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后进转化>>正文内容

“后进生”转化和“优秀生”培养同等重要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长期以来,学习困难、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被称为“差生”,再加上不守纪律,就被称为“双差生”。学生一旦被视为“差生”,在教师、同学眼中往往就是“嫌弃儿”的角色,他们在集体里往往不受欢迎,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其实,把学习有困难、成绩差的学生称为“差生”,本身就带有偏见,有不少“差生”虽然成绩不佳,但在其他方面有天赋,因此我们应称其为“后进生”、“待优生”。
  学校教育,要把“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秀生”的培养同等对待。可悲的是,目前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在评价体系中忽视了德育工作中“后进生”的转化,而大力提倡智育工作的“优秀生”培养,难怪老师们叫苦:“转化十个‘后进生’,不如培养一个‘尖子生’”。
  如果教师能够像培养“尖子生”那样,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后进生”,关心他们的成长,那么我们将会收到惊人的效果。
  2003三年秋,我接到了一个新班。高一下学期,我选了班里五名“后进生”实施我的转化计划,一学期后,他们改变了原来不关心集体、行动拖拉、学习无信心、得过且过等不良习气,能积极为班级服务,学习主动,成绩有所提高,其中还有两个学生分别在书法、电子琴比赛中获市级二等奖。2006年高考,一位学生上了本科线,一位学生上了专科线,其余三位上了高职线,因此,我坚定了转化“后进生”的信心,决心继续研究、探讨。
  我的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尊重人格.消除“后进生”心理障碍
  
  一般说来,“后进生”都有自卑心理,常常破罐破摔,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无所谓,他们在班级里形成一个封闭的、特殊的小团体,而且这一团体对学习好的团体往往带有敌视的情绪。班主任要把尊重他们的人格放在首位。提高认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意识到如果及时改正陈规陋习,发奋努力,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从而消除他们心理上的敌对情绪,化敌对为友好。
  
  二、多关怀.少责备
  
  传统的教育往往是批评多,鼓励少;责备多,关怀少。其实,要真正转化“后进生”,要用真爱动其心。有位教育家说:“当学生看起来最不可爱的时刻,恰恰相反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对“后进生”倾注爱心,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就能温暖他们的心,使转化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当然,爱也要讲分寸、讲艺术,而且要克服溺爱行为。
  
  三、关注能力差异,让他们逐步提高
  
  大部分“后进生”差的原因在学习动力方面,因而对“后进生”应针对其学习动力情况,激发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要针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采取“耐心+个别化教学”的策略,降低学习要求,逐步加深,以缩小“后进生”与“优秀生”的差距。另外,对表现差的学生应分段达标,逐步提高,切忌搞一刀切或要求过高。
  
  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
  
  作为教师或家长既要爱“优秀生”,也要爱“后进生”。爱“优秀生”,不必多讲,而爱“后进生”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因其难,我们就要首先解决教育者本身思想上的偏见,如果“后进生”中有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办?要看到学生成绩不佳或表现不好是暂时的,可能在某些方面有障碍。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在了解他们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去帮助他们,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他们的缺点,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果他们一旦挖掘出自身的“潜能”来,很可能是常人不可比及的。居里夫人、爱迪生、高尔基等人不都是当年被校方视为后进生而后来却成了誉满天下的英才吗?况且,学生的优和差关键在于教育制度、教育体制、教学方法、评价手段是否科学,而不在于学生本身。
  教师,要像关怀“优秀生”那样关怀“后进生”,如果我们能经常关心“后进生”、研究他们、帮助他们,那么我们的教学教育工作将会取得更显著的效果。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