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优秀教师>>正文内容

朱宝萍:爱在三尺讲台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见到朱宝萍老师,是在初三(1)班的讲台上。

  谁也不会信,她是个白血病人。白血病也能康复到这程度?是的,她以顽强的毅力走出了无菌仓,奇迹般地生存下来,并重返到她无比热爱的三尺讲台。

  朱宝萍,是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一名初中英语教师,英语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她在这所农村中学工作28个春秋,做了25年的班主任。学校交给她工作任务时,她总觉得这是一种信任,面对信任,常快乐接受并告诉自己:做,一定要做好;常以一种我能干,能干好的心态,去工作。从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默默地播撒着知识的种子,收获智慧的果实,同时也收获着快乐。

  死神也望而却步

  与并不善言谈的朱老师交谈,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虽然不幸,但是我又是幸运的,只要和学生在一起,我又就觉得自己是快乐的人。”

  1997年她丈夫下岗,年迈的公婆身体不佳,小孩刚上四年级,加上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她背负起生活的重担。生活的重担并没有把朱宝萍压垮,她一如既往和自己的学生一起收获着知识和快乐,然而就在这时候,更大的不幸走近了她。

  1998年下半年,朱宝萍每堂课下来,总是感觉浑身乏力,头痛,她没有理会,家人催她去看医生,她以没时间拒绝了。1999年3月一天在校值班时就感觉浑身不舒服,睡到夜里肚子疼得厉害,实在支持不住了,天一亮,她在丈夫的再三催促下,还坚持到校看完学生的早读,安排好课务,带上了未改完的学生作业,夫妻俩到公道镇医院做了检查,结论是白血细胞高,医生建议尽快到大医院进行专家会诊。到了苏北人民医院,专家的结论很快出来了———慢粒细胞白血病。

  当天下午,朱宝萍转入血液科特护病房。进病房前,朱宝萍还叮嘱她丈夫,我住两天,你回家安排一下老人和孩子,再到学校去一下,说我没事过两天就回来。我们来时,走的匆忙,放在家里的学生作业没带来,你来的时候给我带来,躺在病床上好改改作业的。她的丈夫哽咽着答应了她。

  朱老师哪里知道,她的病情十分严重,白细胞20几万,CT结果显示,她的脾脏肿大,是正常人的一倍多。三天过去了,她没能走出医院,进入她的课堂,她天天惦记着:这几天谁给她的学生代课的,他们是否习惯新老师的课……她着急了,预感到病情的严重。在她得知自己患上可怕白血病时,她异常平静地问医生如果不治能活多长时间?医生说:在药物的控制下最多两年。“两年我还能教两届学生,这是我生命最后的意义了,不能放弃,不治了我要上课。再说30多万的治疗费用也没这钱。”确实,骨髓移植、高昂的医疗费……对于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这样的打击太突然了。

  “‘病一定得治,钱的问题你们不要烦,我们来解决!’当时任公道中学校长陈扣礼的这句话燃起了我生的希望,那一夜我百感交集,想到了许多许多,更坚定了我终生从教的信念。 ”说到这儿朱老师流下了感动的泪。

  朱老师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随着社会各界捐助资金的到位,她在苏北医院开始接受治疗。在这期间朱老师几次昏迷过去,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看这病把我害的,也上不成课了。”

  一个星期了,朱老师任教的三个班学生迟迟等不到自己敬爱的老师来上课,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想念,纷纷结伴带着鲜花、贺卡来到苏北医院。看到病床上的老师眼睛深凹、骨瘦如柴,学生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站在老师的病床前,有的抹起眼泪,有的默不作声。

  朱老师在苏北医院治疗一个月的日子里,每个周日,她当时任教的三个班的学生和已毕业考入高中的学生,从不间断相继去苏北医院朱老师的病床前,他们送朱老师鲜花,送写满了学生们的深情话语的贺卡,落款 是:你的儿女。

  聊几分钟,朱老师就劝学生们赶紧回去,看书写作业。懂事的学生们恋恋不舍地围着她,一声声“朱老师,你放心吧。”让朱老师潸然泪下。同病房的病友忍不住陪着一起落泪。一位骑三轮车的学生家长,特地买了水果和花篮送她。有时晚上11点多还有学生、家长赶过来看望她,朱老师难过地说,都怪我生病拖累了大家。

  一个月后,病情稍有稳定的朱宝萍老师,转到苏州人民医院成功做了干细胞配型,十月初住进北京人民医院,进行骨髓移植。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远在北京上大学的,朱老师昔日的学生和在京打工的学生家长纷纷去医院看望她,我们在朱老师珍藏的那个小子上看到,你50元,他100元的慰问金就收了2万多元。一个在外地打工的学生家长在给朱老师的来信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听人讲了您的病情,心里很是难过,像您这样的好老师,上天会厚爱您,您一定能战胜病魔,早日康复回家。最后我真心希望您要注意休息,要保重身体,不要太累了自己,爱学生也要爱自己啊!”是的,朱老师心里总装着她的事业,她的学生,就是没有自己。

