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高考前20天复习纲要(政治)

一、政治的科学涵义

1. 政治根源于经济,经济决定政治,政治为经济服务

2. 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3.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二、政治常识的基本理论(主线:国家政权)

1. 理解国家的含义、性质,进一步了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结构形式

2. 具体了解国家机构的组成体系、国家职能的具体内容

3. 了解政党的含义、作用,分析政党制度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4. 了解民族、宗教的知识,分析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三、研究我国政治的基本思路(主线:保障人权)

1. 首先,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并进一步分析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2)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性

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要求

a.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ž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民主集中制)

ž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ž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

ž 坚持和完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ž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人民当家作主在法律上的体现)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 其次,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职能,并进一步分析如何更好的实施国家职能,

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我国的国家机构:类别;职权;中央国家机关的组成、职权及相互关系

2)我国的国家职能:内容;性质

3)如何更好地实施国家职能,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三个原则;适应形势转变职能

3. 再次,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领导方式,并进一步分析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以更好地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领导人民取得现代化建设的胜利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领导方式

2)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4. 最后,了解当代国际社会的概况和国际形势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应如何处理

外交关系,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1)当代国际社会概况:主权国家 国际关系 国际组织 国际法

2)当今国际形势特点:时代主题 国际格局 国际竞争

3)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据 基本点)

政治常识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 政治常识的基本理论

一、政治的科学涵义

1.政治根源于经济,经济决定政治,政治为经济服务

1)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根源是经济关系

2)国家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

3)国家的性质、民主的性质由经济基础决定;

4)政党制度的性质由经济基础决定;

4)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在很大程度上由经济实力决定

注:这里的“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不是生产力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1)任何政治工具的根本属性都是阶级性:国家、政党;

2)任何政治制度都是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

民主、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民族和宗教制度(政策)、外交制度(政策)、政党制度

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有两方面原因

1)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

2)国家如何组织、社会如何管理、权力和利益如何分配,都是政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二、政治常识的基本理论:围绕国家政权展开

4 理解国家的含义、性质, 进一步了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结构形式

4 具体了解国家机构的组成体系、国家职能的具体内容

4 了解政党的含义、作用,分析政党制度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4 了解民族、宗教的知识,分析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一)理解国家的含义、性质, 进一步了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结构形式

1.国家的含义、性质

1)国家

①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②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③国家的属性:阶级性、社会管理属性、主权属性

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注:三个属性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

ž 国家在阶级斗争中主要体现阶级性;

ž 国家在对外关系中主要体现主权属性;

ž 国家在社会事务中主要体现社会管理属性

2)国体

①含义: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归根到底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

③根本标志: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3)民主

①含义: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②本质属性:阶级性,即任何民主都是统治阶级的民主,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对被统治阶级来说是专政

③民主和专政的关系: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注: a、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具有阶级性,不存在超阶级的、全民的民主,即使社会主义民主也是如此

思考:社会主义民主是全体公民、全体社会成员享有的吗?哪些人享有民主?

b.民主与“专制”是对立的,而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

2.国家的形式

1)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①政体的含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②政体的地位、作用: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对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很大的影响 政体反作用国体

③政体确立的依据

a.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b.其他因素:受具体国情制约 政体具有有相对独立性

注:同一国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政体;不同国体可以采用相似的政体

④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类型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类型

主要特征

主要国家

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1.国家元首:产生、名称

2.议会:地位、职权

3.议会和政府的关系:

4.政党上台执政的关键:

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2)国家结构形式

①含义:是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构成模式

②作用:对正确处理国家和地方的权力关系,巩固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③类型

类型

中央政

权机关

宪法

公民的国籍

中央和地方

的权力划分

对外关系

主要区别

单一制

复合制

(联邦制)

④依据:国家性质;各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二)具体了解国家机构的组成体系、国家职能的具体内容

1.国家机构

1)含义: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2)性质: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

3)设置: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依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

4)组织体系:

国家机构体系

国家元首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暴力机关

职权

2.国家职能

1)含义:国家在实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所负的职责和功能

2)性质: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体现国家性质

3)实施主体: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实施载体

4)内容:

①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②对外职能: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

(三)了解政党的含义、作用,分析政党制度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1.政党

1)产生: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

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政治条件:资本主义民主制

思想条件: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

注: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只能讲“政党是当代世界普遍的政治现象”,而且即使在当代,也不是所有国家都有政党,因此“任何国家政权都由政党领导”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2)含义: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政权为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

3)特征

①政党有显明的阶级性,这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②政党有特定的政治目标,这是政党区别于其它政治团体的根本标志

③政党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这是政党的重要特征

4)作用:当代世界一般由政党执掌国家政权,政党已经成为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通常情况下,国家性质和执政党的性质一致)

①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 必要性

②政党具备领导国家政权的主观条件 可能性

注:政党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政党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途径是领导国家政权。因此,政党从事政治活动的根本目标是领导国家政权

