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常识>> 第八课>>正文内容

入世“后过渡期”的过渡思路

中国加入WTO已经整整三年,而距我国承诺的最晚开放时间六年刚好还剩三年——我们已经迈进入世“后过渡期”。

入世三年,人们发现“馅饼”没有从天而降,“妖魔”也并没有冒出来,有人说,入世似乎不过如此。

世贸专家提醒我们:在“后过渡期”的三年里,经过前三年适度保护的产业领域将陆续到达“入世”承诺的终极目标;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前三年的经验教训,准备迎接更加严峻的挑战。

主要行业的主要问题

农业:总产值稳中有升 农产品贸易摩擦不容忽视

三年来,中国农业总产值稳中有升,2002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931.5亿元,较2001年的14462.8亿元上升4.9%。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870.1亿元,较2002年有所下降。虽然中国农业总产值有所增长,但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很难与国外竞争,因此,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今后仍将面临挑战。

三年来,农产品贸易稳步发展,贸易顺差逐步减少。2002年农产品贸易额为305.9亿美元,同比增长9.6%,农产品贸易顺差为57亿美元。2003年农产品贸易额达到403.6亿美元,同比增长31.9%,贸易顺差为25亿美元。2004年1-10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18.3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农产品贸易格局由上年同期顺差13.6亿美元转变为逆差54.9亿美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各国对农产品贸易保护程度有加,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遭遇的贸易壁垒不容忽视。近几年来,日本经常设置歧视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限制中国动物源性食品进口以及中国有关转基因生物进口管理条例引发争端等都值得重视。

纺织业:生产和外贸高速增长 需加强配额取消后的出口自律

三年来,中国纺织品和服装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对外贸易均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纺织品和服装全年实现总产值10194亿元,同比增长15.5%;出口617亿美元,增长15.9%。2003年,纺织品和服装持续了2002年的高速增长,全年实现产值12149.1亿元,同比增长20.75%;出口额达到804.84 亿美元,同比增长27.72%。2004年1-11月,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达到884.45亿美元,同比增长22.0%。

2004年12月3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将给予中国纺织品制造商带来机遇,但是中国企业不可将配额作用过分夸大,造成一种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增长就是靠取消配额来实现的印象。同时,中国出口企业应该加以自律,不要在短时间内造成对进口国市场的重大冲击,以免其他国家以其他类型的贸易壁垒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另外,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纺织品出口现在还是处在价值链的低端,需要提高中国纺织品的价值含量。

汽车:保持产销两旺 需警惕盲目投资

三年来,中国汽车市场一直保持产销两旺的状况:2002年全国累计汽车生产和销售分别达325.12万辆和324.81万辆,分别较2001年增长38.49%和36.65%。2003年全年国内累计汽车生产和销售分别为444.37万辆和439.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20%和34.21%。2004年的汽车市场,虽然与入世前两年的喷井行情无法媲美,但依然保持产销两位数的增长。2004年1-11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66.58万辆和458.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6.8%,产销量均已超过2003年,预计全年将超过500万辆。

对于汽车产业,需要注意的是汽车产能的过剩。入世三年来,中国汽车进口大幅度增加,全球汽车产量过剩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中国,到201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如果到那时中国汽车没有形成较好的销售环境,汽车生产销售不出去,将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汽车产业,一方面要培育市场销售环境,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一方面需要警惕汽车产业的盲目投资。

钢铁:是大国而非强国 警惕高温虚热加快结构调整

2002年全国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分别为18155.2万吨和19218.3万吨,年增长率达到20.3%和18.9%;2003年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分别为22011.5万吨和23581.6万吨,增长率分别为21.2%和22.7%。2004年1-9月,钢铁行业累计产钢和成品钢材19415.1万吨和21391.83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21.6%和22.8%,仍然呈现高速增长。

在经历了钢铁业投资的高温虚热之后,2004年钢铁投资总体已经降温。从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04年第一季度完成投资334.95亿元,同比增长107.2%;而1-9月全行业完成投资1353亿元,同比增长40.4%,其中2004年9月钢铁行业固定投资同比下降1.9%。但是这依然不够,需要防止引发新的投资热,注意警惕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大产能的情况反弹。

虽然钢和成品钢材生产三年连续高速增长,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仅仅是钢铁生产大国而不是钢铁强国,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装备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钢铁投资过热大都是低附加值的长线产品存在投资过热的现象。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迫切问题就是需要加快结构调整,要从满足国内需求转向国际化分工、产品供给国际化大协作。

外资银行:逐步进入中国 国内银行呆坏帐问题亟待解决

截至2004年10月底,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内地设立了204家营业性机构;此外,外资银行类机构在内地还设立了223家代表处。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5533.9亿元人民币,约占内地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外汇贷款占内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外汇贷款总额的18%左右。已有105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61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13家外资银行获准在华开办网上银行业务;24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业务;5家外资银行分行获准开办QFII托管业务等。到2004年年底,开放经营人民币的城市达到18个。

在与外资银行激烈的竞争面前,国有银行的呆坏帐问题亟待解决。国有银行由于长期的粗放型运营,导致呆坏帐比率过高。2002年上半年,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额的25%,而北美最大的100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才0.96%,欧洲最大100家商业银行和日本73家商业银行的这一比率分别为2.73%和5.99%。目前,在华外资银行贷款总额已达2674.16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仅为1.3%。

保险业:服务依然保险 全面开放后中资还须自强

截至2004年12月9日,共有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75个营业机构(含筹建)。其中寿险公司23家,产险公司14家,再保险公司3家,另有5家外资保险中介公司在华设立了营业机构。其中12家机构是中国入世以来批准的。124家外国机构设立了187家代表处,而中资保险公司数量仅有77家,在华外资保险公司数量已超过中资保险公司。