  痛苦而又艰难的化疗刚结束,朱老师便急切地问医生:“我何时能回校上课?”医生迟疑了一会笑着对她说:“在骨髓移植前,别的病友,把遗书都写好了,你还想着给学生上课”。朱老师在京一年的治疗中,她始终,挂念自己的孩子和公婆,更是放心不下的是她的学生,她时常念叨着:开学了,张建的学费是否哟了着落,梁汉文的英语成绩有没有上来,可怜的苏晨和爹爹奶奶现在生活得还过的好吗,中考了,我班学生会考得怎么样呢……是啊,朱老师心被学生占据了,她是把讲台,看成是学校赋予她的的神圣职责,老师是学生赋予她的光荣称号”。她就是这样,在平时的工作中,把讲台当作舞台,尽情挥洒,每天用心编织,让仅仅三尺的讲台,散发出璀灿的光芒。

  真是好人一生平安,在北京人民医院9楼病区,做骨髓移植的很多,能成功的并不多。也许心存感恩,心中有爱,凭着与病魔作斗争的坚强的毅力,朱老师奇迹般的活下来了。

  情系三尺讲台

  出院回家不久的朱老师,就闹着回到心爱的课堂,丈夫急了说,“你这是不要命了。”朱老师也急了说:“我喜欢孩子,离开学校就感觉心里空,学生不在眼前就觉得少点儿什么。息在家里,没病也要息出病来,我放心不下孩子们,和学生在一起我更快乐。”然后,朱老师又多次去学校找学校领导,要求安排她上课,学校领导也希望她能够在家静心静养,一次次婉言相劝,都没能说服她。有人不解地说:像朱老师这样的重症病人,在家休息,也不少她的工资,就是上班了也不好多给拿工资,又何苦呢。朱宝萍老师也有她的思考:党和人民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现在有机会了,就得加陪回报社会,一刻也不能等了……是感恩回报,努力进取,甘愿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铸成了她执着的深情、超然物外的气度与对讲台的一往深情吧。是的,讲台,浸透着教师对学生的多少关爱;讲台,凝聚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比自豪和执着的深情。讲台是教师为之奋斗的战场,也是师德、师魂之所在!

  在朱宝萍老师再三要求下,学校答应了,安排她图书室,做点轻活。可她执意要回到一线奋战在三尺讲台。拗不过她,学校只好同意让她教初三(2)班,并担任该班班主任。于是,朱宝萍老师再次回到了她心爱的三尺讲台,回到了孩子们的身旁……一学期后,教初三(1)班的英语老师生养,这个班又是一个重点班,学校很重视接替这个班的人选,朱老师义不容辞地接受了这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两个初三班英语教学,一个班的班主任,又挑起了英语教研组长的担子,对于大病初愈的朱老师来说胆子不轻啊。她不顾自己易感冒,易感染的身体,又拿出了有病前那样的劲头,一个工作狂人的形象又彰显出来。

  女人本来应该多做些家务的,可是朱宝萍老师每天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家庭,有时晚上回到家还要挑灯备课。心疼妻子的丈夫承担了家中几乎所有家务活。晚上,她的丈夫总要烧好两份饭,一份是第二天早上的稀饭,一份是中午的干饭。他说,这样,妻子早上和中午只要将烧好的饭放在微波炉里热一下,就能省很多时间。

  而很多时候,他们夫妻俩工作太忙,只能煮方便面凑合着填饱肚子。要想做一顿新鲜可口的饭菜都是一种奢望。让朱老师奢望的事又何止这些。看日出日落、一家人一起旅游、和丈夫看一场电影、为儿子织一件毛衣……日历一天天翻过,工作填满朱宝萍老师的时间,她把愿望深藏心底。

  她的丈夫说,朱宝萍留给家庭的时间太少了,有时晚上想和她说两句话,她却疲惫地睡着了。丈夫感慨地说,结婚这么多年来,就是在她住院治疗期间我们夫妻相处时间最长、说话最多的日子。

  朱老师还有一个随身携带的的通讯簿,每位学生家长的电话,单亲家庭的学生,离校远的学生,困难学生,问题学生,甚至学生的生日她都记在上面。

  每天早读课,只要看到教室里哪个座位是空的,她会立即翻开通讯簿,打通这位学生家长的电话,询问孩子不来上学的原因。哪位学生的成绩波动大或情绪异常,朱老师也会连线学生父母,和他们交流孩子的动态。

  朱老师认为放晚学时布置学生读书是软作业,书面作业是硬作业。学生的学习压力重,她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晚上她常常会打电话随机“提醒”,建议学生回家先做软作业,再完成硬作业。星期,朱老师也会打电话,问一些调皮的学生,有没有安排好一天的时间。

