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政治生活>> 第四单元>>正文内容

“中国之路”的创造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不断增加现代化因素,不断强化社会主义因素,不断挖掘和充分利用中国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之路,有三个要点,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

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领导和推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核心作用和历史使命。回溯中国共产党86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28年:第一个28年是1921至1949年。作为一个十分贫穷和落后的人口大国争取和获得发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过程,如果这个国家不能统一、不能独立,根本无法启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第二个28年是从1949至1977年,是新中国建立和建设时期,发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入了“初步成长期”。真正辉煌的28年是第三个28年,从1978年到现在,进入了迅速成长和迅速崛起期。

“中国之路”

中国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欧国家,不同于麦迪森定义的西方衍生国,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不同于日本,只能是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那么,这个“中国之路”是什么道路呢?有5个要点:

第一,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性现代化的后来者,不是先行者。中国发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至少比西方国家晚了200至250年,尽管新中国成立之前也有局部的、有限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动与发展,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主要出现在20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之后。因此,中国作为一个落伍者而不是先行者,决定了是追赶者而不是领先者。

第二,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现代化的发生或者发源不是内生型的,而是外生型的,完全源于西方的挑战。无论是两次鸦片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华,都是当时西方世界联盟对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进行的挑战,而中国对西方的挑战作出的是一种被动性的响应,这种响应是在深刻的外部冲击入侵下才迟迟作出的响应,而且可以说是失败的响应。直到1950年之后,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才从外生型变成内源型,完全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清晰地界定了中国的国家目标。

第三,中国的现代化类型是政府发动型。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基本上是内生的,需要200年、3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严格意义上讲,公元1500年之后资本主义因素就发生了,接着就是文艺复兴时代,经过了漫长的自发演变时期。中国是现代化的后来者,不可能像西方国家慢慢吞吞地再来三四百年,国家的竞争从1820年之后就已经全球化了,特别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就变成了全球性的竞争,不进则退,进慢了也是退,因此就迫使中国的现代化类型是政府发动型的,制度变迁是强制性的。

第四,中国的现代化学习模式在不断发生演变。中华文明、中国文化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也曾经开放过,但只是吸收临近的国家,诸如佛教。但是从本质上没有融入世界,缺乏和西方文明的冲击、交流、包容、吸收,只有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才受到西方文化文明的强大挑战,因此中国的现代化不可能再封闭,必须是开放的。但是1949年之前是被迫的开放,1949年之后的相当一个时期又回到了“自我封闭”,直到1978年之后才主动的开放。今天是全面开放,以开放式学习来推动的中国现代化。

第五,中国的现代化是不断追赶现代化先行者或者领先者的过程。作为后来者,模仿是不可避免的。社会主义初期,中国不得不模仿苏联,但总的来看是比较失败的,不仅没有突破苏联模式,还走向了极端。到了第三个28年,开始提出创新模式,但是这个过程中也是模仿的,学习西方的,从一个落伍者变成追赶者,从追赶者变成一个成功的追赶者,未来有可能是一个创新者和领先者。

传承与创新

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基本趋势,中国必须顺应这个趋势,而且必须根据中国国情来实现现代化。

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后,对中国最大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发生偏差和动摇,是具有前后连贯的、左右一致性的重大政治共识。1982年后历次党代会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十二大报告前瞻性地指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造性工程之一;十三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为伟大旗帜;十四大报告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那么,党的十七大报告如何看待中国国情呢,或者说怎样进一步认识中国国情呢?实际上党中央已经在不同场合所作出了基本判断,就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十七大将前瞻性地构想和设计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和路线图。如果与历次党代会作一下比较的话,可以看到既继承了党的十二大以后的基本路线,同时又与时俱进,有重要创新。这个创新就是凸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今天所说的发展,富有新的含义,强调的是“科学发展”,明确了发展的宗旨和实质,更重要的是,凸显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

三个重要因素

怎么理解和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理念呢?必须注重三个重要性质和含义。

因素一:不断增加现代化因素。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本质仍然是世界性的现代化,所以要强调不断增加现代化因素,因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就是要对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改造,进而成为现代社会。1949年的历史起点是“一九开”,现代经济占国民经济的10%,传统经济占90%;现在差不多倒过来了,“九一开”,农业部分占GDP只有12%,现代部分已经很高了,但就业还不是,农业劳动力已经降至43%,仍然高于英国1830年的水平,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业化、现代化。由于我们希望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达到中等现代化程度,将来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现代化程度,所以中国的发展首先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而且是世界性的。不实现现代化,就要被世界所淘汰。

因素二:不断强化社会主义因素。像我们所说的共同富裕的因素,共同分享的因素,共同发展的因素,等等。实际上,西方资本主义的演替过程,也是在不断吸收社会主义因素,使之能够突破原有限制。中国更需要不断强化社会主义因素,这和中国国情是有关系的。

因素三:不断挖掘和充分利用中国因素。日本的近代化、现代化起源于明治维新之后,但是他们保留传统文明、传统文化、传统因素,以及利用这个因素作为现代化的因素和来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历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筛选的过程,我们有足够的历史资源进行吸纳筛选,转化为我们现代化的因素。

所以中国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包含了三个重要的要素:现代化的,和西方差不多;社会主义的,这是我们自己的;中国文化的,更是中国特色。

现代化社会“框架”

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就是十几亿人民共同建设的共同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发展经济学上没有这个词,但是我们已经把它创造出来了,而且处在不断的实现过程中。

这个社会应该由什么样的社会来组成,可以概括为八个社会、一条道路:

第一个就是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因素。第二个是全民学习社会,体现了中国人口因素。第三个是全民健康型社会,就是把健康视为民生之需,没有健康就没有财富,就没有社会福利,健康和安全问题是当前最大的挑战。第四个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建设绿色中国。第五个就是安居乐业的社会。包括两个含义,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第六个是开放创新型和知识社会。第七个是和谐和稳定社会。第八个是民主和法制社会。

一条道路,就是坚持对外开放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九个方面就构成了对内对外相统一、相协调、相互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而且这个社会形成了我们称之为路径依赖,就是越发展,人们的收益就越高,人们参与、分享这个社会的成果积极性就越强。(文/胡鞍钢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