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政治生活>> 第四单元>>正文内容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次月考(第三、四单元)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博客”是英语“WEBLOG”的音译,意思是“网络日志”。2002年“博客”在我国出现后,短短三年多时间就有上千万户,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日记本搬到网上,在个人网络空间里尽情写作,交流情感,让别人更了解自己,同时也走进了别人的生活。这说明:

A、 人与人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互助的关系

B、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2、“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      B、事物的发展是有前因后果的

C、处理问题必须重视各个局部   D、认识和处理问题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3、从辩证法的角度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在于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代名言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B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没有量变就没有发展

C任何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5、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6、河豚鱼味美肉鲜但却有毒,其毒杀人也能治病,同时,毒素与解毒兼于一身。这一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

A.不同事物具有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最告别的运动形式

B.生命运动是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最特殊的运动形式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D.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7、福楼拜说:“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世界上的事物各不相同 B、世界充满了矛盾

C、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 D、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8、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是(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C.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据说有一次楚王上山打猎,进入猎区后,他张弓搭箭,睁大眼睛左右搜寻,蓦地,从左边树林里窜出一只鹿,正待放箭,忽然,又见右边树林里奔出只四不象。他急转箭头,却又见一只白天鹅从头上飞过。此刻楚王眼花缭乱,不知射哪一只好。待定下神来,猎物早已逃得精光。这个故事告诉人们

A、 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B、看问题要把握主流

C、做工作有发展眼光,防止把事物静止化

D、必须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要看到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10、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11、下列现象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②政府工作报告 ③自然地理环境 ④科学发展观 ⑤“十一五”规划 ⑥宗教哲学⑦人口因素 ⑧生产关系

A.②④⑤⑥ B.①②⑦⑧

C.①②③④ D.⑤⑥⑦⑧

12、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体现了()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3、下列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错误的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14、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③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这一观点()

A.错误。抹杀了英雄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作用

B.正确。认为人民群众都是英雄人物

C.正确。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错误。否认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16、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这个观点(

A.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杰出人物的领导下可以成为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的历史主人和实践主体的地位

C.说明了群众没有英明的领导则是乌合之众,起作用相互抵消,合力为零

D.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因为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

17、胡锦涛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因此(

A.人们所站的立场不同,但都可以为人民服务

B.立场不同,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可以相同

C.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D.应该以少数人的利益为核心

18、爱因斯坦说:“我评价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这表明

A.一个人越不讲求个人利益,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

B.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奉献社会

C.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放弃个人的爱好和追求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志

19“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从诗句中可以看出(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B.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景色是不同的

C.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D.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相同

20、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

A.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B.努力改变人的先天条件

C.努力进行“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

D.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符合符合题意的。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得分。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21、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的

C.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D.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2、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A、邯郸学步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唇亡齿寒 D、吐故纳新

23、中国成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成语体现辩证的否定原理的是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4、据报道,著名歌手丛飞,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累计捐献款物达300多万元,而自己生病却拿不出足够的住院费。他生前立下遗嘱,捐献角膜,奉献出最后的爱心。丛飞的事迹感动了国人,这是因为他

A、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B、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否定了自我的价值

C、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肯定了自我

D、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否定了自我

25、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这说明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社会存在的变化所决定的

C、不同的时代,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

D、社会意识是瞬息万变的

26、我国著名核物理专家邓稼先,放弃国外的优越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长期从事核工业物理研究,被称为“两弹元勋”。这说明

A、只有在艰苦的条件下,才能有所贡献

B、个人对社会能否做出贡献,个人奋斗是唯一条件

C、人生价值的实现,既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条件,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人生价值的实现,应该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7、中央在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不仅是西部地区的大事,还是东部地区和全国的大事。东部地区要把支持西部大开发作为责无旁贷的任务,改善和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各种形式的协作,促进共同发展。西部大开发最根本的是靠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会议要求,推进西部大开发,既要有紧迫感,也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注重实效。

请分析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至少说出四个原理或方法论)?

28、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话发表后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立即开展了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活动。

请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四、辨析题(本题10分)

29、辨题:“时事造英雄。”因此,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有良好的社会条件。

五、论述题

30、材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

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某市二中高三(4)班同学决定围绕“水资源的节约使用”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

在调查中,同学们也了解到,当地一家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废水”得到充分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i源。

(1) 请你说明,“废水不废”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6)

(2)节约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请你就制定“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提两项措施,并分别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6)

六、探究题

3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1)苏北某县中高三(8)班学生围绕“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开展探究学习,收集到以下数据:

注:在“十五”期间,该县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有较大提高,但仍远低于该县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水平。

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你谈谈收集上述材料的一般方法。

(2)该班同学深入该县某村,采访村长关于建设新农村的设想,村长谈到:本村农民虽然年人均收入还只有1500元,但村委会决定在2006年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用一年的时间按统一标准改造农民旧房,修建村庄大道,率先建成新农村。

请你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村长的设想进行评价。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DDADC 5-10 CCDAC 11-15 ADDDC 16-20 BCBCD

二、双项选择题

21-26 CDBDADACBCCD

三、简答题

27、答: 1)联系的观点(整体与部分)

2)内因和外因关系

3)矛盾的对立统一,坚持两点论

4)物质决定意识,从实际出发

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理,实事求是

6)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

(注:本题只提供了相关的原理或方法论,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找出是哪些材料体现的。)

28、(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而且价值观还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3)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重要的保障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青少年学生一定要自觉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使自己的行为有益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辨析题(本题12分)

29、答:(1)“时事”指的是客观条件,这是实现人生价值、成为“英雄”不可缺少的条件,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基本保证。(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3)良好的社会条件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但对客观条件的认识和利用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等。

五、论述题

30、答:(1)“废水不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采取适当措施,就能变废为宝。

2)①增强全体家庭成员的节水意识。其哲学依据是:人通过意识电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或答:正确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②更换节水设备和器具,减少水的浪费。其哲学依据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必须重视量的积累。③实施废水的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其哲学依据是: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整体优化。废水综合利用,变废为不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六、探究题

31、答:(1)一般方法:小组合作、抽样调查、座谈、查阅资料、统计等。

2)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等客观情况来进行。该农村人均收入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村长的设想不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要求,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村长把新农村理解成为“村容整洁”,是片面的。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村长想按统一的标准改造农民旧房,是“一刀切”的体现。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量的积累,稳步推进,村长想用一年时间建成新农村是急于求成的表现。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哲学生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