  初三(1)班的张肖,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有一天,张肖的妈妈接到朱老师的电话,朱老师告诉张肖的妈妈,今天张肖声音有点嘶哑,不知是不是感冒了。她让张肖妈妈赶紧带孩子去看病。张肖的妈妈说,女儿声音嘶哑,我自己都没留意,朱老师真是比我们家长都细心。

  席春青是个渔民的孩子,经常肚子疼,一疼起来就昏厥过去,席春青的家长经常出湖打渔,朱老师电话联系不上,朱老师不但送她去医院,为她支付药费,还带她到家里吃饭、休息。同事打趣地说:朱老师不仅有儿子,又有女儿了。

  一次,一名男生下午没来上课,去打游戏了,朱老师知道后,电话通知男孩的父亲。她和家长一家家网吧寻找,两个多小时后找到了男孩。男孩认错后,恳请朱老师不要让班里其他同学知道,他怕同学们会笑话他。朱老师答应了他的要求,一直替他守住秘密。这名男生后来就再也没去过网吧,成绩也有了明显好转。为了更好地教育好学生,她还利用下班后或休息日进行家访,和学生谈心,与家长交流,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多少个日日夜夜,她辅导后进的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嗓子嘶哑了,眼睛熬红了。作业本上,那画龙点睛的一句赞赏,鼓舞了多少孩子;笔记簿里,那庄严、凝重的一叉,又纠正了多少了谬误。她用火热的心和真切的爱,架设起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朱宝萍老师有很多习惯——

  朱老师的英语教学书上,没有空白地带,所有留白处都密密麻麻写满了英语知识点、教学重点、个人见解。

  两节英语课之间,朱老师不会去办公室,而是在教室走廊里找学生谈心。

  学校开展师徒结对青蓝工程,朱老师是指导老师之一,“徒弟”开公开课,她每堂课必听,听后立即指出得失之处。

  爱在奉献中闪光

  朱宝萍老师最初的学历不高,通过自学拿到了大专文凭,后来,考取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拿到了本科文凭。在公道中学,她很快展露了她的教学才能,她所带的班级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几年前,初中英语教材改版为牛津英语,难度增加了好几倍。牛津英语只提供了教学大纲,需要授课老师自己编制教学内容。朱老师是初中英语教研组长,她和备课组长一起承担了教学计划编写工作。利用暑假时间,她通读完初中三年的6本牛津英语,买来了参考书籍,在把握主线、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编制了一套适合公中学生教学的个性化教案。公道中学曾获“江苏省英语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在朱宝萍老师的影响和引领下,她的团队每个人也都成了工作的敬业者,使得公道中学初中英语成绩在全区一直遥遥领先,常常超区均10几分。

  朱老师在大家的眼中可算是德艺双馨、爱生敬业的好老师,可她在荣誉面前非常低调,总是推让,她说:“在我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大家的血,我没有理由不爱我的事业;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没有理由邀功请赏,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本分”。

  她常说,要做一名好老师,就得有过硬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如今对老师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要经常为自己“充电”。所以,她除了上课吃饭外,朱老师把精力几乎都用在教学上和班级管理上了。教学教研上,他如饥似渴的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地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订阅了《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外语教与学》、《英语报》等报刊。

  在这短暂而又尽显漫长艰辛的26年教学生涯中,多次被校、镇、区政府评为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在竞赛辅导,教改课题研究,好课评比,教学教研,论文评比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指导学生谢贡慧子、梁智、朱川、王蕴哲、赵凤求、宰华峰、刘超等在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奖。多次面向全区开设公开课,研究课。《对后进生得成因及转化的一点思考》、《如何实施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提高初中英语写作能力之管见》、《新政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初探》、《对教师评价的多元思考》等论文获得省级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近期在各级报刊论文就有十余篇,《点击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发表在《英语周报》第25期初中教师版,《对“课时不足”的思考》发表在《英语周报》初中版第5期,《点击初中英语作文教学》发表在《教育界》杂志2011年第三期上,《谈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发表在2010年第7期《英语大课堂》上,《对后进生得成因及转化的一点思考》发表在2010年第5期《英语大课堂》上,《多媒体在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发表在《英语辅导报》2010年第8期上,还是《备考攻略》一书的主编之一。朱老师说,这些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她倒是认为每年的教师节和春节从全国各地寄来的贺卡和信件才是真正的让他欣慰和感动的,这才是她作为教师最值得骄傲的一笔精神财富。她不止一次的庆幸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因为这让她拥有了世界上最灿烂、最真诚、最美丽的笑容,拥有了最无私最纯洁的爱。

  结束对朱宝萍老师的采访,合卷思索:生命总会有终结的一天,然而,爱是源源流淌,永不枯竭的,朱宝萍老师心中有爱,才会再次走上看似平平淡淡,却融进的是辛劳,是陶醉,融进的是师德,是师魂的三尺讲台,她用爱点亮了无数盏充满希冀的灯,并即将——正在结起希望的灯花照亮了前进的路。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学生|老师|英语|朱老师|朱宝萍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