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等。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呢?
  一、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目前全国各地主要使用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有多种版本。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均有相同规定,即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据此,教材必然可以成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教师只要将教材吃透,没有必要研究课程标准。而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广阔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转变为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以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更好地运用教材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简言之,教师只有通过研读熟悉课程标准才能胜任教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实际上,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帮助。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认识,实现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创新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条件,使课堂教学呈现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究与尝试了以下几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效果显著。
  1.课前搜索。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互联网等方式,搜索、掌握相关事例、数据、图文等材料,为学生在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准备。如教学“有朋自远方来”前,笔者制订了在课堂上举行一次“民族知识大比拼”的活动计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浏览互联网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少数民族风俗和风情,竞相在课堂上展示,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游戏娱乐。游戏是人的天性爱好,通过游戏,可以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如在讲授“法律护我健康成长”时,笔者组织了一场擂台赛。将全班学生四小组分成红、黄、蓝、绿四个方阵:红色——家庭保护队,黄色——学校保护队,蓝色——社会保护队,绿色——司法保护队。让各队学生阐述各种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证实。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3.音乐感动。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如在讲完“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后,笔者在小结中说道:“为了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提议将时下一首流行的网络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是带着感情欣赏完这首歌的,真正达到让学生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的效果。
  4.设疑导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其心扉、促其思维的作用。如在“走创新之路”一课新课导入时,笔者首先投影了以下一段材料:近年来,我国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同时存在高产值低附加值的经济现象。在学生阅读完材料后,笔者让他们思考材料提供的“一美元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
  5.实践活动。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体验,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讲授“搭起创新的桥梁”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进行创新必须培养求异思维,打破思维定势”的认识,笔者请学生自告奋勇地到讲台前尝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比如用6根火柴,搭出4个三角形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体验、感悟到打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意义。
  总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应有的魅力。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学习|学生|思想|品德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