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优秀教师>>正文内容

肖远骑:远骑的足迹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名师简介:肖远骑,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曾任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副局长,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也许常有这样的时刻,我们会在疲于奔走的人生驿路上驻足回望,看看身后留下的足迹,情不自禁地激情上涌:是依恋?是欢快?是叹息?冰心老人说得多好啊,“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鲜艳,然而当初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正是这富有人生哲理的名言,成了我人生道路上催我向上、促我奋进的精神食粮,激励我留下一串串远骑的足迹……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贫寒的家境和拮据的生活伴我度过了孩提时代,兄妹八人,就我读完了高中。那时,我听的最多的是父亲的一句话:“好好读书吧,将来有点出息。”我懂得这句话的背后是全家人对我的希望,我用心读书不能辜负他们美好的憧憬。小学两次跳级,全村人都说我聪明。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后,我留校做了教师。幸运之神落在我的身上,恢复高考制度第一年,我成了全乡惟一考上的本科生,踏进了大学的校门,在乡邻的夸赞声中,在父辈期望的目光中,我放飞自己心中美好理想,立志学好知识,做一名更加出色的中学教师……

摸着石头过河

    那是1982年的春天,我和许多有志青年一样,迈出大学的校门,像第一次跳离枝头的小鸟,追逐着前辈的羽翼,尽情地幻想能展翅翱翔。那时的我,多么自信,总认为读了几年书,论学识,虽不是满腹经纶,也还算是学有专长,论表述,虽不能口若悬河,也还至少是口齿清楚。有了这两点,还怕教不好书么?退一步说,中学语文教材比较浅显,而且又有参考书,怎么不好对付?就是怀着这样盲目乐观的心理,我走上讲台,台下那一双双神秘的大眼睛望着我,他们是多么想从我身上学到知识本领。

    第一节课,我讲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校长来了,教研组长来了,他们坐在后面想听听新来的教师怎么样上课。课上,我从作者简况讲到重庆谈判的背景,从主席机场送别讲到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从挥手告别的动作讲到远镜头、特写镜头、慢镜头,直至讲到“定格”。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奔腾由之。一堂课我是全神贯注,课后还颇自信:教者讲得传神,学者听得入迷。

    晚上,清风徐来,校园点点灯火。校长走进我的宿舍,留给我一段话:“贵重的钟表在于准,分秒无误;恰当的教育在于适,适事、适人。教育要看对象,俗话说:‘摸着石头过河’。”老校长一席话犹如一盏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我心里明白了许多,是啊,我教的是初中学生,可不是大学课堂里那些做作品分析的大学生。教书育人,首先得了解教育的对象,了解学生,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教学要面向实际,“摸着石头过河”啊。可我知道“石头”在哪里?我摸着了吗?今天这一堂课,我全包下了,他们到底听懂了多少呢?他们的知识底细又怎么样呢?如此教下去,不是“醉汉赶车”吗?想到此,我鼓起勇气,向那明亮的教室走去,作为教海初航者,我要去探探“海”的深浅。

不跌不长

    记得我孩提时,踽踽学步,经常跌跤,旁边的大人见了,往往说一句:不跌不长。我在教育的征程上,因跌跤而留下的痕迹也不少。

一度,我热衷于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追求一个问题下去,学生“举手如林”的效果。那时我根本不考虑怎样把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引向实质性的知识目标,以致课上提问、讨论,热热闹闹,课后回顾,学生却并无所得,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1983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了教改的新课题,对此,我也一味强调学生要自学,总认为只要让学生知道了自学的好处,他们自然就能认真地学起来。结果试行不久,学生就厌倦了,两次试验,两次失败。我平心静思,并非“启发”的过错,“培养自学能力”也没有什么不好,什么原因呢?为了寻求答案,我认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懂得了自学毕竟是艰苦的思维劳动,没有学生自己的主动性,“牛不喝水强按头”效果是绝不会好的。

失败使我获得了一点启示,我面向实际,开始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1984年,我瞄准“课堂教学改革”这个突破口,以“诱发兴趣,开拓智力”为目标,改革课堂教学,着重研究如何“教”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迈进,从1984年起,我从研究如何“教”转变到研究学生如何“学”。尝试了“自读——讨论——点拨——探索”四段教学法,调动了学生自己读书的积极性,逐渐地,学生的读写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提高了,我的课也越上越好,得到同行们的称赞,并在县、市青年语文教师教学观摩评比中得奖。1984年,我带着教改的初步成果,参加了省教育厅、中语会召开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汇报了自己“面向实际,改革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语文教研》相继刊登了我的几篇教改体会文章。辛苦耕耘获佳果的喜悦,教改实践收成效的欢愉,使我忘记了疲劳,只觉得“不跌不长”,我们青年教师只要勤于吸取,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立志改革,是大有可为的!

