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课程改革>> 教材解读>>正文内容

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 讲求效率 维护公平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综合探究设计的意图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收入分配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同时又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讨论的永恒话题。设计此探究活动旨在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分组讨论、全班辩论、合理化建议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寻求二者之间的统一,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树立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二、探究活动开展建议

(一)综合探究

探究活动方式主张探索事物的规律和特点,使学生在亲历中主动实践、大胆探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实事求是。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收集实“事”,并以此作为解释现象或问题的重要依据。

2.基于经验。

学生的探究活动并非始于空白,先前经验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当下的活动水平和效益。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设计和开展探究活动,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重视过程与反思。

探究是一个过程,探究活动方式也是一种体验和经历的过程。方式体现于过程,过程包含方式,方式与过程透过反思联结。

4.注重合作。

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因而探究活动方式常常也出现个体特性。但个体活动方式常常需要与集体活动方式结合,合作活动方式关注学生解释问题的不同侧面,关注反思自我(和他)的观点和看法,共同建构深度认识和深层理解,增进团队合作。

5.课时安排:1课时。

以辩论为例,介绍一些有关辩论的知识和方法。

三、补充资料

(一)辩论的艺术

1.辩论的原则。

(1)正确对待辩论的胜负。

辩论难有胜负之分,因为辩论的话题本身往往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结果,所谓决定辩论胜负的不是双方谁掌握了或者坚持了真理,而是看谁能够在理论上自圆其说,能够表现出高超的辩论技巧、风趣幽默的语言、令人尊重的个人魅力、更有人气。

(2)尊重辩论对手的人格。

如果当辩论的结果明显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要采用种种诡辩的手法进行辩论。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往往演变成双方的谩骂和攻击,甚至对对方进行人格的蔑视乃至否定。如果你不尊重对方的人格,自然也往往会受到对方对你人格的攻击。要想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的人格。

(3)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

由于辩论双方是为自己所“信奉”的真理在辩,往往明知道自己的观点不对,也不愿意认输,在辩论中进行某种诡辩是很正常的,但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所谓的胡搅蛮缠就是:当对方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时,自己却不看对方的文章,分析对方的观点,继续把自己所“理解”的观点强加到对方的身上,对别人进行无目标的攻击。

2.参加辩论要注意知识的积累。

要取得辩论的胜利,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这里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1)要认真地去阅读对方的文章及相关资料。

从理论上去分析主题的内容,避免辩词的庸俗化、贫乏化,使辩辞在理论上和知识上丰富。绝对避免使用庸俗不堪的实例和趣味低劣的噱头进行辩论,或者以感情取代理论,故作姿态煽动性地赢取同情或喝彩。

(2)要注意日常综合知识的积累。

论坛上辩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要注意日常各个方面知识的积累。一个人如果光有辩论的热情,但其知识底蕴很差,可供调动的东西很少,那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纵有再高的热情,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所谓言不达词,词不达意。知识好比一座金字塔,不了解宽泛的知识背景,只对本专业知识了解较多或者比较丰富,想在论坛上的辩论中运用自如、应答如流也是不可能的。

3.辩论的技巧。

知识积累是重要的,但是不懂得辩论技巧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辩论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击中要害。

俗话说的好,打蛇要打在七寸,就是说只有抓住了要点,攻击才能见效。辩论要在看清对方的观点后,要抓住对方观点中的要害问题,一攻到底,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要害问题,才能把“蛇”打在七寸上。必要时要使用“避实就虚”的方法。当对方的问题或观点自己无法回答,不要勉强去回答,那样不但会失面子,甚至可能导致辩论的全盘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同时要合理地“避虚就实”、“避轻就重”,既要善于在关键的问题上攻击对方,保护自己。又要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

(2)利用矛盾,扩大矛盾。

在辩论过程中出现观点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辩论中,也往往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扩大对方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自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之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3)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如果正面进攻效果较差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乱说或者乱答,在对方的观点上找到了一个缺口后,立即进行猛烈进攻,瓦解了对方的坚固的防线,从而沉重打击对方。

(4)李代桃僵。

在辩论中,如果自己的观点或证据有些不是强有力,可以充分运用“李代桃僵”的战术,所谓李代桃僵就是在和对方辩论中使用模糊概念与对方周旋,把自己某些说不清楚或者模棱两可的观点隐蔽起来,使之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4、辩论的方法。

(1)必须讲究辩论的逻辑性。

在辩论中,辩论的逻辑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使辩论显得严谨、条理,使自己的观点显得牢不可破。

