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常识>> 第五课>>正文内容

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的比较分析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明年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是中央作出的加强宏观调控的新的重大决策。这也意味着,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良多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稳健的财政政策将取而代之为中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从“积极”到“稳健”,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变化,但其中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所谓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如同工业政策、农业政策、贸易政策、货币政策等一样,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调控经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区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曰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的财政政策或曰稳健的财政政策。本文仅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作对比分析。

一、含义不同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在总需求不足、经济紧缩或经济偏冷时,通过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使经济回升,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减税、增大政府开支进而扩大赤字来实现的。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介于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通过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有助于抑制和消除通货膨胀,达到供求平衡。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税、减少政府开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方式来实现。)之间的。它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有松有紧、松紧适度,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不会产生明显的扩张效应或紧缩效应。一般地讲,如果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时,国家可以通过中性的即稳健的财政政策来继续保持这种平衡。

二、背景不同

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一是从东南亚一些国家开始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亚洲和世界经济,我国的外贸出口及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影响;二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总供给水平逐渐提高,产品供给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明显出现了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乏力的迹象。面对这种从未出现过的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地作出了实施以增发国债,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主要内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

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比较,现在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根据专家预测,明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流动继续加快。这对我国加大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都是有利的。从国内的情况看,某些行业如钢材、水泥、电解铝等开始出现投资过热现象,引起部分物资如煤、电、油等供应及运力紧张。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有所抬头如不及时予以遏制或控制,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水平同比上涨5.2%,只比上个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已经连续3个月超过警戒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三季度则增长了13%,其中后几个月还有增幅扩大的趋势,9月份甚至达到了14%。为此,国家陆续出台了包括紧缩银根、限制重点行业投资、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而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转型退出,货币政策执行的效率势必将被大大削弱。但同时对一些消费热点,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和企业,以及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如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农村教育卫生等还要继续给予支持。

事易时移,与时俱进,中央作出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以代替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的,它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三、措施不同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核心是以增发国债,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1998年就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到2003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中央实施了“西部大开发”,除此之外,为了鼓励出口,国家提高了一些出口商品的退税率;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清理并基本取消了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为了刺激消费,数次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公教人员工资;多方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等等。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其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其主要内容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减少国债发行规模。推进改革,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资金安排上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投入要退下来、压下来,对农业、社保、环保、农村教育卫生、计生、科技等薄弱环节,要继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努力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推进改革,就是适当调整国债投资规模腾出一部分财力,用于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的改革创新。包括财政自身的改革和继续推进教育、社保、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改革。最后,就是还要增收节支。要严格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严格控制减免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要严格控制支出增长,控制一般,保证重点,精打细算,将钱用在刀刃上。任何单位都要节俭,决不能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花钱。

四、影响不同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1998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保持较高的增幅,外贸出口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物价稳中有升,而且上涨远远低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各种基础设施的加强还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1998年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开始,至2003年6年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测算拉动形成投资总规模3.5万多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的赤字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近三年来赤字规模连续三年突破3000亿元,2002年及2003年财政赤字连续两年达到3198亿元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个并列的高峰。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曾指出,通过政府投资的拉动,最终刺激民间消费和投资需求,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初衷。在过去的5、6年里,积极财政政策为GDP的增长贡献了将近两个百分点,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初的积极财政政策,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经济形势的总体面貌。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出来。目前我国已经累积了2万多亿元的国债规模,财政整体风险正在提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林跃勤指出,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看,扩张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常是一种临时性反经济周期的手段,如果长期实施,则在带来积极成果的同时难免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运用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刺激经济增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和转型问题。

虽然稳健的财政政策刚刚开始实施,我们还看不到效果,但是我们可以理性的推测出由于稳健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对财政政策刺激作用的瞬时放弃,而是在长期中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赤字财政的依赖程度, 将中国经济增长引领到更加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来。而稳健财政政策的适时推出避免了中国经济陷入赤字漩涡的风险,有效保障中国经济增长的安全性。

总之,只有符合实际的财政政策,才是适当的财政政策,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公平分配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基本目标的实现。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财政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