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教学研究>> 校本课程>>正文内容

“温十六中首届教科节”教研策划案例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创意来源

温十六中是鹿城区的一所完全中学,目前有31个班级(高中15个、初中16个),一线教师104人,其中高级教师16人,一级教师44人,初级教师44人(5年以内的教师21人);温州市骨干教师3人,鹿城区教坛新秀18人。在高中任教的56位教师中,5年以内有15人,这批青年教师往往有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但要完全胜任高中的教学、独当一面还有待提高。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初高中的知识与理念的对接已刻不容缓。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三个环节,“自我反思”是研究过程的核心环节和活动,“同伴互动”则是教研过程中重要的形式和载体。立足校本,充分发挥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的资源优势,实施完全中学初、高中教师的对话可以加强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

我校由于班级规模的限制,有的学科跨段现象比较普遍,如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从而导致了政史地、音体美等教研组课时安排上时间跨度较大,无法安排某个固定时间进行教研活动,进而影响教研活动的参与率;有的教研组利用中午时间匆匆上阵,草草收兵,以单一追求量的达标;有的教研组的公开课,只关注上课环节,而缺乏课前、课后的教研组(备课组)成员间彼此分享和交流,以及教师个人的反思性的实践研究,……这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缺乏研讨气氛的教研活动,使教研组失去了教研的功能。改进教研活动方式,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直面教师、直面课堂、直面课堂教学质量,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准绳,激发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为全体教师的不断提升和磨练提供科学有效的生长点,“温十六中首届教科节”应运而生了。

二、活动意图、要求

1、整合3种力量的合力

1)学校层面:

学校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协调者。教科室在开学初制定计划,协调其他科室积极策划,在去年“教学创新月”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内容、深化主题。由“教学创新月”的重课堂教学、重初高中衔接扩展到“教学——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由重骨干教师的课堂展示课拓展到青年教师的研讨课、骨干教师的展示课、高级教师的示范课;由重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论坛到面向学生、聚焦课堂、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论坛;使每个层次的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扩大教师的参与面。

2)教研组(备课组)层面:

教研组是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学科教师集体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是教师日常管理和考核的基本组织、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开展校本培训的关键,即新课程下的教研组应是“教学—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组织。为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建立以“反思”与“合作”为主的教研制度,开展立足校本(校本、组本、师本、生本)的课题研究,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教研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层面:

教师是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在开课活动中要按照“研提升”的模式开展研讨活动,即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龙头、以开课教师为主体,教研组(备课组)成员为主导进行同伴互助,按照“教学设计、教案1—课前说课、问题、研讨、反思改进—教学设计、教案2—课堂实施1、问题、研讨、反思提升—课堂实施2、问题、反思完善……教学案例”等环节进行,以提升教师的反思水平。

2、确定活动程序,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主题:立足校本 聚焦课堂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宣传词:在不断学习中感悟教育的真谛 在反复实践中求取课改的精髓

在躬行研究中积聚智慧的光点

时间:417-530日,各次活动均安排在周三下午教师会议时间。集中研讨,既保证了每个教师都有时间参与,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后研讨,从而保证了研讨的质量。

内容安排:专题讲座一场(林可夫教授)、观点报告三个(朱灏副校长、王仁老师、阎志学老师)、聚焦课堂3个层次30节课、教师论坛10人。

3、活动要求:

营造活动气氛:通过行政会议、教研组长会议、教师大会、教研组活动布置活动方案,明确本次教科节的目的;编辑《温十六中2005-2006年度优秀论文选编》、制作教师风采和教研组风采展版、悬挂教育科研方面的标语。