分析对方的观点和自己观点时必须要分析其逻辑关系、真实的逻辑地位和逻辑困难,知道了双方在观点上的逻辑关系也就确定了对方观点的要害之处。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必须讲究逻辑层次。辩论时应层次分明,第一点讲什么,第二点讲什么,第三点讲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辩论中还应擅长进行归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阐明自己的见解,不要一说就是一大套并且不得要领,只有这样才能在辩论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同样地,要能用简明扼要的话来归纳对方的见解,否则往往会随波逐流,甚至迷失方向。只有在逻辑上善于归纳的人,才会在辩论中紧紧抓住对方的要害,有针对性地打击对方,使对方真正陷入被动的局面。

在辩论中需要使用归谬法。所谓归谬法就是沿着对方的逻辑把其观点推向极端,使其荒谬性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对其观点予以根本否定。对方的本来不明显或者小的逻辑错误,使用归谬法后就会使其错误被放大到妇孺皆知的地步,这样,往往能够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当然,归谬法的使用要注意适度性,如果运用不当,会给人以强词夺理的感觉。

(2)尽量做到辩论生动形象和语言风趣。

如果辩论过于生硬,缺乏活力和幽默,大家上网的意义就没有了,所以只有在辩论中融入生动、形象、风趣的语言,辩论才会充满活力。要充分运用生活中形象的例子,尽量少使用抽象的、教条的说理,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多多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避免使用枯燥无味的大白话。用具体的、有据可查的数据取代经院式的说教,避免使用可能、大概、好像、应该、你想之类的不准确的词句。在辩论中,准确无误的数据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能用数字说明的地方要尽可能用数字,因为数字只要有据可查,不管准确与否,对方往往无法反驳,也无法否定。

(3)必须讲究进攻和防守的平衡。

辩论犹如战斗,进攻和防守是一对基本的矛盾关系。在辩论中辩护是防守,反驳就是进攻。

在辩论中经常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只讲防守,结果辩来辩去,战斗都在自己一方进行,对对方的观点根本不构成任何威胁,这样就不可能取得胜利;二是只讲进攻,对对方提出的证据和问题,不敢正面回答和辩论,在心理上首先已经胆怯,这样往往是自己还没有攻破对方的堡垒,自己却已经失去阵营。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必须讲究进攻和防守的平衡。

防守是基础。当对方对自己的观点或者证据提出一些枝节质疑的时候,可以不予以回答,但当对方对自己的基本观点提出质疑时,则必须简明扼要地回复,并进行辩护和解释。只有澄清自己的基本观点,才能够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攻击对方,如果不进行必要的辩护,进攻就会显得强词夺理,理屈词穷。因而,防守就是最有效的进攻。

进攻是关键,电影《南征北战》中有句话说的好,飞机大炮先上,解决问题最后还是要靠步兵。反驳之所以关键,就是因为它是进攻对方的炮弹和刺刀,是辩论取胜的根本。只有反驳和进攻,才有可能把置对方于死地,在这个意义上说,反驳是最有效的辩护,防守也是最有效的进攻。

(二)注重效率 维护公平

提高效率,维护公平,一直是人们活动的主题和追求的目标。可以说,一部人类史,就是人类追求效率与公平的历史。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目标。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社会政治、经济和伦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的实现,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的思想,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对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有效率的社会,其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应该是合理的、公正的;同样,一个公正的社会,其资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社会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效率与公平没有能够很好地协调起来,相反,矛盾突出。追求公平,效率就打折扣;追求效率,公平便有失公允。其结果,必将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因此,强调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显得非常重要。

(三)邓小平的效率与公平思想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为社会主义而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

(2)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一个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小平多次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3)邓小平同志不止一次地指出:“共产主义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没有极大丰富的物质条件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4)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

2.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的基本思路。

(1)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摆脱贫穷。他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

(2)邓小平指出:“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的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小平同志指出:“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中国现在有十亿人口,到那时候十二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达到一万亿美元。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办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因此,坚持按劳分配,既是为了提高效率,也是为了保证公平。

(3)随着效率问题的相对解决,公平问题迟早会成为主要矛盾方面,成为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随着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共同富裕的问题就会成为主要问题。小平同志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但什么时候要突出解决这个问题呢?小平同志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从现在起到本世末的这段时间内,共同富裕的问题会逐渐突出起来。我们在制定政策和确定工作重点时要意识到这一点。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新课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