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高考政治主观题审答思路方法例说

参加高考阅卷,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考生在解答政治主观题时,回答的内容,往往超出题目规定的知识范围。也就是说,其作答内容与试题的参考答案相去甚远,出现了“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显然,这种答案的得分是不会很高的。
  仔细审视这部分考生的答案,我们发现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考生在审题时,没有能够审透题目所给的材料或题目的设问,没有抓住材料或设问中所包含的显性或隐性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标出”解答问题大概的思维范围、方向以及调用的知识板块。
  为帮助同学们克服上述现象,笔者结合部分高考题谈谈分析和回答主观题要注意的问题,期望能对考生答好政治主观题有所裨益。
  
  一、审透设问,抓住思维的“标尺”
  
  以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34题为例。
  材料二: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2007年我省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得到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吞食了农产品涨价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与此同时,因食品等价格上涨,农民生活成本在增加,消费额在增长,实际购买量下降。同年,苏南、苏中、苏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6989元、4784元和3534元。
  (1)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省农民生活消费状况。
  (2)针对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
  
  [思路解剖]本题考查的考点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考点内容涉及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影响价格的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结构”等考点,也涉及第二单元的“生产与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等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也要求考生能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考查的能力要求还是较高的。
  
  第1个设问中有三个重要信息:“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生活消费状况”。如果从教材理论角度回答农民生活消费状况,则需要从教材上“农民的收入和支出”、“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物价变化影响消费”、“收入差异影响消费水平”等多角度回答这一问题。但把这些方面与题目材料内容结合后可以看出,材料中仅仅从农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长、农民收入受影响使其消费压力加大、江苏省不同区域消费水平有差异等方面涉及农民消费水平问题,即只需从题目材料涉及的上述方面作答,从而排除了“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物价变化”等角度。再按照“简要概括”的语言表述要求,作答时要简明扼要,不能拖泥带水。
  第2个设问中也有三个关键信息:“针对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是要求答出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措施,这需要考生先回顾教材中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从经济生活角度”是知识范围要求,考生须从经济生活角度回答;“针对材料”是要求理论与材料相结合,要结合材料找出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或影响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从这些角度答出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措施。
  
  [参考答案](1)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在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幅。食品等价格上涨增大了农民生活消费压力。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民的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2)继续贯彻富民优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让农民能更多地分享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方法总结]以上两问在分析时所列举的关键信息,和其他主观题的设问所给的关键信息一样,是考生调动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标尺”,这些“标尺”也是限定考生思考问题和调度知识的“框框”:它或限定考生思维的方向,或限定考生要运用的知识的模块和范围,或限定考生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要求,或限定回答时要坚持的原则(如理论联系实际或材料等)、必需的能力等。抓住并理解了这些关键信息,就在回答时抓住了思维和知识的“标尺”,就能保证思考方向的正确性、作答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否则,易出现思维上的信马由缰、不着边际,答出的内容“离题万里”的现象。
  
  二、挖掘隐性信息,防止角度遗漏
  
  以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35题为例。
  为调整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和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网上公布,约155万网民参加了民意调查。经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国务院于2007年12月16日正式颁布了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1)有人说,政府在颁布该办法前广泛征求意见,没有必要。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说法。
  (2)上述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思路解剖]第1个设问由一个观点和一个具体的要求组成。就后面的具体要求而言,考生必须抓住两个方面的信息:其一,“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这是一个知识范围要求,考生作答必须运用规定范围内的知识;其二,“评析”,这要求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就观点“政府在颁布该办法前广泛征求意见,没有必要”来说,考生作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即判断此观点的正误,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考生要答出观点的不科学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多数考生在回答这一点时仅仅答出“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颁布办法前广泛征求意见有利于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这一层意思,而对于“公民参与决策的必要性”这一角度则没有涉及,结果是因作答内容缺少一个角度而失去一半分数。(第2问较为简单,此处不再分析)
  
  [参考答案](1)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参与民主决策是公民的权利。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政府履行其职责、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可以增强公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方法总结]从设问来看,“政府在颁布该办法前广泛征求意见”明确告诉考生这是政府在开展活动,活动的主体之一是政府,故应该评析开展征求意见的活动对政府的必要性;但同时征求意见的对象“公民”也隐含在这一角度之中,这从题目材料中“听取和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和“155万网民参加了民意调查”这些信息里也可以得到验证。这要求考生在分析时要能挖掘出设问中的这一隐藏的信息,作答时也要从公民参与征求意见活动的角度,说明公民参与征求意见活动的必要性。
  评析题这一题型考查的是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其基本要求之一是思考问题要全面。这要求考 生要仔细分析题目,既要全面分析题目的材料,又要全面分析题目的设问;既要抓住题目中的的显性信息,又要挖掘出题目中隐性信息,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地思考和回答问题。
  
  三、言之有“据”,正确给出“措施”或“建议”
  
  近年来,在高考政治试题中,“怎么办”或“怎么做”类问题(俗称“措施类”问题)的考查已经成为高考题的一种常态:几乎每一年的高考政治试卷中,都有此类试题。仅就2008年高考试卷而言,几乎各地的政治试卷都考查了“措施类”问题。如广东卷第41题第3问: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江苏卷第34题第2问:针对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宁夏卷第39题第4问: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提出政府在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天津卷第39题第10问:结合材料五,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海南卷第24题第2问:如果企业不执行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全国卷Ⅰ第38题第1问: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这些问题,一般都是要求考生为政府、企业、劳动者、消费者等提出“建议”或“措施”,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既能考查考生的收敛性思维,更能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说,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掌握措施类问题的审题和答题方法非常必要。
  下面以2008年广东卷第41题第3问为例说明这类题的审答方法。
  注:从贸易方式看,2007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材料2: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2008年4月1日的1:7.02,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3.4%。
  材料3: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4:自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对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凡条建议。
  
  
  [思路解剖]考生在分析本小题时,要想使答案内容符合命题者的意图和要求,在作答时绝不能机械地照搬教材中的理论或从党和政府的文件中摘下一些时髦的观点作为“建议”内容,而是要从题目材料中挖掘有益于提出“建议”的信息,并回顾教材中能促进企业发展的知识或理论。我们把本题分析的情况列表如下:
  再对照一下本题的答案以更好地理解上述思路:作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由生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转向生产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产品。②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用品牌优势取代廉价劳动力优势。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④掌握和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原则,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⑤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应对国际市场风波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问。⑥开发和拓展国内市场,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⑦如果生存压力太大,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企业转移到要素成本低的地方谋求发展。
  
  [方法总结]从本题可以归纳出“措施类”问题的一般解法:考生解答“措施类”问题时,绝不能自己随心所欲地组织答案内容,而是作答内容必须言之有“据”:一是依据教材理论(考点内容),二是依据题目材料,并选择上述两个“依据”的结合点作为“建议”或“措施”的切入角度,这样所提出的“建议”或“措施”才能符合题目的要求,所答内容才能与参考答案保持一致。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