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课程改革>> 教材解读>>正文内容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简介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本课设计意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A.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C.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

D.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C.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E.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A.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B.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以下两点:

(1)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们目前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此,我党提出,抓住这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是在不断前进的。

(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工作成就的唯一指标,忽视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收入差距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和实际工作;认识到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只强调GDP的增长,忽视其他方面,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结合本地及学生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历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我们目前的小康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我党审时度势,提出抓住未来这二十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憧憬美好的未来,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可以使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C.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不能继续重复旧的发展模式,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代高中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讲述这些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出一份力。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本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提纲

1.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A.总体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

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

B.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

(2)第二目:经济建设的目标。

A.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B.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经济体系方面的目标。

C.缩小城乡、工农及地区差别方面的目标。

D.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目标。

2.第二框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第一目:树立科学发展观。

A.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B.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2)第二目: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二)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

1.结构逻辑分析。

(1)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对于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框设计为两目。

A.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这一部分的逻辑结构是这样的:首先讴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这一伟大成就,然后具体从微观及宏观两个方面介绍总体小康成就。我们党的头脑是清醒的,对已取得的成就决不会骄傲自满。我们党明确指出: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的重点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总体小康成就,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清楚的认识。

B.第二目:经济建设的目标。

这一目则专门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这也是学生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2)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必须以什么样的发展观及战略作指导,本框分为两目阐释这一问题。

A.第一目:树立科学发展观。

这一目从单纯、片面追求GDP的增加入手,引出科学发展观,并详细地介绍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领会科学发展观。

B.第二目: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这一目则是从具体的发展战略角度分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首先介绍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并由此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然后分析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这一部分重点在于使学生对我国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有明确的认识。

2.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与操作建议。

(1)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A.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共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外进行。通过中山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取得了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为了加深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印象,要求学生在课余收集自己家乡在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生的变化。最好请自己的长辈,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家乡的变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展开想像的翅膀,发表自己对未来我国及自己幸福生活的憧憬。不能只谈个人的幸福生活,更重要的是,要畅想社会、国家未来的美好生活,激励学生为创造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学习、奋斗。第二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则材料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奋斗。这则材料给出的只是一些抽象的数据,因此,在本探究活动的第二问,希望学生能够从自己的所见所闻,谈一谈自己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的直观印象。

B.第二目:经济建设的目标。

本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是一个简单的算术。翻两番后,国内生产总值是35.76万亿人民币。建议在课堂上进行。第二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上进行。

这则材料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种类齐全、发展速度很快,对稳定、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与一个有着13亿人口、7亿多劳动力的大国相对照,我们目前的社会保障仍然是不全面的、低水平的、不健全的,各类社会保障只覆盖了一部分人群。因此,我们要努力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希望学生对周围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状况做一些简单的调查。

(2)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A.第一目:树立科学发展观。

本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内进行交流。

设计本探究活动是希望学生对GDP这个概念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建议让学生以本探究活动为基础,课后继续搜集与GDP核算有关的资料,以获得对GDP的全面认识。GDP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它避免了重复计算,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但是,GDP只核算进入市场交易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不核算家务劳动创造的价值;它不反映地下经济活动;它不能够很好地反映技术进步与产品品质的提高;它没有反映出人类为了经济增长而付出的代价,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治安恶化等;相反,人类为解决这些本因经济增长而带来的问题所投入的资源,会以投资的形式计入GDP。GDP只是属于产出核算指标,并不是福利核算指标。从本探究活动给出的极端例子,可以看出:这种GDP的增长,没有带来社会财富的增长,没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人民财富本来不必要的、可以避免的消耗。

B.第二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外进行。

张家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实惠,没有城乡差别,没有生活的窘迫,没有人与自然的激烈冲突。希望学生从多个角度发表一下这方面的看法。张家港的发展告诉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2)第二目: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只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内交流探究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有: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促进人们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水平。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新课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