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智慧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把握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怎么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智慧之树茁壮成长,使之成为新时代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本人在全新的课堂教学设计中,用“质疑问难、激发创造”的教学理念进行探讨并加以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智慧?具体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精心设疑,恰当诱导,激起争论,引起深思,以激发思考的火花
  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近父母》时,为了引导学生自己理解代沟存在的原因,主动去化解这种代沟,在阅读前,笔者采取了侧面迂回的激疑方案,提出疑问: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小品表演:小明正在家玩电子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连妈妈叫他吃饭也没听到,于是,妈妈生气了,“啪”的一声把电源关了。
  问题: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有什么反应?
  大家在探讨中注意想一想,小明妈妈这个人的性格、脾气如何?她的一些做法是否合乎情理?
  这一设疑,学生果然把注意力放在小明的妈妈关电源上。一个学生说:“小明妈妈有爱心,但性情急躁,脾气粗暴。”“从哪些方面体现?”“她没有耐心教育孩子,反而把电源关了,这不近人情。”这时教师有意激他:“但是,这是小明不听话才造成的呀!”于是,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了。他们大胆地说:“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学是直接和妈妈吵架;有的是一声不吭,但觉得很委屈;有的则是和妈妈说:对不起,下次改过。哪一种反应好呢?”
  这种说法貌似有理,但能否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深入思考。一位学生不以为然地说:“可以给妈妈写封信,告诉妈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请妈妈原谅。也可以主动向妈妈问好,然后帮妈妈做家务。”
  教师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建议,为了把问题引向深入,又提出了疑问,“那么,小明如何化解母子之间的冲突,用什么方法沟通?”正是由于教师这样步步设疑问难,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二、要善于利用矛盾,提出疑难,吸引注意,以便在学生心中“引起思维的导火线”
  我们知道,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门扉的钥匙,有了矛盾,才能激起思维的火花。引用矛盾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笔者讲《走近父母》一课。
  讲课前布置学生周末回家参加一项“从头做起——我为父母梳次头”的亲子活动。
  教师:请大家把参加亲子活动的体验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告诉同学们。
  学生:我拿着梳子给妈妈梳头,可妈妈不愿意,于是我就求妈妈。她才答应了。我从头顶一缕缕梳着母亲的头发,发现母亲禁不住流下眼泪,这时,我的心灵受到震撼。给我的启示是在日常生活中,子女要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教师:不错。有人认为亲子活动体现了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
  这个问题正好与前面那位学生的观点形成矛盾,于是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有的表示同意,有的则不同意。大家都认真地进行思索,认真地从课文中找根据,展开热烈争论。这样,大家思维的导火线都被这个矛盾点燃起来了。最后,大家得到了一致性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对父母的孝敬,包括感激和尊敬父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到了思维的欢乐,更激发了他们独立思考的热情。
  三、要善于提出疑难,引起联想,让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
  联想力和想象力,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把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加以改造,产生一种事物新形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科学家发明创造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是创造发明的精神桥梁,是使人的认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重要智力品质。而在教学过程中点拨启迪,引起联想,让学生想象展翅飞翔,则是发展学生创造才能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上八年级上册《顺境与逆境》一课的片断。
  教师: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选出来。
  (1)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挫折越多越好
  B.人生难免有挫折
  C.普通人受到的挫折较多
  D.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2)下列句子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包含相同道理的是( )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C.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学生:(1)答案B,(2)答案C。
  教师:对,不错。
  在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下,学生思维闪出了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要善于内外沟通,设疑开拓,勇于思索,锐意进取,激发出“别出心裁”,让学生的创造插翅添翼
  在教学过程中,是鼓励学生独辟蹊径,锐意进取,探求新知,永远创新,还是让学生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是检查培养学生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智慧的发散。
  为了充分发挥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中的协同作用,课堂教学小结时,不能局限于课堂本身,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教学是一个不断设疑问难的过程。例如笔者教授《学会学习》一课时,课堂小结就与语文学科的《论语》一课相联系,请学生想一想,有哪些学习方法。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人人开动脑筋,个个踊跃发言,思维火花四处迸射,列举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教师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别出心裁,努力探求新知。
  五、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
  1.注重心理体验,创设实验情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如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常识,能够学会调适自己心理并能体会他人心理,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
  2.构建生活课堂,创设故事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假如我是你》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与父母发生的冲突,然后设计成小品表演。并思考:“当时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一个学生把自己因考试不理想而被父母责骂的事作为小品的素材。在小品表演中,演家长的一方越训越生气,演孩子的一方越辩越委屈。最后大家都明白了争执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学生表示:“如果我当时认真聆听父母的教诲,理解父母的用心,虚心接受批评,冲突就不会发生了。”
  六、运用多种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视听情境,优化教学
  1.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具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缤纷情感》一课的时候,笔者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片段,同时配以万里长城的画面,使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的兴趣。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程强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的各种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发展,只有学生主体亲身经历和体验,所获得的东西才是真实有效的。为此,教师在活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交往有艺术》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积极倾听与消极倾听的两种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积极倾听与消极倾听的两种表现,学生很容易正确区分积极倾听与消极倾听。
  3.拓宽师生互动空间,激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多媒体与活动课整合,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
  4.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学的综合性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如笔者在制作七年级上册《正视自我 成就自我》的课件时,就从网上找了个典型人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强调他为中国及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他有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的中心观点:人生的真正美丽可以因学识和能力、优秀的内在素质而美丽。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林红.基础教育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6(11).
  [3]钟海青.走向高效能的教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4]唐晓杰.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思维|教师|学生|妈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