2.政党制度

1)含义:是指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

2)本质属性:阶级性(由国家性质决定,从根本上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

3)基本类型

①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工人阶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领导政权的制度

②资本主义政党制度: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领导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

4)资本主义政党制度

①形式:两党制和多党制

②实质: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四)了解民族、宗教的知识,分析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1.民族和宗教的基本知识

1)民族

①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含义: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③基本特征: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共同心理素质

④评价a、各民族只有发展程度差别,没有优劣之分

b.各民族都对历史作出了贡献,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宗教

①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

②本质: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宗教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③评价

a、 消极作用:三个阻碍(社会发展、认识和改造自然、科学发展)

b、 积极作用:三个促进(社会发展、文化艺术、人际关系)

2.正确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

1)重要性: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

2)民族和宗教政策制定的依据:

①由国家性质决定

②民族和宗教的特点、发展规律

③各国的国情

第二部分 研究我国政治的基本思路

4 首先,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并进一步分析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4 其次,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职能,并进一步分析如何更好的实施国

家职能,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再次,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领导方式,并进一步分析如何加强

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以更好地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领导人民取得现代化建设的胜利

4 最后,了解当代国际社会的概况和国际形势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应

如何处理外交关系,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

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一、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并进一步分析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1.含义: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特点 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1)新型的民主:对大多数人实行民主

注: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a.广泛性: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b.真实性:人民民主受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2)新型的专政:大多数人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4.优点

1)确切地表明了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政权的广泛社会基础;

2)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有助于全面把握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

5.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2)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对人民实行民主,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②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性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建设政治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①建设政治文明,可以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建设政治文明,可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建设政治文明,可以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④建设政治文明,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1)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

①由党的性质决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政治文明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党的领导的本质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③实施依法治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必须建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并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目的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4 含义: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

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4 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组成

国家政权体系,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人民代表

ž 地位: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ž 产生:由人民选举产生

ž 性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

ž 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

ž 义务: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选民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

ž 地位: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有权组织建

立其它国家机关,并监督这些国家机关

ž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

法权。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

委会备案

4 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ž 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ž 是建立其它一切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4 优越性: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

ž 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

ž 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权力的统一;

ž 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4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ž 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

ž 加强人大的立法和监督职能;

ž 进一步密切人大和群众的联系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民主集中制)

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按这一原则,必须在中央和地方之间适度分权:一方面,实行中央统一领导,维护中央的权威;另一方面,要兼顾地方利益,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

4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实行单一制

ž 主要特征:法律体系;公民的国籍;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对外关系

ž 依据:是由我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

: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和经济特区的关系:

4 “一国两制”:含义、内容、意义

4 有关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

ž 一个原则:坚持 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ž 一条基本方针:“ ”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ž 一个保证: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和平

统一,但决不承诺 ,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4 我国的民主党派:社会主义时期,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

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4 多党合作制度

«基本内容

ž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

友党;

ž 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ž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ž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和法律

«组织机构:人民政协

ž 性质: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机构,也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ž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注:人民政协和国家机构有本质的区别,这就决定了人民政协的职能不同于国家职能

宪法规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优越性

ž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ž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ž 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ž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ž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

4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根源?)

4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政治基础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

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政治保证

« 民族共同繁荣: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 物质保证

4 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

关,行使自治权(自治机关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

«依据: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决定,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ž 自秦汉以来,是一个统一国家,这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社会基础

ž 我国民族的状况和特点:分布特点、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这一国情决定了

需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ž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

汉族”的政治认同,这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政治基础

«优越性归结到一点就是把国家统一区域自治结合起来(具体:四个结合)

坚持和完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 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注:并非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宗教已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

«宗教组织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广大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的

«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

4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内容

ž 核心:宗教信仰自由 实质: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自由选择的私事

ž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非一切宗教活动得到保护)

ž 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政策范围内进行

ž 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

«目的: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ž 内涵:要求教徒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共产党领导;要求宗教在宪法和法

律范围内活动,以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注:并非要求教徒放弃宗教信仰)

ž 政治基础:广大教徒拥护社会主义,同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

«手段: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依据:宗教自身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和宗教作为思想信仰的特点

«优越性

ž 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相互交织

ž 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我国宗教政策的

ž 发点和落脚点

4 反对邪教,抵制邪教活动: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是一切邪教的共同本质。邪

教严重侵犯普通劳动者的生命权、生存权等基本人权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人民当家作主在法律上的体现)

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即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国家制度的具体表现,直接体现了

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4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即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体现了我国是人

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主要表现在:

ž 国家权力机关由公民选举产生:直接表明我国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ž 公民对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

ž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

4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ž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

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主要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指公民有选举和被选举为国

家权力机关的代表的权利, 这是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权利

政治自由(民主政治的基础):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注:自由是相对的,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公民应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

监督权: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

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ž 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立法保护;制裁和惩罚

«公民的政治义务

ž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

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ž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

