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政治生活》考试说明解析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政治生活》考试说明解析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考点一:[A]国家的本质  

1.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考点二:[B]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2.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3.本质:人民当家作主。最大特点: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考点三:[B]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  

1)主体的广泛性: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2)权利的广泛性:公民享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等方面的权利。  

2.真实性:  

1)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3)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  

   

考点四:[A]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2)内容: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含义: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B.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A.内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B.地位: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③监督权:  

A.含义: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B.内容: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2.公民的政治义务:  

1)含义: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内容: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每个公民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考点五:[B]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的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平等地享有权利。(2)平等地履行义务。(3)平等地适用法律。  

①合法权利平等地受保护。  

②违法犯罪行为平等地受制裁。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②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④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如何贯彻:  

①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三者关系: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的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  

2)如何贯彻: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②在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③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考点六:[C]公民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1.原因:  

1)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能否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3)有序参与,公民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4)国家可以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序地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2.要求:(有序与无序区别)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5)提高政治素养。  

   

考点七:[A]民主选举的几种方式  

1.选举方式:  

1)直接选举:  

①优越性:使每一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最信赖的当家人。  

②局限性:组织难度大、成本高,受经济水平与选民文化水平、民主意识制约。  

2)间接选举:  

①优越性: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②局限性:不利于选民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意。  

3)等额选举:  

①优越性: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②局限性: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到影响。  

4)差额选举:  

①优越性:提供选择的余地,使被选举人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  

②局限性:不能充分考虑到当选者的结构,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发生。  

2.主要依据:  

1)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考点八:[A]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  

3.懂得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原因:  

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措施(或要求):  

提高自己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提高民主政治参与能力。有序参与。  

⑤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权利,理性思考判断,审慎投票。  

⑥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考点九:[B]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2专家咨询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4社会听证会制度。(听证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2.意义: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  

1)从决策者看: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2)从公民来看:  

①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考点十:[A]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组织  

1.村民自治:  

1)机构及性质:  

机构:村民委员会(村委会)。  

性质: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的机构。(不等于村支部,不是政府机构)  

2)自治内容:  

直选村干部:是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③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规范自己和村干部行为,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④村民通过多种形式,监督村干部行为和村委会工作。  

2.城市居民自治:  

1)机构及性质:  

机构:居民委员会(居委会)。  

性质: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居民民主管理的机构。  

3.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考点十一:[A]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1.渠道和方式: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考点十二:[C] 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1.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态度)  

2)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行为)  

①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能采用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非法形式。  

②在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利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这些行为不仅不能得到法律机关的保护,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意义:  

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考点十三:[B]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1.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①政府担负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  

③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④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①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在人民中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①包括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②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  

④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保护公共环境,防治污染等  

   

考点十四:[B] 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   

2.基本原则及要求:对人民负责。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考点十五: [A]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  

①开设热线电话;  

②设立信访部门;  

③发展电子政务;  

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这是国家提供的法律途径)。  

考点十六:[A]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2.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包括上级政府、法制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的监督。  

考点十七:[B]依靠民主和法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两者缺一不可。  

一是靠民主,鼓励公民参与对政府权力的监督,这就要切实保障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人民能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  

二靠法制,这就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办事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照法律行使。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考点十八:[A]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和职权  

1.法律地位: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大常委会是各级人大的常设机关)

2.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考点十九:[A]人大代表的职权  

1.产生: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

2.职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并履行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义务。

   

考点二十: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表现:  

A、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   

B、人民代表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C、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   

   

考点二十一:[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1.必要性:

1)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归人民;②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  

3.重要性(优越性):

1)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考点二十二:[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考点二十三:[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的。

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考点二十四: [B]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含义:

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2.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考点二十五:[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

考点二十六:[A]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同时,都必须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  

考点二十七:[A]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①人民政协的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  

②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民主。  

③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不等于国家职能)。  

   

考点二十八: [B]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1.内容及原因:

1)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的原因:各民族无优劣之分;各民族都作出过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民族观点;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

2)坚持民族团结原则的原因:各民族相互离不开;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原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首要原则),民族团结(重要原则)和各民族共  

同繁荣(根本原则)的基本原则。  

2相互关系: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考点二十九:[B]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意义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地位:

1)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地位: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自治权:

1)内容:①立法自治权;②经济自治权;③文化管理自治权;④变通执行权;⑤其它自治权。

2)地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4坚实基础(必要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2)“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3)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5优越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考点三十:[A]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  

1.内涵:(四个方面八个自由)  

1)信不信的自由; 2)信何教的自由;  

3)信何派的自由; 4)何时信的自由。  

2.基本内容: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等于社会主义)相适应。  

考点三十一:[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和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考点三十二:[A]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基本权利和义务  

1.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2.基本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考点三十三: [B]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原则:  

1)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2)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3)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4)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5)集体协作; 6)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7)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3.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联合国也有局限性。  

   

考点三十四:[A]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作用: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军、环境保护,保障人权、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考点三十五:[B]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一个国家的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阶级的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则可能引起摩擦和冲突。  

2)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家力量又叫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国家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考点三十六:[C]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1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安全利益(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利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经济利益(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  

2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3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措施  

1)坚定的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3)必须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从公民角度来说,我们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考点三十七:[A]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主题:和平与发展。  

1)和平问题:  

①含义: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②正确认识战后世界的和平局面:战后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当今世界仍不安宁。  

2)发展问题:  

①含义: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②正确认识战后世界的发展状况:战后世界经济出现大发展,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2.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3.解决措施: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考点三十八:[A]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1.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  

2.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当今国际形势三大突出特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  

3.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421世纪相当长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5.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意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考点三十九:[A]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1.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原因:  

1)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增强综合国力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3.要求:  

1)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2)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考点四十:[B]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考点四十一:[B]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①含义: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②主要表现:(七个不)不屈服、不允许、不依附、不结盟、不联合、不歪曲、不干涉。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  

①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②联系: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生活》考试说明解析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