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政治课题>>正文内容

《新课程高中政治素材的选择和使用研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高中课程改革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战略抉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分。通过《新课程高中政治素材的选择和使用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正确把握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与素材的选择和使用关系研究。一方面发挥促进我校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这一研究的开展,提高自身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反思意识,在行动研究中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的水平,进而推进课堂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并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增砖添瓦。新课程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要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需要的东西,课堂教学中就必须精选课堂教学的素材,并正确处理素材信息,把握正确的方式方法,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服务。教育是一种承载,教育改革承载着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愿我们的课题研究能给教育改革增添一些生气和活力。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依据及研究价值
依据:
1、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2、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3、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的导向无论其功能和价值,对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都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介入学生的发展,真正发挥素材选择和使用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引领政治课堂教学的健康前行。
实践价值:本课题首先解决教什么?围绕课堂教学的素材千千万万,选择什么素材为课堂服务是首先解决的问题。其次,解决的如何教。采取什么呈现方式和呈现原则,引领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和改革的不断进行,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发展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及目标
1、范围。该课题围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侧重于通过素材的选择和使用对政治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把人(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的第一位,以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目标。新课程下,如何发挥素材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与指导,提出改进的计划,采用适当的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素质。
(四)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
调查的方式:通过学生的书面材料,了解学生对现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认识,了解学生对不合理的课堂素材形式的厌恶和对新型课堂素材形式的喜爱。
调查内容:学生对平时学习的素材认识及态度情况统计,学生对现行高中政治课堂的喜恶程度分析,包含四项指标:A、真实性B、新颖性C、普遍性D、综合性。
调查程序:确定调查目的——拟定调查内容——编制调查问卷、设计问卷题目——实施——统计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2、行为研究法。
(1)研究前主要工作:
有意识地学习和搜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
(2)研究中主要工作:
相关政治课堂有效性的理论文章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自己有意识地关注政治课堂有关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并撰写有关课题研究论文。
课堂教学展示和相应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案例。
二、研究过程与主要活动
研究过程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建立课题的基本理念,形成课题研究的认识;选定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式;开展行之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
(一)建立课题基本理念
以自己所教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同时关注我校高中其他年级老师的教学并对其他学生给予相关的关照。
以课堂为中心的原则。以上原则贯穿于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使课题研究始终在正确、科学的轨道上进行。
(二)
确定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行动研究法
(3)实验法
(二)选定课题的研究途径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读书计划,撰写读书笔记


 


(3)撰写案例和相关论文


 


(4)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三、研究成果及分析
(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么认识政治这门课的课堂教学?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对政治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的理性和感性的并融,有效和有趣的兼得,激情和幽默并重,简约和灵性的和谐共生。本人撰写的《挖掘歌曲资源,回归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发表于全国教育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1期,《画话相映 画里有话》发表于全国教育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年第11期,《政治生活的拓展和延伸》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2009年2期专版。另外撰写的教育随笔《往事琐记》发表在《教育导报》2009年5月,《我感谢》发表在全国教育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5期等。
(二)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对教育现状的反思,对教育流派的借鉴,对教育观念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接受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
制定了评价好课的基本特征是“趣”“实”“活”“新”。其中“趣”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扎实;“活”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新”主要体现在教师有开拓精神,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常教常新,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在上述标准中,“趣”是前提,“实”是基础,“活”是关键,“新”是重点。
教师在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明确“三要点”。具体是指知识吸收点、智能开发点、思想教育点“,教师在备课时要从“三要点”去构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体系。知识吸收点是指政治学科本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智能开发点是指智力和能力的开发,作为高中生要具备基本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思想教育点,不仅仅指思想认识的提高,还包括兴趣的激发、习惯态度的形成,感情的陶冶、意志的锻炼等。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关系。
教学过程要展示“三个会”。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会”是指让学生学会、会学、会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事实依据和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通过独立的认知实践活动自己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和智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学生自己在学会过程中逐步掌握并积累必要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将学到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及学习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或生活情境当中,做到“活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真正意识上的“学会、会学、会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根本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书本知识问题化。鼓励学生质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讨问题。设置一些辩题,把教学推向高潮,在争鸣中明辨是非,课堂教学才有生机和活力。在讨论中找中心发言人,分小组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合作学习,回答问题,有思路,有方法,有亲和力,质量比较高。
教学方法要落实“六动、五保证”。教学方法中的“六动”是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动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说、写、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五保证”是指让学生有“保证的预习课本的时间、保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保证有质疑的时间、保证多向交流的时间、保证练习实践的时间”。教师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的过程,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与学的活动。为此,应杜绝“满堂灌”“满堂问”,下决心减少讲解与发问,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多问。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适应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启发式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协调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重视多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机结合。
教学手段体现“三化”,指形象化、情境化、现代化。现代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投影、录音、多媒体、幻灯、录象、计算机等,它们具备形象化、情境化的功能,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眼观其形,耳闻其声,身临其境,心通其情,从而更好地发挥各类媒体的辅助作用,确立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使学生更主动地发展。
教学组织形式提倡“三个分”。教学组织形式中的“三个分”具体是“分层达标、分组合作、分类指导”。其目的是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一刀切”的弊病,本着“鼓励冒尖,允许落后”的教学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要求我们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对“差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分组合作是当前课堂教改中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正视差异,因材施教,倡导合作,学生之间的交流多了,学生学得轻松,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分类指导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学习的具体内容的不同按照类别分组,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临时的学习小组,教师按照不同学生学习类型的小组给予响应指导。体现了开放式的教学特殊组织形式。
教学氛围要给予“两个重视”,具体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如“你的回答很完整,你的语言表达很清晰,你的逻辑思维很缜密,你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等”。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可分三种,讲述性语言、提问语言和评价性语言,教师重视对评价性语言的研究。社会上曾有这样的流行语,“说你行,就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这两句话在教学中同样适用,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会在学生的一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甚至一句话会影响终生。在课堂教学中,确立了“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人各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都可成才”的学生观,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的反馈中经常进行鼓励性评价,从而是学生树立了成功的信念,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某一特定过程或特定结果给予正确鼓励的话语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赞许,可以强化学生自信、自爱、自尊、自持的信念,增强成就的动机,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学生学习活动中成功的体验,会产生通过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再次体验成功的需要。
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尤其要把学生真正当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不断发展的完善的人来对待,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更应是学生的朋友,课堂上师生的平等对话,民主协商,教学相长。在课堂上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完善善待学生的错误,归还学生应有的自由选择的权利。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就是要解放学生,还学生自由,自由的时间,自由的空间,自由的心灵。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育|教学|学生|课堂|研究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