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4 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不是立法平

等,具体含义:

ž 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ž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ž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表现在:

ž 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ž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国家保障公民的权利,有利于公民更加自觉地

履行义务;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社会的发展,为公民行使权利提供保障

«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

本上是一致的。公民应在在法律的轨道内行使权利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政治领导主要依靠法律实现,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同时党和人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含义:指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

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怎样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

4 立法机关:依法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前提条件;

4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使法律落到实处 关键;

4 司法机关:依法执法,做到公正司法 重要标志;

4 完善法律监督体系:人大、法律、舆论、个人监督 基本条件;

4 做好普法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 群众基础;

4 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

良好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道德基础

二、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职能,并进一步分析如何更好的实施国家职能,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我国的国家机构

1.组成:

1)横向

权力机关

行政机关

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

军事机关

2)纵向: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县;乡镇共五级

(注:村委会不是国家机关,而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2.中央国家机关

中央国家机关

全国人大

国家主席

国务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央军委

地位

职权

关系

注:我国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体现了 原则

a我国司法机关实行司法独立原则,不受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干涉。但是,根据我国的政体,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必须对人大负责

b.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国务院主要行使

等方面职能

(二)我国的国家职能

1.我国国家职能的内容

1)对内职能:

4 政治职能:即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

4 经济职能:即国家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

4 文化职能:即国家组织和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职能;

4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2)对外职能:保卫;交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2.我国国家职能的性质: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

(三)我国国家机构如何更好地实施国家职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我国国家机构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和决策)

4 含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4 表现:

ž 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人大由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ž 国家权力机关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其它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并对其负责,

受其监督;

ž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统一领导,发挥地方主动性

4 意义:

ž 有利于发扬民主,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ž 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意志,确保民主的社会主义方向

2)依法治国原则(手段和方式)

3)对人民负责原则(宗旨和作风)

4 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4 要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ž 密切联系群众;

ž 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

ž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改造政府

1)政府机构设置: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调整重组,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注:国务院新组建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政企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转变政府职能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注: 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4)坚持和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这些要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5)全面推行依法行政

6)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电子政务

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领导方式,并进一步分析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一)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产党的性质:工人阶级先锋队

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高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三个代表”思想

4 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关系:“三个代表”思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ž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ž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ž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生活需要

4 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标志着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4 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

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对于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4 精神实质和贯彻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

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注:“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精神实质不同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领导地位的确立

ž 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

ž 历史形成的: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从根本上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

ž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ž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ž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

1)政治领导:制定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根本);

注:党的政治领导主要依靠法律实现

2)思想领导:用马列、毛思、邓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教育党员和群众(灵魂);

3)组织领导: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向国家机关推荐干部(保证);

(二)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ž 突出党的思想建设: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

ž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同时要加强党的基

层组织建设,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ž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3.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ž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ž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ž 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

政策以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统一

四、了解当代国际社会的概况和国际形势的特点,分析我国应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一)当代国际社会概况

1.主权国家(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

1)地位: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注: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3)权利和义务

①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②基本义务:不侵犯、不干涉、不武力(和平解决国家争端)

2.国际关系

1)含义: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 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3)决定因素: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

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

②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3.国际关系的协调者

1)国际法

4 产生:是国家之间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

4 含义: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注:国际法不是由超越国家之上的“立法机关”制定,而是通过各国协议制定

4 作用:是调整现代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的国际法律规范

ž 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

ž 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指导国际关系的规范化,确保正常的国际秩序;

ž 在国际交往中建立各种权利和义务关系,以明确国际责任

注:国际法对国家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国际法不同于国内法:制定、执行、效力

2)国际组织

4 产生: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9世纪)

4 含义:若干国家为了特定的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注:国际组织不是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是通过各国协议组成的

4 类型:

依据

目的职权

区域范围

构成主体

分类

4 作用:

ž 发展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ž 协调国际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的主要力量;

ž 是争取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3)联合国

4 创立: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1945.10.24)

4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 原则: 表达了世界人民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是国际政治的重大进步

4 机构: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4 作用:

ž 维护世界和平、缓和紧张局势和地区冲突;

ž 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 中国与联合国:

ž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ž 中国遵循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参加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ž 中国也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中得到有益的支援(资金、技术);

(二)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2)和平与发展的现状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平成为时代的主题: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②和平与发展形势严峻: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3)建立国际新秩序

①意义: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每个国家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②中国政府的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ž 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ž 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ž 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

ž 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

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

2.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美、日、欧、俄、第三世界、中

1)有利于国际形势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走向对话;

2)有助于扼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1)综合国力的含义: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方面,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2)综合国力的意义: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

1)含义: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2)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外交政策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2.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依据: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

2)基本点

ž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ž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国内和国际);

ž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核心、保证、目标);

ž 基本立足点: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ž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3.我国对外关系的成就

1)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与尊严;

2)发展了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3)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和发展、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