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优秀教师>>正文内容

陈锦华:男 “教师妈妈”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当有的教师沉迷于学生考试成绩提高的时候,他在思考孩子们的习惯养成;当有的教师潜心于自我发展实现提升的时候,他在关注孩子们的生存状态;当有的教师感慨时局追逐名利的时候,他在关爱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他就是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副校长,一个在乡村学校打拼33年的男性“教师妈妈”,陈锦华。

  “他从枷锁中走出来”

  2009年3月的一天,六年级同学邹诗飞被母亲用铁链锁在家中的事牵动了陈锦华的心。一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孩子,因父亲(继父)出国打工,母亲两耳失聪,独自一人拉扯着孩子,导致邹诗飞养成偷盗、上网、流浪等恶习。他的母亲打过他,骂过他,但不起任何作用。放弃教育,又无法承受社会的压力;任其自然,又担心犯罪,失去孩子。苦闷中母亲将孩子关锁家中,可锁不住孩子出走的心,门锁得紧,他却从窗户中逃跑,母亲将他用铁链锁在床上,他能用旧钥匙开锁逃身。铁链加身,不是母亲的心太狠,也不是母亲是后娘,实在是他的所作所为让一个母亲的心都碎了。

  如何拯救孩子,挽救这个家庭?陈锦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一场特殊的拯救行动中去。陈锦华在寒夜中寻找着孩子的下落,带着蓬头垢面、满身恶臭的孩子到浴室洗澡,给孩子买来干净的衣服,买来早餐。此后,陈锦华放弃午间休息为孩子补课,护送孩子安全回家。面对邹诗飞恶习的多次反复,陈锦华深入家庭、走进社区苦口婆心做工作,请家长留给孩子改过的时间,请周边邻居关注孩子动向,请社区民警和干部加强监护。陈锦华用一年多的时间,纪录下两万多字的关注、关爱邹诗飞的成长日记——《拯救日记》。《拯救日记》被学校印成小册子,在学校教师中传阅、学习。
   
  “我长这么大,没遇到过陈校长这样的好人”

  孙小霞是个孤儿,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无法忍受贫穷离家出走,当她到五年级的时候父亲又因病离世,身世凄苦的小霞,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被寄养在六十多岁的姑妈家。家境贫寒,缺少母爱,又瘦又小,寡言胆怯,成绩低下的小霞,在上六年级的时候,陈锦华校长成了她的“教师妈妈”。为了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陈锦华从折衣叠被开始训练;为了孩子的成绩提高,陈锦华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辅导功课;为了破解孩子的心理胆怯,陈锦华指导她大声读书,找小伙伴结对交流;学习生活用品、课外书籍不足,陈锦华给孩子买;节假日陈锦华将孩子带到家中生活,让爱人陪孩子逛街、游玩、购物,一起到亲戚家做客。大家都说晓霞是陈校长的亲女儿。晓霞的姑妈很感激,逢人就说:“长这么大,没遇到过陈校长这样的好人,真是个活菩萨呀!”在爱的教育下,孙小霞脸有笑容,学有成绩。经过三年多的帮扶小霞顺利进入江苏牧院继续深造。虽然孙小霞离开了学校,但陈锦华的关爱行动没有停止,每年的寒暑假,孩子会回到母校向陈校长汇报学业,每年的春节,陈锦华总要尽“妈妈”的责任,看望孩子。

