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精心设计问题讨论,提升思想品德课堂实效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作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学生与教师交流和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课堂讨论,已经全面地走进我们的课堂,深受教师的青睐。教育家哈里·麦克多斯认为课堂讨论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新的看法和动力,会使学习任务完成得更自然更有效。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讨论,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实现多向信息交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既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展现,彰显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能激活主体思维,培养合作意识,在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提升思想品德课堂实效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课堂讨论存在一些问题。特征之一是缺少课堂讨论:“教师在讲台上问”,“学生在下面回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错位了,教师成了主体,学生反而成了客体。甚至部分教师过于强势,在教学关系上授课者始终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学霸权的现象比较普遍和突出;关注学生仅停留在口头上;思想品德课,上成了满堂“问”、“问答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演变成了授课者的“课堂表演”,仿佛在唱一场“独角戏”。久而久之,调换了另外一位教师,或另外一个班级,教师不知道问什么,学生也不知道回答什么了。学生成了看客、听众,教师成了主持人。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位置上,他们可以不用思考,不需动嘴,不要动手,不必劳作。对他们来说,思想品德课可有可无,即使不上几节课也是无关紧要的。特征之二是缺少高品质有效的课堂讨论:许多老师在对新课标要求以及课堂讨论教学理解上有偏差,一些公开教学活动课,各类赛课活动中出现一股浮夸之风。授课者使用包装、渲染、夸张、展示等手段,极力追求奢华、轰动、精彩、艺术的课堂讨论效应,使得课堂讨论呈现出类似流行歌曲演唱会的“盛况”,而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这两种现状与新课程标准要求背道而驰,亟待改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创设讨论问题,提高课堂的效率呢?
  一、创设宽松、平等的民主课堂氛围
  以学生为中心是基于教师组织管理基础上的,管理力度软弱势必导致学习环境的混乱。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学时,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宽松的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教师的教学用语、行为、态度若是能表达出对学生的期望,学生会感觉到被尊重,从而能认同教师的教诲。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方面都不够成熟,教师要发挥主导的作用,耐心引导,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既能够让学生完全放松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又能够保持好的教学秩序和进度,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统一集中到学习目标上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有秩序的思考和课堂讨论活动,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精选讨论内容
  新课标指出教材的呈现要生动活泼,配以文字和图片,因此在课堂讨论教学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影视,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如在讲授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战争与和平》的课题时,可以给学生展示联合国的国徽,讲述其中橄榄枝的含义,揭示出和平的主题,再展示一些贫困地区,如非洲居民的生活状况来暗示发展的主题。这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能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讨论要有明确目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注意每个小组成员的素质是否平衡,即在一个学习小组当中,不仅要有学习优秀的学生,还要有学习困难的后进生。然后,将教学目标以多组探究题的方式成功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索和讨论得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也不能闲着,要对各小组的探究情况进行了解,帮助一些后进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难题,成功展开对他们思维的引导及点拨等。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基本经济制度》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分层次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探究问题:1.我国有哪些经济制度?2.我国的国有经济是由哪些重要部分组成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所具备的作用与地位又是怎样的?3.哪一种经济形式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什么?4.我国目前还有哪些经济形式?具备什么样的作用?5.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是否合理?其必然性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分层指导,问题的研究层层递进,知识要点和教学目的得以明确,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形式、各自的作用地位以及将来的发展走向等,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教师适时调控
  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段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爱动,喜欢追根问底,而且有很高的求知欲望。思想品德教师要掌握这些特性,适时调控,充分点燃他们的课堂讨论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调控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和运用课堂讨论时,应紧扣教学目标,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
  (二)兴趣性原则
  课堂讨论就是要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因此设计的课堂讨论应力求新颖、生动,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适度性原则
  问题讨论是为新活动或新课程作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应在讨论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否则讨论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四)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教师熟悉初中全套政治教材,从而把握教材中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地驾驭教材,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可将上节内容与新课有效衔接。
  (五)启发性原则
  设计的问题讨论是为了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五、教师及时总结与评价
  很多教师都能在课堂讨论后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评价。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总结与评价语言上,还应该注意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这里所说的独特性指的是总结与评价的语言要尽量符合各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他们的性格、气质相符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总结与评价也应该如此,同一种评价对不同性格、气质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与效果。比如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基本上都不愿意接受否定的评价,只喜欢教师对他们的肯定的、鼓励性的评价。对于这类学生就要及时地在他们成功的时候给予正面的评价,激励他们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
  然而,精心设计课堂的问题讨论,提升思想品德课堂实效是一个困难而长期的复杂工程,我们教师只有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勇于探索,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精心创设有效的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作用才会得以凸显,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才会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菁.浅谈初中政治教学[J].新课程(教师),2010(10).
  [2]孙敏.例议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讨论[J].教师,2011(7).
  [3]刘志智.刍议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1).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教师|学生|讨论|课堂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