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课程改革>> 教材解读>>正文内容

政治生活教学建议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政治生活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一个必修模块,它是围绕政治生活的主题而设置的模块。它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核心概念,涉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域。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学生了解并体验有序政治参与、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途径和方式,提高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观念,开拓国际视野。本模块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试就怎样使用政治生活教科书进行教学提出几点意见。

一、用新的教育理念统领教学工作

(一)要确立新的课程观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程的知识体系及逻辑上是严密的,这种以概念和逻辑范畴来建构的体系在科学上站得住脚,但难以使学生的学习与其实际生活相联系。它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主题,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它只为学生学习有关生活主题提供必要的但非系统的知识。

(二)要确立新的教材观

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时一定要改变以往那种“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观念。思想政治课程的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我们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科书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计划,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三)要有新的教学观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四)要有新的学生观

新的学生观即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发展成长中的人。它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树立以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意识。

二、在总体把握中开发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课程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即课程,教师不是独立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学生同样是课程的有机构成,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教学过程就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

教师首先要了解本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内容标准,熟识教科书的全部内容,订好学期教学计划。

思想政治模块的设计思路是:以公民政治文化素养的培养为基础,以正确政治观点的形成为目标,更多地着眼于学生身边的政治生活,促使他们体验有序政治参与、行使民主权利的具体过程与方法。期间,突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观点,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贯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思想教育主线。

整个模块设置了四个具有整合意义的一级内容目标:一、“公民的政治生活”;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三、“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四、“当代国际社会”。它以“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采取教学专题的方式构建课程内容。

就课程设计的逻辑顺序而言,它遵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路线。

“公民的政治生活”立足于公民个体的政治生活,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并能够参与进去的政治生活为主题,就提升参与民主政治所应有的文化素养,包括理性的思考、操作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等设置内容目标。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公民与政府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人民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则是以前两个主题的实施为基础并对它的内容作拓展的深化,阐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并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

最后讲述“当代国际社会”,阐述当代国际社会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相应地,政治生活教科书设置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该单元以学生身边的政治生活为主题构建知识内容,是课程的首篇。它回答了有关参与政治生活的最基本的问题,阐明了政治生活的大环境、大前提、政治生活的内容、特点、主要作用以及政治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等内容。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该单元与上一单元有内在的联系。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反映在法律上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该单元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公民与政府的关系,阐明了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作用,政府工作的宗旨及基本原则,政府履行职能对公民的影响,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公民对政府权力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问题。

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该单元在内容上既是前面两个单元的延伸和深化,更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点。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因为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的保障。我们的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该单元从政治制度的层面上回答了前面两单元有关内容的根源。

我国各民族都有一定的宗教信仰,多种宗教在我国并行流传,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都与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连。因此,该单元也阐述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该单元着眼于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当代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对外政策等内容。

教科书的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内容大体一致,体现了教科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的特点。教科书的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内容又不尽一致,这又反映出教科书作者的某种追求。

按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规范和规则,创造性地编制有特色、高水平的教科书,是我们的共同追求。但因作者的阅历、能力、水平所限,现实与追求之间的距离是永远存在的。我们期望广大教师在使用该教科书时,以研究的眼光看待该教科书: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该教科书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程度;关注课程改革的进程,研究该教科书实现课程改革的追求的状况:关注政治生活的变化,研究该教科书与时代要求的距离。将研究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编写组,以求缩小我们的现实与追求之间的距离。

我国幅员广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明显,不必刻板地按照教科书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教师应结合本地实际和学生实际,在总体把握中订立学期教学计划。在保证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可以按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置教学活动主题,开发出富有特色的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凸显思想政治教材与时俱进的品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政治性是政治生活的首要特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是本模块教学的首要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接受性学习是我国传统的、最常见的学习方式。它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在较短时间里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系统知识。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为学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的思维产品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分享精神,为学生在社会性的群体中适应和发展做准备。

我们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认为对所有的知识的掌握都必须由学生亲自经过探究才能完成。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适用性的问题,都受时间、空间、资源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整合多种学习方式(包括接受性学习)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活动过程。

四、正确理解和把握本书呈现方式,充分发挥其主动、积极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

政治生活教科书的结构分单元、课、框、目四个层次。

全书共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序言和知识结构图,简要地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意义。

单元下设课,全书共有九课,每一课的课题亦即课文的中心。每课的课题下有导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阐明本课所要讲述的主题。

课下面设框,全书共28框,每一框内容大体按一课时安排。框题采用复合结构,即“政治观点+价值导向”以突出政治观点的同时,彰显价值导向。

框下设目,每一个目既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又是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每框由三个目组成,用黑体字表示。

三个目之间有内在联系:第一个目是情景导入,第二个目是情景分析,第三个目是情景回归。

如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共有三个框题,其中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框题的前半部分“人民民主专政”是本框的核心概念,后半部分“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则指明了它的价值导向。这种复合结构的框题,既突出政治观点,又彰显其价值导向。本框下设三个目:第一目“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是本框的情景导入,从1931年和1998年长江发生洪灾时人们的不同遭遇导入,让学生感悟社会制度、国家政权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并主动探究本框的有关内容。第二目“广泛、真实的民主”是本框的情景分析,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的系统展示和概述。它阐明了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点等内容,是本框的主要部分。第三目“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是本框的情景回归,是对人民民主专政有关知识的深化,并有机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认同邓小平所说的一个真理:“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这种呈现方式凸现了可读性和具体性的特色,体现了作者的一种追求:教科书是“教本”和“学本”的有机统一,它可以主动、积极引领教学活动。教师在使用本教科书进行教学的时候,应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呈现方式方面的特点,使本书主动、积极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五、注重实践活动,力求把教学内容活动化

加强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把教学内容活动化,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政治生活全书共设计了大大小小九十多个活动。有的让学生动手查找报刊、图书等方面的资料,有的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有的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有的让学生体验、参与,有的让学生进行综合探究。每一个框题下面的第一个目,就是一个探究活动,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在第二、三目中还设置了3~4个较为简单的活动。每个单元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如第一课第二框“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第一目“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就是一个探究活动,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在第二个目中设计了“理解政治自由”和“履行政治义务”两个较为简单的活动,在第三个目中设计了一个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小讨论。在第一单元的最后,安排了一个关于“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综合探究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旨在使教学内容活动化,启动学生的思维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确立正确的政治观点。

对教科书中设置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酌情处理,可以分解,可以合并,可以补充,也可以与学校的时政教育活动、党团活动、班级活动有机结合。但要把教师主导的“目标一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以增强政治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表现,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教师的教育关注历来是不同教育目标追求的行为表现,它是通过显性行为反映隐性理念的一种方式。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不同,所引发的后继活动和教育后果也不同。

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政治是一门德育课程,政治生活内容涉及政治领域的知识。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其是正确的政治态度、价值观的确立和政治行为规范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会,使他们能够从各自特长的关切出发,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彰显自己的个性。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新课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