充实活动内容:本届教科节的主要内容有专题讲座和观点报告、优秀课题展示、聚焦课堂、教师论坛、编辑温十六中《教研杂志》等。

落实活动环节:各环节采取“责任负责制”,落实到具体的科室、教研组、教师个人。

记录活动过程:加强过程性管理,如活动考勤;课前集体备课、听课、撰写教学案例(课后反思、教学日志、开设教师博客);及时记载活动过程,按时上交相关资料。

三、效果与启示

“温十六中首届教科节”是在去年我校举办的“教学创新月”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和教研组风采展、论文集——专题讲座、课题展示——聚焦课堂——观点报告、教师论坛——成果汇编(《编辑温十六中教研”》)五个层面的活动设计,重在引导教师群体参与,转变传统的教、研方式,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1、聚焦课堂,引领学科教学升华。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中最为核心的能力之一,教师的理论素养,科研水平也是最集中地反映在他的课堂实践之中。在本次教科节中,开展了涉及9门学科、3个层次教师课堂示范展示,共计30节。高级教师“朴实、扎实、真实”的课堂教学风格,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观摩机会。青年教师通过观摩、同课异构,把成功的、失败的经验加以分析、研究、总结,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骨干教师“对教材的独特处理能力、对课堂的超强驾御能力、对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能力”,给每一位教师提供借鉴、学习的机会,引领教师接受前沿教学理念的熏陶,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局面。青年教师的研讨课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他们通过“多听、多看”,把学到的方法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尽快掌握教学流程,独立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各学科教师除了能踊跃参加听课、课后评课研讨活动外,各教研组还能组织组员进行课前反复研磨、课后积极撰写教后教案、课后反思、评课稿、教学案例、论文等,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提升了教科研水平。如从去年的“教学创新月”到今年的教科节期间,我校在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市(市直)一等奖4人、市(市直)二等奖4人;在温州市生物学科知识竞赛中叶晓胡老师连续两次获市一等奖;赖晚晴、陆季老师在温州市数学教研员会议上开出的公开课获得好评;在市、区级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达44人次;2007年度送审区级课题12个(市级立项1个)。

2立足校本,初、高中衔接的教研模式已形成。

近年来随着高中的不断扩招,高中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校充分利用完全中学的资源优势,初、高中衔接的教研模式已形成并取得良好效果。如高中地理备课组与初中科学组的衔接教研,因浙江省初中实施的是综合课程,理科为《科学》,文科为《历史与社会》。虽然两科中都有地理内容,但由于地理内容较少(却是深入学习地理的必备知识),加之这两科的老师大多数为非地理专业老师,因而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学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够扎实,这势必影响高中地理的进一步学习。本届教科节的重点是学科知识的衔接,通过衔接课,课后集体研讨,使地理教师能及时了解初中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情况,以及初中科学教师在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老师也能在研讨的过程中解决一些长期困扰的问题。通过衔接,达成共识,形成《湘教版高中地理与浙江省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的衔接的策略研究》市级课题。

3、教师论坛、观点报告:推动日常教研提升思想含量。

观点报告、教师论坛,给教师创设了一个坦露心声、交流思想、互动理念的平台。“观点报告”在学校教科研文化建设中是史无前例的,如王仁老师的野人献曝——《戴尔·卡耐基的观点及我的几点感触》,通过人性的弱点的阐述,引出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巧用“微笑效应”、“坐向效应”,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朱灏校长的《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以教育、教学、师生关系中的个案点滴、经验收获、策略借鉴为视点,思维碰撞,成果共享;阎志学老师的……

530下午举行的教师论坛,10位教师代表从“聚焦课堂、面向学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个层面,以内容丰富、个性鲜明、具有代表性的个案描述,原因剖析,阐述各自的观点,并将他们对教育教学的感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听众。尤其是刘佳老师的《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吴淑瑶老师的《立足校本,厚积而薄发,反思促成长》的论坛引起了与会者强烈反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观点报告、教师论坛,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研模式,不仅论述有理有据,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可。有效地激励了教师群体参与的积极性,推动日常教学提升思想含量。

4反思促成长,互助提升团队精神。

无论是市、区级的优质课评比,还是送交下乡、教研组内的公开课,我校已经形成良好的教研模式:组内老师齐心合力,分工合作,通过反复开课、评课,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力求使公开课尽善尽美。这种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问题意识,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学反思促成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改善和提升实际的教学行为和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通过教科节,无论从学校领导集体、还是从教研组和备课组集体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大家群策群力,力求把每件事情做得更好。

5、在不断磨练中提高办事能力和效率。

论文集的编辑、活动剪影材料的选取;开幕式、闭幕式的活动策划;各类教研活动的组织……都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不断磨练、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中提高管理能力和办事效率。

四、问题阐述和设想

问题阐述:在本届教科节活动中,由于时间紧、密度大,有些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活动的质量不够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把活动作为发展自我的平台,而视为负担,在心态上没有调整好;有些活动的举行老师参与面还不够;有些活动宣传、组织的力度比较小,导致活动要求不够明确,影响效果。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设想: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校将以市、区级立项课题作为抓手,分两步进行推进:完善、实化常规教研活动;开发、丰富非常规的教研活动。同时在时间的选择上将进行调整,因学年第二学期面临“三考”(高考、会考、中考),难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建议改为学年的第一学期开展比较合适。

2007-6-4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校本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