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专题复习]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看“三农”问题的复习

【背景材料】
  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003年1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村小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过上小康生活;继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农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使农村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教育、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角度分析或提示】
  一.从经济常识角度思考
  1.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关系国民经济全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说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差距主要在农村。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落后。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得多。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3.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发展产业化经营;五靠发展乡镇企业。
  4.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要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拓展农村的就业领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要面向市场;二是要发挥优势;三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四是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突出的仍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途径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从哲学常识角度思考
  1.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中央制定的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有结果,并将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用联系的观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说明“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说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目标,
  3.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说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
  三.从政治常识角度思考
  1.《政府工作报告》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具体部署是国家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同时应明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决定者是农户,政府不能包办。政府主要是搞好服务、搞好规划引导、搞好示范,总结推广经验,通过市场化为其提供一个宽松环境。
  2.从国家角度认识实现农村小康必须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3.坚持依法治国原则。要调动、保护、发挥好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关键是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要认真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农业法、草原法和新制定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依法促进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4.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说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如何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同步练习】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目标,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运用有关知识回答1—3题。
  1.从政治常识角度看,这一材料表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B.我国政府运用经济调节手段行使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
  C.中共中央在国家事务中行使最高决定权
  D.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2.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发展生态、安全农业。这说明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B.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C.中央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关系
  D.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3.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这说明发展农村经济必须
  A.坚持联系的观点
  B.坚持发展的观点
  C.按客观规律办事
  D.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说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差距主要在农村。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运用有关知识回答4—7题。 
  4.面对农村与城市在面貌上的巨大反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新增国债投资将向农村中小基础设施建设和“退耕还林”倾斜。这样做有利于①启动农村消费 ②减轻农民负担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④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5.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后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以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在这里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的支出属于
  A.个人消费     B.公共消费
  C.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D.享受性消费
  6.第5题的材料还说明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
  A.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B.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C.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D.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7.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体现的哲理是
  A.办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C.透过现象看本质
  D.认识来源于实践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来制定和修改了十一部关于农业与农村的法律,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农业法律体系。目前,中国已有十九部农业与农村方面的法律,还有一批法律涉及这一领域,中国农业与农村工作的主要方面已基本做到有法可依。回答8—9题。
  8.材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A.决定和规定国家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B.行使最高立法权
  C.行使国家立法权
  D.行使最高监督权
  9.材料还说明
  ①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②要调动、保护、发挥好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关键是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必须有坚实的法律制度基础 ④依法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材料一.我国十多年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年份 GDP(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恩格尔系数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1990 / 1510.2 686.3 54.2% 58.8%
2001 95933亿 6859.6 2366.4 37.9% 47.7%
  注:恩格尔系数是从消费结构反映生活质量高低的指标,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定律制定了贫困与富裕的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材料二.中国总体小康社会的十六项指标中,到二000年已实现十三项,但仅剩的三项未实现目标都直接与农村有关: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按一九九0年物价指数,在二000年底应为一千二百元,实际数字为一千零六十六元;全国人均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七十五克,但农民人均为七十克;全国仍有大部分县没有建成初级医疗保障体系。
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约占人均GDP的90%左右,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占人均GDP的3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9:1;2001年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只占全国的37.4%;虽然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已成为主题,但农村还有3000万人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虽然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并且致力于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但农村生产力仍比较落后;虽然全国人民的科技文化教育水平在提高,但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还是比较低,在4.82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仍占88%;
  材料三.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主要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综合材料1、2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3)材料三体现了政治常识的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B 6.D 7.B 8.C 9.D
  10.(1)说明近十年来我国居民收入迅速增长,我国到2001年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我国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差距主要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
  (3)我国政府行使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