  孙小霞是幸运的,许多孤贫孩子是幸运的,郑雨桐、刘秀、孙小妹、马佳红、孙正圣……一个个有着特困身世的孩子都得到过陈锦华的支助和关爱,他们在浓浓爱意中健康成长。

  “走出阴影”:苏佳雯再也不怕上学了

  “2013年的九月十一日清晨,正是开学后第二周的周二,六十岁左右的老奶奶搀着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倚靠在学校校车出入的大门口,边上还站着三十多岁的男子。小姑娘泪眼婆娑,老奶奶欲言又止,男子神情凝重。”如此情景,肯定有什么事要求助。陈锦华匆匆迎上去了解情况。原来是从农业开发区转来的五年级学生苏佳雯死活不肯上学。原因很简单,竟然是“语文老师太凶,我怕!” 工作做了有一周,从说服教导,到爸爸打,奶奶拽,“老师严厉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面对棘手问题,陈锦华从了解基本情况入手,蹲下身子和孩子交流沟通,拉近关系,请来学校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干预,找来原来的小伙伴陪玩陪聊,召集了五年级老师一起探讨孩子心理的疏导,寻求孩子的进班策略,联系了泰州市知名心理大师李如其为其心理矫正。一个星期的艰苦努力,孩子终于进班了,虽然孩子的表现仍然低头、打颤、目光散漫,但教育有了转机。接下来的时间里,陈锦华每天都到教室看看孩子,了解教师孩子在课上的表现,带孩子看书,与孩子谈心,一个月,二个月……现在的苏佳雯,基本走出了阴影,融入了班级群体,脸上有了笑容,遇到老师也打招呼,乘校车时还能常常看到她手拉手带着小朋友上车、下车。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陈锦华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天早晨六点半、下午四点,我们都会在操场上看到他搀扶孩子们上下汽车的身影,十多年如一日,老师戏称他是孩子们的“扶手”;中午学生就餐,常常看到他在餐厅前笑迎学生,穿梭于餐桌行间为学生分餐;放学后,常常看到他随学生一起回家,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
   
  “放大‘教师妈妈’的群体效应,做强‘教师妈妈’品牌”

  当孤贫、留守、流动、残疾等特殊群体儿童,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对象时。像陈锦华一样的“教师妈妈”在泰东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作为“教师妈妈”团队的组织者之一的陈锦华,把关注的热点聚焦到群体效应。一个2008年组建的36名“教师妈妈”团队,发展到今天已达到85名。为了让更多孩子得到关爱,他和广大教师谈体会,话人生。《以“博爱”精神引领大爱行动》吸引了众多男教师加入了团队;他组织发起“圆梦微心愿,我来帮实现”孤贫、留守、单亲、流动、残疾等儿童的微心愿公益认领活动,得到了教师的广泛响应;他组织“教师妈妈”进行家访日记交流,编写《情系“儿女”》文集,激励教师投身关爱行动;他组织“教师妈妈”探讨教育现象,征集“教育需要等待”案例,编纂《教育需要等待》,指导教师从细节入手关爱孩子;他把“教师妈妈”的关爱触角向社区延伸,挑选优秀教师,利用节假日,免费为孤贫、留守、流动、残疾等儿童提高服务,收到社区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他带领“教师妈妈”团队,主持开展《“教师妈妈”关爱留守儿童心理策略研究》的省级课题研究,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教师妈妈”的群体效应被放大,它已成为海陵教育的一块招牌。《泰州日报》、《江苏教育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教师妈妈”的事迹。2010年“教师妈妈”被评为“泰州市师德模范集体”。幕后的陈锦华他也曾获得过荣誉,2002年,他因用瘦弱身躯成功建设好占地4公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了规模办学,被原泰东镇党委政府授予了“特别贡献奖”;2011年,他因社区教育工作实践显著,又成功策划、协助组织“江苏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在泰州的启动仪式,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奖”。成绩没有停止他默默奉献的脚步,他不抽烟、不喝酒,节俭的生活费变成了浓浓爱意留在贫困学生心间; 21世纪初,他放弃了政府领导安排的政府机关岗位,坚守着教育这块热土;他身兼数职,任劳任怨,连续多年受泰州市教育局之邀,行走在泰州三市三区,指导社区教育工作,他让京泰路街道社区教育学校成功创建成省级社区教育中心和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他抛却名利,放弃了荣誉甚至是职称晋升,把机会让给年轻的教师……他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他正带领“教师妈妈”团队,播撒爱心。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育|教师|孩子|妈妈|陈锦华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