大量德智分离、有能无德的“人才”,造成的负面影响有目共睹。浙江省17岁学生徐力因不堪学习压力杀母;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烧碱泼熊;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忍地杀死四位同学便是典型。

思想政治课是目前我国学校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应该说,它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着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必须承认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其实际效果越来越不容乐观。据对本校学生人文素质情况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价值观念日益金钱化和极端个人化,同时,传统价值观念的虚无主义倾向突出。而在另一项调查中,学生们对政治课的评价是:“政治课过于空洞、高远,我甚至不知道讲的是什么。”“我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各种奇怪的想法,但老师根本就不可能让你讲出来。”“考试就是记笔记,背习题,考试一过全都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思想政治课不受学生欢迎,以致不被学生重视,削弱了其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价值导向作用。将这一结果归咎为学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耳濡目染无疑是不负责任的,实际上是承认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思想政治课首先应从本身寻找原因。

一、我认为,目前政治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脱离实际当前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未能完全从社会实际及学生的道德实际、认识实际和情感水平出发,提出了一些大而空的道德要求和理想信念,更缺少一套系统的评价机制去评价学生的道德实践水平,使得学生只能肤浅的、苍白的、唯心地理解上课内容,导致学生将政治课仅仅认识为夸夸其谈和耍嘴皮子,缺乏真实的情感去认同和接纳。
 
 2、课堂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思想实际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能无视学生思想中业已存在的观念与认识,只求片面地拔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灌输高尚的思想,而不考虑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比如:教材在阐述“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这部分内容时,仅仅是从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角度来设计和编写内容,以较多的篇幅来叙述树立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远大意义和必要性。但另外一方面,如果在教材的编写和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注意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学生现有的觉悟水平,重视教育的实际效果,多在较低层的理想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上做文章,我想这更能引起学生的认同,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教育意义。因为,这与学生所能达到的层次更接近,也与大多数人们今后的生活更密切。如果能够在学生的职业、生活理想等方面使其认识水平有所提高,无疑是理想教育的最大收获,也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共产主义的实现。

如何更贴近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如何切实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采取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是政治课改革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我认为,我们少些说教性的理论,多些基础的道德理念和判断正确行为的价值标准,少些对现行制度的解析,多些对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原则和方法,会使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和说服力,也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析与判断社会制度的正确态度和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摆脱目前政策、制度的解释者和说教者的角色,而应该更多地向社会科学的基础领域发展。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个性解放和有独立见解的人才,而不是机械接受现有观点、墨守成规的人。改变封闭式的传统理论结构,代之以开放式的现代理念和人文精神内容,应该是政治课改革的方向。

3.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科学主义色彩浓厚,人文主义色彩淡薄。现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沿袭了科学主义的教学手段,强调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而没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情境教学对学生灵魂深处的感染力,导致现实中出现大量乃至普遍的高分低能、德智脱离的现象,造就出一些惟命是从、惟书至上、缺乏独立人格的人。
 
 4.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泛政治化”思维突出。所谓“泛政治化”是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任何内容、目标、方法都抹上政治色彩,这样做常常会把道德要求与政治要求混为一谈,甚至以政治素质的要求取代了道德要求,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很可能成为政治上的“不倒翁”、生活中的变色龙和道德上的虚无主义者。抱有这种思维,也往往使得教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问题,而忽视了社会、人生的其他方面。例如,向学生评述在美国发生的“9·11”事件时,有些教师也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单纯强调美国的霸权主义,认为美国是咎由自取,但对成千无辜平民的罹难,对美国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强烈的人际关怀却视而不见。将狭隘的民族主义置于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之上来教育学生,又怎样让我们的后代有宽广的胸怀和对生命的关怀呢?

5、课堂教学必须考虑时代的精神特点。市场经济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竞争带给人们的压力,使得人们一方面享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却又抱怨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和成熟起来的,即富有时代精神和竞争开放意识,也沾染了一些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好恶与爱憎,也无意隐藏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平和、谦恭也不再视为美德。在一次学生崇拜偶像的调查中,有较多的学生把比尔·盖茨、克林顿、香港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等人当做英雄和偶像,很少有学生再把周恩来、雷锋、孙中山甚至袁隆平等当做偶像,显示出了与传统思想的背离和明显的功利性。我想,这并不能说是我们的学生道德沦丧,而只是价值观已随社会发展而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们的政治课对这些变化似乎并没有作出多少反映,教材的内容始终坚持着固有的体系和格调,没有谋求针对学生现有思想和时代精神进行新的课程改革和发展。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也只有在现有的教材体系下,去解释教材,向学生灌输教材的理论和观点。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根本原因还在于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主体,学生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对象,离开学生谈思政教育,无疑是无本之木。因此,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首先提倡的也应是人文精神,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二、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对思想政治课的启示