教然后知困

    在大学读书时,教师常常开导我们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可真正体会到“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那还是在走上讲台以后。记得有一次教《木兰诗》,讲到最后两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便按书上的注解照本宣科: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就难辨谁雄谁雌了。讲完我还补充一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至此,自认为讲得很地道了。不料,一个学生理直气壮地反诘:“我家养了不少兔子,这个说法与实际不符。雌兔也脚扑朔,雄兔也眼迷离。”还有一次教《荷塘月色》,我刚把课文范读完,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家的池塘里就有荷花,荷花晚上是不开的,那‘袅娜地开着的’是荷花吗?”类似这样的教学情景,教学中碰到不少,于此我明白了“教然后知困”。

    教海无涯,学无止境。我自知浅陋,惟有不断进修学习才行。于是酷热的暑假,凛冽的寒假,便成了我系统读书、整理资料的良辰,在这一段时间内,我打“阵地战”,啃语法、修辞、逻辑,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研读特级教师的教学经验。平时教学,我打“游击战”,教到什么地方,就多看看与课文相关联的书籍。我懂得:语文教师的品位,在于他读书的层次。在我们的脚下,有一条滋养了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长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夸父在烈日下奔走,精卫鸟在蓝天里歌唱,嶙嶙魏晋风骨,巍巍盛唐气象,苏东坡月下把酒,声声向苍天发问,辛弃疾挑灯看剑,夜夜梦里点兵……教师应该多读书,在教学中和学生同步成长,和学生一起沿着历史长河的古道溯流而上,拾一块女娲补天的彩石,借一弯斜照汉室宫阙的冷月,折一枝渭城朝雨中的柳丝,带着学生走上精神之旅。几年来,教学的需要,始终像一条无形的鞭子,驱赶着我,使我充实,使我进步。我懂得,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航行的船,不能永远停在知识的港湾,而应当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上,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

科研常充电

    无数次问自己,教学究竟是什么?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思考一次陷于困惑,困惑又一次触发思考。

    思考的结果,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我理想中的教学应当是科学地再现求“知”与艺术地表现求“美”,进而使师生双方发展求“优”的完美统一。这是我追求的教学艺术境界。于此,我探究课堂教学艺术,努力形成一种实中求活、洒脱雅致的教学风格,努力让语文课堂高悬艺术的明灯,洞开学生心灵的艺术之窗,引导学生去鉴赏美、创造美。使学生少一分冷漠,多一分温情;少一分粗糙,多一分细腻;少一分庸俗,多一分浪漫;少一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多一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把每一节课当作一件艺术品,精思巧授,心存爱意,善待学生,师生之间心灵交融,满腔激情地讲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讲郭沫若的《炉中煤》、探讨鲁迅先生的《药》、探讨《胡同文化》,扫除传统课堂的沉闷,高扬人文的旗帜,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这种境界的语文课堂,诗意洋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着欣赏艺术的快乐。

    无论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是分管教学的副局长,我始终不忘总结教改成果,探究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在江苏工作期间,我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科研,先后开展了“以阅读为基础,以表达为手段,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农村中学语文教改实验、“大语文教育环境建设”的教改实验,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撰写的《论作文教学中立体思维的培养》、《论课堂教学机制》、《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鉴赏教育》、《论语文教学设计的策略》、《论语文教学质量的测定和评价》等系列文章先后在《中国教育学刊》、《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等刊物发表,在同行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教育科研给了我一把金钥匙,我先后参与了6个国家级科研课题“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的全面文明进步”、“21世纪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研究”等的研究,主持了两个省级课题“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依法治校程序性制度建设与执行”的研究,这些研究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来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后,我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生活语文”的教学实验,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倡导学生走进书本,走近名人,与大师对话,与名人交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学生听我的课感到轻松愉快。工作近三十年,我在教育科研的园地里不断耕耘,也有收获,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科研论文 150余篇,总计80余万字。

    我庆幸能有机会与大师、专家、学者对话,魏书生、钱梦龙指点迷津,朱小蔓、班华、裴娣娜等教授的热情辅导,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给我撑起了一方教育的蓝天。尤其是我刚进大学时王湛老师那种对中华文化的赤诚、对学生的热爱,使我受益终身!在宁波、太原、无锡、北京、延安,我给同行们讲《我理解的教育》、《我理解的课堂》、《我理解的课程改革》、《我理解的研究性学习》……每次讲学我都力争“未成曲调先有情”,“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说我能步入教育的神圣殿堂,得益于他们的指点,数十个春秋已逝,涌上心头的话语是:师恩难忘!师恩难忘!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愿我在中学讲台上能留下远骑的足迹!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