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学校德育>>正文内容

关于新形势下的中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自实行全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已逐步进入特殊的转型期,即由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全面建设市场经济时代的过渡期。如今,以电子网络化为首的尖端高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浪潮使世界瞬间万变,生活节凑空前加快,各种陈旧的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崩溃,迅速形成了一股股新的思潮,并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乃至思想意识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生的价值观也深受影响,并发生了一系列足够让我们警醒的变化。问题的出现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反省德育模式、方法等诸多环节。笔者拟就中学生在新形势下的价值观方面出现的不良取向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
  
  一、新形势下中学生典型的不良价值取向
  
  (一)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趋向。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主体体现肯定是货币的社会价值,也就是约定俗成的金钱的利用价值。在经济社会里,除了道德范畴以外,金钱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几乎也囊括了生活的全部,乃至人生的价值。诸如“有了钱就有一切”、“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至上”等言论、观念都反映了金钱的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显然这是拜金主义的泛滥所致。它的危险在于强调物质层面而忽略精神层面,容易诱导人们偏离道德准绳,从而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损害社会风气、其他人的合法权益乃至国家利益,比如为了钱而犯罪。中学生缺少社会阅历,容易受到这类世俗观念的危害,从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而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到同学交际中的势利行为等诸如此类的现象,都是金钱至上的思想意识在作怪。显然,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各种社会思潮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直接反映着社会价值观。市场经济肯定了市场主体的利益需求,激发了个体追求正当利益的积极性。这些在给经济带来复苏和振兴的同时,也可能诱发中学生产生功利主义思想,甚至树立利己主义的观念,使中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二)享乐主义的影响。
  市场经济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启动、同步发展,由于“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到位,没有做到与经济建设同步前进。因此,在生活中,中学生感受更多的是物质的不断丰富和消费的日益加码,在不知不觉中注重了经济利益获得和自身享受满足,从而使金钱拜物、享乐主义等消极观念在中学生头脑中滋生暗长。那些攀比奢侈、浪费物品等现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
  (三)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潜移默化。
  市场经济建设必须有健全的法律作为保障,而法制建设则是一个逐步健全、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必然导致市场经济在运行中会出现一些漏洞,使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一些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现象极大地影响着中学生对劳动意义的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理解。现在,不少中学生对待劳动问题就表现出非常消极的态度。
  毫无疑问,市场经济体系的自身完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心智尚处在发育过程中的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初中生要从纷繁的现实世界里选择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是很难不出问题的。
  
  二、如何矫正中学生的不良价值取向
  
  (一)依赖国家自身建设调整,营造一个纯朴向上的社会环境。
  教育尤其是德育,社会环境的优化特别重要。“孟母三迁”的千古佳话就是一个例证。我们要寄希望于国家的自身建设与调整,力争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纯朴向上的社会环境。国家是宏观的强力机构,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显然依赖于它的力量。对年轻幼稚涉世不深的中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很大负面影响的因素必须予以铲除,有关部门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铲除野蛮、愚昧等一切不文明行为滋生的土壤;加强法制建设,严惩一切利用各种卑劣的手段勾引、诱骗年幼无知的学生的犯罪行为;加强党风建设,促进民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明是非,正视听,净化中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使中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
  青少年学生处于从童年向青年,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发展过渡时期,此间他们的价值观虽然还未真正形成,但是相对模糊的价值取向、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受家庭父母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中也日益显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家长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因势利导,潜移默化,从而优化家庭教育的环境,使学生在学校德育的主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强化切实有效的学校德育。
  首先,学校要确保素质教育中德育先行的主导地位。从措施上要总体规划德育工作,把各类学科的课程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调整学校德育工作内容,主动向学生介绍市场经济知识和发展规律,加强正面教育。
  一方面,学校要在德育工作中引入创新机制。从德育工作模式到德育内容乃至具体实践,都可以多元化尝试,不断提高学生进行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自我调节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良好的、活泼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操。校园优美,师生举止文明,布置井然有序,对净化青少年的心灵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另外,学校要与家庭、社会保持充分联系,了解情况,互通信息。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举办讲座,正确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使学生始终处在健康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之中,使广大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操的陶冶,在日积月累中得到理想的升华。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