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课程改革>> 教材解读>>正文内容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介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本课设计意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A.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B.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

C.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E.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A.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B.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

C.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

D.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A.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能够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做到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B.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文字、口头表达能力。例如:

(1)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都表明,运用市场调节,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市场调节也并不是万能的。所以,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由此可见,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并不是绝对的,应当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2)市场调节要有效发挥调节作用,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并不是任何市场经济都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看问题,而不是简单化地看问题。

(3)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做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这么做。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会比资本主义国家更有成效,原因在于: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等。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通过我国经济生活和经济建设中的大量实例,让学生分析、论证“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

(4)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本课学习时,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如撰写小论文、举行小辩论赛、举行班级演讲等,让学生在搜集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典型事迹或典型问题(如市场秩序及诚信建设方面的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本课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对资源的有限性有十分明确的认识,树立起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自觉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使学生明确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只有科技发达,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之林,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取胜。科技进步的关键靠人才。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树立起为中华民族在世界竞争中争光的使命感。

(3)市场经济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这要以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前提。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树立起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的观念,树立起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参与市场的观念,自觉抵制一切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树立起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

(4)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之本。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制度是建设社会信用制度的关键环节。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培养学生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保持自己良好的信用记录。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鲜明特征,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做得更好。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阐述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二、本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提纲

1.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

(1)第一目:市场调节。

A.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与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B.常见的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的含义。

C.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资源配置。

D.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有以下两点:

◆市场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

◆市场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及推动生产力进步。

(2)第二目:市场秩序──有效运行的基础。

A.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有以下两点:

◆什么样的市场秩序才能实现市场有效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的关系。

B.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内容。

C.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及内涵。

D.树立遵法、守法及诚信等观念及意识。

(3)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A.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

B.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

C.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但由于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有以下两点: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表现。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导致的后果。

2.第二框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第一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第二目:加强宏观调控。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B.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

C.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分三个方面: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二)本课的逻辑结构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本单元首先(第十课)引领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课程标准,第十课的内容设计为两个框题。

1.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

(1)第一目:市场调节。

这一部分的逻辑顺序是:人类需要的多样性──资源的有限性──资源合理配置──市场经济是最常见的配置方式──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市场调节是如何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

(2)第二目:市场秩序──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

这一部分的逻辑顺序是:市场有效运行离不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秩序离不开市场规则──如何规范市场秩序。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只有具备良好秩序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从而使学生理解加强市场规则建设与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3)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是有局限性的。这就是“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要分析的内容。主要是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A.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

B.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

C.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但由于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2.第二框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框题分二目进行阐释。

第一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这一部分的逻辑顺序是:首先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然后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由于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第二目:加强宏观调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首先,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及手段。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我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

总之,在本课中,第一框题分析的是资源配置方式,即经济的运行特征。这一框题分析、介绍的是有关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与规律。由于任何市场运行都是在一定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实现的,因而,第二框题着重分析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制约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这两框题的内容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遵循的是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从资源配置方式出发,逐步上升到制度层面。

(三)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与操作建议

1.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

(1)第一目:市场调节。

这一目设计了以下两个探究活动。

A.第一个探究活动有两问。第一问是为了告诉学生,由于相对于人的无限需要,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人类必须合理配置资源。这一问建议在课堂上讨论。第二问比较难,建议在课堂外进行。资源配置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计划和市场(还有其他方式,如习俗、组织等均可以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二者各有所长。

◆计划的优点是:能从宏观上保证经济的协调运行;能对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能在收入分配上兼顾公平。计划的缺点是:难以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容易造成市场主体缺乏动力、活力。

◆市场的优点是: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灵敏、灵活的反映;能够给市场主体以强大的动力,实现优胜劣汰等。市场的缺点在课文“加强宏观调控”部分有详细的介绍。

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各种资源配置方式,既不要盲目崇拜某种方式,也不要盲目贬低某种方式;而是要认识到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B.第二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理解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有价格、供求、竞争。建议教师进一步解释三者是如何具体运行的,以帮助学生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

(2)第二目:市场秩序。

这一目有以下两个探究活动。

A.第一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上进行。设计这一探究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理解市场运行是有游戏规则的。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运动员,政府是裁判。如果“裁判”充当“运动员”的角色,即政企不分,那么市场就会出现不公平竞争、借助于权力排挤对手等现象。

◆市场运行如果没有“游戏规则”,就会使市场运行处于无序、混乱状态,使得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无法实现优胜劣汰,甚至可能出现劣胜优汰。

◆引导学生从他们的所见所闻,列举各种不遵守市场游戏规则的现象。并且让学生针对自己所列举的每一种现象,具体谈谈它的危害。不要求学生从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角度分析危害,只要求学生就事论事,具体谈谈这些现象的危害。

B.第二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外进行。在案例所列的情形下,参与市场交易有可能会遭遇上当受骗、不履行合同、坑蒙拐骗等。避免这类现象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从道德、法律角度双管齐下。这一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并认识到市场经济中缺乏诚信,不仅仅与人们的道德因素有关,也与客观因素有关。

(3)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这一目只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

该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上进行。设计本探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市场调节不是完美无缺的,因为它具有自己固有的缺陷,而且不是万能的。甜苹果变成“伤心果”,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枪支、弹药及麻醉品之所以不能由市场调节,是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2.第二框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第一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这一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以分别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

A.第一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外进行。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制相容,认为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不能共同发展。而本探究活动所列举的案例雄辩地反驳了上述错误观点,证明了公有制完全可以与市场经济兼容。当然,公有制必须寻找合适的实现形式,以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不妨让学生搜集某一家公有制空调企业的资料,让他们了解该企业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这则材料反映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

B.第二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外进行。让学生自行搜集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使农民增收而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这类措施很多,既涉及农村税费改革,也涉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还有政府财政支出上的支持。通过这些措施,说明我们的市场经济不会听任贫富差距拉大,而是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目标。

C.第三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上进行。“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优势,因为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保证了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拥有强大的领导能力。

(2)第二目:加强宏观调控。

这一目只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

该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外进行。为了发展禽类养殖业、防治“禽流感”,我国政府综合运用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如封锁疫区)。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应当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新课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