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经济常识>> 第五课>>正文内容

教案:国民收入的分配

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含义;掌握国民收入的实际用途;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相互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作风。
具体要求:
1知识要求:识记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含义
2能力要求:理解提高国民收入的重要意义以及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3觉悟要求:树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作风
二 教学重点: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三 教学难点: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四 教学方法:
阅读法 提问法 讨论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经济?经济活动由几个环节构成?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经济的含义,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点明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经济活动四个环节中的第二个环节即分配的相关内容。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一 国民收入的分配
(学生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并思考):
①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含义
②二者有何联系?
(学生阅读回答问题后教师讲授):
1 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
(1) 社会总产品: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
(2) 社会总产值: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形式。
(二者的联系): 物质(实物)形态(式) 社会总产品
(使用价值)
各生产部门生产的 品总和的两种形态 二者是统一的

价值形态(式) 社会总产值(货币表示)
(3)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C+V+M
(教师分析):

①在生产过程中已消耗的并已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
②劳动者新创造的为满足自己及家属生活需要的价值(V)
③劳动者新创造的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M)
2 国民收入
(学生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并思考):
①国民收入的含义?
②使用这一经济指标有何意义?
③如何增加国民收入?其根本途径是什么?
(学生阅读回答问题后教师讲授):
(1)国民收入的含义: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
相应地,国民收入也存在两种形式:
实物形式=社会总产品—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净产品
(使用价值) (一年内) (同期) (新增加的产品) 消费资料
国 民 收 入
价值形式=社会总产值—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净产值(V+M)
(货币形式) (一年内) (同期) (新创造的价值)
(2)使用这一经济指标的经济指标的意义: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3)提高国民收入的途径:通过增加劳动者数量、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都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但其根本途径是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3 国民收入的实际用途
(学生阅读课文第5~8自然段并思考):
①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是什么?
②积累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③消费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后教师讲授):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1)积累部分的内容:即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个方面的内容。
例如:扩大再生产的具体体现有:建工厂、修铁路、公路、开垦土地、兴修水利等等。这是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积累的主要内容;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的有:修建学校、医院、剧院、公园、广场、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等;
社会物资储备的有:为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所需要的物资储备,如我国1998年抗洪救灾调集的救灾物资。
(2)消费部分的内容
消费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个方面的内容。个人消费,即劳动者及家庭的消费,这是维护自身及家庭成员的生存、发展和繁衍后代而对生产资料的消耗,是主要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是通过人的货币收入,自由选购商品和劳务,使个人及家庭的消费需要得到满足。
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等。例如,学校、医院、广场、公园、图书馆、环境保护等公用事业方面的物质消耗。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教师强调):在公共消费领域中,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仍属于积累部分,这些基本建设以外的物质消耗才属于公共消费。例如,建设一座学校属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是积累的内容,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物质消耗,才属于公共消费。
4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
①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怎样?
②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讲授):积累和消费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积累和消费的一致性
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又是提高消费水平的物质基础;消费也可以刺激、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劳动热情,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积累的扩大。
(2)积累和消费的不一致性
积累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事业,积累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而消费代表经济活动参加者的个人利益、社会的当前利益。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一定的,假如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那么消费部分必然相应地减少,意味着消费水平低,则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降低生产发展速度,影响积累的增加。另一方面,消费部分过多,或者对生产成果“分光吃净”,积累过少或者没有,就会导致扩大生产没有后劲,最终也会对消费水平提高不利。所以说,二者的关系此消彼长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一对矛盾关系,那么,又应如何处理二者的矛盾呢?
(3)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教师提出问题“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切好”反映了什么经济常识的道理?
①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使积累和消费部分都有所增长
前面已分析过,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而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不能偏废其一,积累的最低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最高限是保证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有所提高。积累的最低限就是消费的最高限,积累的最高限就是消费的最低限。为了使二者都能增长,只有通过增加国民收入这一途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片面地强调高积累,低消费,一种是只看到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提倡不切实际的高消费。
②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都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所谓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就是在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两部分的价值形式。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消费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消费资料相一致。否则,将不利于生产和人民生产水平的提高。这实际上是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提问:)如果积累基金大于或小于生产资料和消费基金大于或小于消费资料,将会出现什么的后果?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授):(详细见课文第五页分析)
③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思考以下问题):
Ⅰ 国家为什么必须要有一定的积累?
Ⅱ 企业为什么必须要一定的积累?
Ⅲ 在国民收入分配的同时,还要考虑个人的利益?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是从局部与整体之间,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 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国家要有一定的积累,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兴办大事,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 作为企业,也必须有一定的积累,才能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发展的后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但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又要充分考虑到劳动者个人的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从经济发民展中真正得到实惠。
综上所述,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关系的三个原则说明了,国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志收决定,而是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
(课后讨论,见课文“想一想”)
如果消费资料的数量不增加,而货币工资水平不断升高,会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讨后教师总结):这实际上就是说消费基金的增长超过消费资料总量的增长,其后果至少有两个:一是消费资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可能引起通货膨胀,使经济秩序出现混乱;二是由于社会成员之间货币工资增长的幅度不同,导致一部分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收入差距扩大,从而出现社会不稳定。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国民收入,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国民收入是新创造的财富,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一个基本指标
②国民收入是由全社会的劳动者创造出来的
③国民收入大于国民生产总值
④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值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余下部分
⑤对于社会总产值来说,国民收入是“净产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增加国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是( )
A增加劳动者的数量 B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强劳动强度
C减少生产成本 D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3“一要吃饭,二要建设”这句话说明了( )
A必须把消费放在第一位,积累放在第二位
B积累和消费是根本对立的
C积累和消费的辩证统一的,必须统筹安排
D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1C 2D32C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财政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