虽然如此,在短期内,外资保险公司不会对中资保险公司带来较大的冲击。因此在保险市场中,外资保险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目前只有不到5%。在产险方面,国内正式运营的外资产险公司达14家,数量上已经超过中资产险公司,但其市场份额只有1.1%。2004年12月11日后,对外资保险公司取消了地域限制和经营业务范围的限制,虽然对中资保险的冲击不大,但是中资仍须谨慎自强,最需要把握的就是吸引人才和提高服务质量。

电信业:服务经受住了考验 须审视自身的发展模式

2002年中国电信业务总量完成505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电信业务收入完成4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达4.21亿户。2003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达4610亿元,同比增长13.9%;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32亿户。2004年1-11月,中国电信收入达到4755亿元,同比增长13.2%;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13亿,移动电话总数达到3.3亿,电话用户合计6.4亿。

在中国电信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电信业的那种高投入、收入与利润之比较低的发展模式。中国电信服务业长期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境地,在中国电信服务业用户迅猛增长的同时,平均用户收入水平不断下降。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的平均用户收入分别由2001年的79.4和116.7下降到2003年的75.9和76.3。

2005将遭遇反倾销高潮

三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一年上一个台阶,由第六大贸易国上升到第三大贸易国。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6207.85亿美元,同比增长21.8%,成为第五大贸易国,贸易顺差303.53亿美元,同比增长34.6%;200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进一步增值到85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成为第四大贸易国;贸易顺差为255.4亿美元,同比下降16.1%;2004年1-11月,中国进出口总额据海关初步统计,2004年1-11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0383.8亿美元,同比增长36.5%,将成为第三大贸易国,贸易顺差208.4亿美元,同比增长5.7%。

在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外汇储备也获得较快增长,已由2002年1月的2174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9月底的5145.38亿美元。

由于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中国逐渐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自加入WTO到2004年11月底,国外共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137起,涉案金额约35亿美元。其中调查个案涉案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共6起,其中4起由美国发起,计18.54亿美元;2起由欧盟发起,计4.46亿美元,合计约23亿美元,占同期反倾销案件涉案总金额的65.7%。伴随案件数量的增长,国外对我反倾销的行业和产品也逐步呈现多元化。截至2004年11月底,国外共对我约4000种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五矿化工、机电、轻工、纺织、食品土畜等多个行业。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纺织品等已逐步成为国外对我反倾销的热点。

从目前中国的经济机构、产业增长、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高峰可能是2005年及以后的一段时间,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到2005年,根据中国的入世承诺,大多数中国企业都有外贸经营权,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在中国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毫无疑问会达到一个新的高潮。而中国的多数企业在这两三年时间之内,很难采取品牌竞争,仍然进行价格竞争。由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上,最后必然会带来国外的反倾销限制,这是很可怕的,值得关注。第二,虽然从2000年以来,中国的企业已经开始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但是产品的升级换代是有周期的,所以中国制造业产品升级换代的高峰,实际上也是大致在2005年左右,届时很多产业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生产能力,那时我们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内市场去解决,必然需要国际市场。第三,到2005年,整个WTO协议的实施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关键点。那时全球关税、非关税都要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本身也大大加剧。在整个新的贸易自由化水平的基础之上,大家肯定都在打价格战,这个时候对我们的反倾销可能才真正达到高峰。第四,进一步完善自我约束的出口机制、出口秩序还需要一个过程。

加快改革提高应对能力

1、 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行政能力建设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羁绊,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承担起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的任务,打破地区、部门分割和封锁,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管理体系,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规范。

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加快政府行政能力的建设,提高管理经济的效率,提高对经济全球化驾驭的能力。要求政府能够对新的贸易环境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估,通过完善立法以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整顿外贸秩序以规范企业的出口行为。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合作的谈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外经贸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各产业的竞争力

从三年来的经济增长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增幅较高,中国三次产业间的结构还不很合理。今后,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引导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重视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支持机制。在政策引导过程中,将各个产业的调整放在三个产业协调、共同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审视和定位:继续降低农业的比重;降低制造业的比重;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

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不仅仅表现在产业间层次上,还包括各产业内部的调整,提升各产业的竞争力。

3、 认真学习WTO规则,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虽然在入世前以及入世初期,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对WTO知识进行了大量的培训,但是对WTO的基本规则的了解还不够,特别是地方政府官员和中小型企业。在地方政府上,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与中央政策不一致,不能按照WTO的基本规则行政,囿于局部利益等因素,中央政府制度的政策在地方难以有效地实施。而依然存在中小企业不按照市场规则办事,没能积极地配合政府工作。

4、 用国际化经营规避反倾销

为有效地防止国外对中国进行反倾销,企业首先要根据国际上产品销售的新特点进行规避:第一,全球化程度越高的产品,越难遭到反倾销,因为最后产品的归属问题很难解决。比如计算机、汽车,都是比较典型的全球化产品,所以很难看见欧美、美日之间的汽车反倾销。第二,技术含量越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越少遭到反倾销,比如专利技术产品肯定很难遭受反倾销。这也给中国企业特别重要的启示,就是要充分地跟踪、关注自身产业发展的前沿,将相关专利技术、知识产权成果为己掌握,提升自身产品的档次,提升全球化程度。因此,要有效地规避反倾销,首要的就是要进行国际化经营,要把产品的价格链条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 张汉林 李杨)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贸易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