思想政治课应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而且具体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状况和社会实际,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人才。在教学中,针对市场经济大潮下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泛滥,政治课可以突出教育学生公正平等、诚实守信、勤劳敬业、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针对依法治国的深入,政治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民主意识;针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政治课还可以向学生强调人、社会、经济、环境、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总之,以人为本,立足现实,将社会需要与个人道德要求有机统一,政治课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断言:“伟大的感情才能产生伟大的人物。”这说明只有在被打动被感染的情况下,人们才能真正发现真和善。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人文学科,涉及到人的品格、情操、理想、信念,直接触及人的内心世界、灵魂深处,而现行教学普遍采取的是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往往将授课变成仅仅是传授知识,将学生视为无知无觉的机器。这虽然能使人获得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所涉及的人的心灵问题、人际问题却不能妥善解决,因而教育出的学生是刻板的,没有生气的,也不能真正触及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方法上,教师应当用情感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一方面,上课时注意用饱满的激情传授知识,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渲染情感,用生动的事迹树立榜样,用各种教具和图像吸引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美的感受中陶冶情操,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启智慧。另一方面,运用教师人格力量,尊重每一个具体的教育对象,而不是无视学生的情操个性,简单粗暴的对待学生。一个缺乏安全感、缺少爱和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学生,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交流。
  创造性思维培养不仅需要情感的融合,更需要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以人为本就

是唤起人的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追求心灵的多样化,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认为人的本质是由人自我塑造、培育和发展的,肯定这种自我塑造的可能性和人的自在自觉的力量,这与哲学上内因为本、外因为辅的观点也不谋而合。以此观教学,教师的角色不是工匠,而是一根可以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学生不是一块可以任意雕凿的顽石,而是有待开启的宝藏。正如黄全愈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中谈到:课堂上,凡属于见解型的问题,老师不能判定对错,如果一定要说,必须说明仅仅是个人观点,因此在美国校园里,学生思维活跃,师生能平等交流。反观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教师经常摆出授道者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试图把一种统一的价值观授于学生,凡是不同于课本观点,不同于传统理念,不同于自己价值标准的问题和言论,要么斥之错误,要么避而不谈,置之不理,以为这样自己就可以四平八稳,少犯错误,也能让学生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殊不知,这样做学生口服心不服;久而久之,变得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更会扼杀学生的自由思想,上课不敢说、不想说。作为政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随着多元开放社会的形成,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也纷至沓来,这正是自由市场经济发展推动人们主体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和趋势。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想法甚至于“奇谈怪论”是正常的,教师不仅不应压制,而且还应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上;对于种种想法,无论是浅薄幼稚,还是谬误百出,或是辛辣尖锐,教师都应尊重,不要动辄就充当法官,轻易做出是非判断,这样才能真正培育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师生也才能做到平等的交流。过于注重教学的目的性,也会给政治课抹上功利色彩,从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纯粹自觉的发展是不合理也是不现实的。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无所作为,而是时刻起着无以替代的导向作用。实际上即使不表态,教师的举手投足,眉角眼神,语气的轻重缓急,也都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向,无形中学生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学中强调独立自由精神并不是说完全排除他人的干预,而是指要尊重、重视个人在自身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最后,在政治课中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要做到这点,首先,教师须有高尚的人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己就是一件活生生的教学工具,教师的德行就像春风细雨,能潜入学生的灵魂,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其次,教师应有与学生平等的心态。教师要认识到,在人格上师生没有高下之分,在教学中两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会有课堂上平等的交流,以生为本也就无从谈起。此外,教师还应严于律己,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爱戴和对所授内容的信服。因此,教师必须在掌握政治理论的同时,加强对其他人文学科的学习,诸如文学、历史、哲学、地理等。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教师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并且能够融会贯通,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提高修养,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他人文学科资源,在教学中旁征博引,综合运用,挖掘出教材更深层次的内涵,让教学更加丰满,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课教育学生的目的。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学科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