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时政热点在高考中的运用

一、 时政热点在“文综”高考试题中的运用情况

  近几年的文科综合高考中,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或借助或突出时政热点, 分别从政史地三科或三科内部设题已成为一种常规现象,这样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比如2002年全国文科综合高考的1~7题,以欧元流通这一时事作为背景,分别考查了学生对相关历史、政治( 包括政治学科内的政治常识、时事政治、经济常识)、地理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38题则以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学生政治学科内的经济、政治、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40题则以和中亚这一热点地区相联系的古代丝绸之路和现在的欧亚大陆桥作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相关的地理、历史及政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003年的全国文科综合高考试卷(新课程)在借助时政背景,突出各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做得更为成功。如5~7题以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图作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的经济、地理知识,突出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这一人类永恒的热点问题。8~11题以东北平原图作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比例尺的换算、自然地理知识等,暗含着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这一环保主题。同时,由于近几年的东北问题层出不穷(老东北现象、新东北现象、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这样东北问题成为热点,东北农业如何发展也成为一个新问题,这一组题也可引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暗含着这一热点问题。12~15题,以长三角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作为背景材料,分别考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西部大开发、基层民主制等政治学科内的教材基础知识和相关的热点问题,同时暗含着关于中国城镇化道路这一热点问题。16~20题,从戊戌变法开始直到中共十六大,考查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其政治和行政制度变革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十六大的相关内容,如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暗含着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21~23题则以“三农”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的历史知识。24~27题以世界近代史上一些国家虽一时称霸,但最终免不了衰落为背景材料,在考查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也突出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得人心,终究会走向失败这一主题。31~32题则以上海合作组织这一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的政治、哲学知识。33~35题以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面对的倾销和反倾销这一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从经济、政治、哲学上考查了企业、政府如何应对的问题。主观题中的37题以2002年北京人工降雨这一时事为背景,从哲学和经济学角度考查了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39题以胡锦涛的西柏坡之行提出牢记“两个务必”这一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如何看待艰苦奋斗精神,以及有关的历史知识。41题以城镇化和人口迁移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美国的西进运动及后果等相关的历史知识,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结果,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等经济常识知识,依法治国的政治常识知识等。

  综观2003年时政热点在“文综”高考试题中的运用情况可以总结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时政热点应用范围广。2003年的高考试题中,显性和隐性的热点问题几乎贯穿于各个题当中。二是以热点为依托,各科知识的融合性强。2003年的高考试题中基本上都采用“一材多用”的客观试题,以及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多方面分析的主观性试题,这些题以时政问题为依托(或明或暗),考查不同学科及内部的相关知识,使各科知识能够水乳交融,综合运用。如16~20题,以中国的政治制度改革这一时政热点为依托,有机地把相关的历史知识、现实问题及相关的政治常识内容结合起来。41题则更加典型。三是时政热点体现以民为本,突出我国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人口流动、城镇化问题等;关心人类的共同利益,如环保问题,人口流动问题,世界多极化,反对霸权主义等 持续热的问题考得较多,如西部开发、党风建设、环保问题等。

  二、 如何搞好时政热点问题的系统复习,备战2004年高考

  根据上述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科综合、大综合、政治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是要搞好时政热点问题的系统复习。这个系统复习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完成,第一个阶段是以教材知识为主,挂靠时政热点,进而把各科相关知识能够联系起来系统掌握。比如经济常识复习中,宏观调控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要介绍近几年我国宏观调控的一些具体内容,比如,我国从1998年开始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4年仍然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2004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已经作出了调整,有哪些调整?为什么要进行这些调整?通过对这些时政热点的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此外,还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整理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比如,历史上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哪些宏观调控政策来发展经济的等。通过这样的复习,就可以从容应对如2003年文科综合16~20题以及21~23题这种类型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以时政热点知识为主,挂靠各科教材相关知识。今年的时政热点内容较多,根据2003年高考的思路,2004年的备考可重点准备以下热点问题:1.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2.十六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的发展观; 3.结合国企改革,谈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问题;4.“神五”飞天;5.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公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非典”以及“禽流感”的爆发,进一步引发人们思考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社会公共利益问题;7.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8.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各种亲民政策及作法等(对“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9.“三农”问题及新型工业化道路;10.结合2003年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分析入世后如何应对各种挑战;11.台湾问题,以中美关系为主的中国对外关系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复习,可以以讲解时政热点问题为主线,同时要联系各科知识来理解,还要有目的的设计各种问题来进行综合训练。比如关于“神五”飞天可设计以下问题: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上个世纪60年代发射人造卫星到现在,不到半个世纪,太空技术已被应用到地球上3万多种产品上,太空科技实际上已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在这方面的成绩值得称道。16年来 ,中国前后8次用返回式卫星将70多种植物的40公斤种子送上太空,这些种子返回地球并通过精心培育后,育成50多个高产、优质、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其品质和产量都比普通品种高2至3成。目前,航天培育的新品种正在进行示范推广,有些已进入小面积商品化阶段,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青睐,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说,航天育种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前景。

  [问题]

  (1)世界上第一个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的国家是〖CD#4〗。

  (2)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生物实验,主要利用的是空间资源的〖CD#4〗特点。

  (3)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航天培育的新品种进入小面积的商品化阶段能够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原因?你认为如何进一步推广航天培育的新品种?

  [参考答案]

  (1)原苏联

  (2)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3)①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原理,新品种质量好,科技含量高,使用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供求和价格相互影响和制约,刚开发的新品种是小面积商品化阶段,供应量较少,而人们对刚开发的新品种需求量大,价格必然高,使其利润高,经济效益好。

  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关系,自发调节人力物力流入这一产业;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国家通过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以引导,尤其是利用经济手段,通过减免税收等鼓励人们投资于这一产业;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坚持按劳分配的前提下,积极推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以充分调动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关于“新的发展观”,可设计以下问题:

  材料1:  2003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贯彻和落实。

  材料2:  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我国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作出了调整,2004年将继续强化国家财政的公共品质,将既往的“投资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调整。

  [问题]

  (1)从政治常识角度看,材料1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和领导方式的?

  (2)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通过统筹兼顾,相互协调能够实现发展?

  (3)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为什么要由“投资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调整?

  [参考答案]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具有先进性;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从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与时俱进,提出“五个统筹”,既体现了其先进性,又体现了其宗旨。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领导方式有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出五个统筹,由经济工作会议贯彻执行,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方式。

  (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必须要通过质变才能实现。质变有两种情况,一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会引起质变;二是事物在整体数量上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过去我们讲发展片面强调的是通过量的积累引起质变促进发展,现在则更加注重协调内部关系,即通过调整事物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来实现质变,达到发展的目的。

  (3)①公共财政应当是为市场、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能做的,财政就不要去做。投资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乏力时,可以通过财政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 ,但在一般情况下,财政还是应当直接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提供服务。③财政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再分配,应体现公平原则,既要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需要,又要体现社会公正,缩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

  以上所举仅是抛砖引玉,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做到:不论时政热点在高考中的运用如何变化,都能灵活适应。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分析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