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正文内容

经济形势述评:充裕劳动力供给助推我国经济增长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当中国这艘经济巨轮驶向2008年时,前进的阻力迎面而来,既有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又面临国内价格上涨等诸多压力,然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这信心源自诸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国劳动力供给仍然充裕,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劳动力供大于求长期存在

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102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统计显示,劳动力需求人数约为489.73万人,求职人数约为501.43万人。

“总体而言,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这个判断还将长期存在。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中指出,到2010年,中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从需求情况看,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1000万左右。

另外,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是中国未来劳动力供给增加的主要源泉。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农村,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1.7亿人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人以上。

2007年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将持续存在。按人口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测算,今后20年将有3亿农村人口陆续转化为城镇人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城乡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

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 处于人口红利期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称,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庞大,15岁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2016年将达到高峰10.1亿人,比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还要多。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指的是一个国家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儿童与老年抚养赡养负担均相对较轻的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生育率出现了急剧下降,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出现上升,“人口红利”现象在我国呈现。

在这个黄金阶段,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说:“统计数字显示,我国1979年到2003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9.1%,其中资本贡献了4.4%,劳动力贡献了2.3%,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了2.7%。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举足轻重。”

提高劳动者素质 充分挖掘人力资本优势

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劳动力市场中高技能人才依然供不应求,中、高级技工需求缺口大。

以今年第一季度对104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统计分析来看,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要求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求职者占总需求的26.8%,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9%。在对高中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总量中,对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占59.6%。

有专家认为,低素质的低成本劳动力是短期优势,高素质的低成本劳动力才是长期优势。中国巨大的就业总量决定了劳动力成本在较长一个时期不会有很大的提高,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充沛、成本较低的优势,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根本的长期优势所在。

目前,国家正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提出,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的高技能人才投入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提供补贴或奖励等。

《就业促进法》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我们有理由期待,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培养储备充裕的高素质的劳动力,依靠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国经济永葆生机与活力。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