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有效课堂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必备的思维能力”。因此,地理思维能力是一名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其特定的思维方式和特性,例如地理的空间性思维、区域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住地理思维中最本质的东西,使学生具备地理的“慧眼”,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分析或审视周围的世界。
  关键词:地理思维;认知规律;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1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096
  地理教学需立足于地理思维的培养。衡量一堂课的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就可以看学生是否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思维过程。在上一轮课改中所提倡的“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也是由我们地理科学的特点所决定的。
  地理学科是一门旨在揭示各种自然和人文事象在地球上出现、分布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就是探讨和分析“地”之“理”的科学。倘若地理课堂仅是记忆地名、了解物产等非理性知识的堆砌,如同是面对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的躯壳,乏味而且空洞。例如,面对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这不仅仅是震撼,而且是吸引我们探索的“天地之书”,用理性的思维认识周围环境,这是我们地理学科的巨大魅力。再者,我们知道初中地理侧重于了解地理表象,能力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记忆和观察力,而高中阶段更侧重于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学习和运用,这是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相符的。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他们已经不再满足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表象的感性认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明显的发展。在新高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新一轮的高中课程和教学改革也即将全面推进,用高考制度改革“逼迫”课程和教学改革,假如在我们未来的地理课堂,仍采用传统的“独白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扼杀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高中地理必须强调对学生地理思维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
  何为思维过程呢?思维最初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线,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性,其目的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人们的认识总是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循环往复进而螺旋式上升,因此,我们可以将课堂主线设计成:对个别、局部、分散而具体的地理事物感知——归纳总结综合概括出地理原理和规律——运用地理原理、规律和方法解决具体的地理问题,服务社会实践,即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
  一、个别案例的感知
  思维过程的开端是对具体的客观事物的感知,就地理学科而言,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联系和差异是形成地理思维的基础。若学生头脑中对地理表象的认识是局部的、零碎的,甚至是错误的,必然影响之后思维活动的开展。因此,首先,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理事象正确的认知。其次,为引起学生的共鸣,选择的个别案例应联系学生的直接经验(如亲身经历、生活经验)和间接经验(如资料信息),也就是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鲜活的案例才会激发学生探知的激情。如讲授“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别”这一重难点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去年年三十晚上我看天气预报,预报到年初一46°N的哈尔滨市最低气温是-38℃,这时人们要想在松花江的冰面上散步,一般要穿上厚厚的棉大衣或皮大衣,那么这一天要是有一名英国的孩子在52°N的伦敦泰晤士河边散步,他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呢?”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都会认为这名英国的小孩也一定会穿上皮大衣之类的御寒衣服,当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小孩只要穿羊毛衫时,学生肯定会很惊奇,会问“为什么”,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问题给学生讲讲这两种气候的差别,并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很显然,这样的提问能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很轻松地就掌握了知识,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当然,选择的一般案例必须凸显问题本质,但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也要避免以偏概全,注意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二、落实思维训练
  “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形成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思维过程,是不断反复思考、比较、分析、联想、判断等思维操作,所以,学生体验原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才是学习价值之所在。教师一般通过设计问题,搭设思维发展的平台,帮助学生得出最终结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问题链和学生的思维链要吻合,教师能否调控好这两根链条,这是保证顺利进行思维活动的关键[1]。第一阶段,教师用问题引导着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当教师“扶着”学生走一段后,就可以逐渐“放手”。第二阶段,教师提出问题或设置问题,告诉学生一个思维方向,再由学生自主规划思维过程,并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不同的见解,赋予其思维的开放性。
  三、迁移能力的培养
  “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一般规律能够具有生命力,体现在对现实问题的指导价值。从高考题的特点看,高考题越来越体现学科的价值,即学科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地理教学需要由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向地理生活能力、形成核心思想方向转变,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成为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因此,学习地理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例如,教师为大家讲“气候”时,给学生出示了这样的问题:“冬季,芳芳参加冬令营,进行长途旅行,路线是:伦敦——马德里——阿尔及利亚的贝沙尔——科特迪瓦的阿比让,请问她到各地所需要的物品(雨伞、毛衣、厚T恤、裙子和防晒霜)有哪些?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提问,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教师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导入新课:“我们学习这节课要准确地安排随身携带物品,需要了解世界上不同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受这种好奇心的驱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并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做好了接受新知识的准备。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教师把学科知识逻辑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心理逻辑的能力[2]。教师对地理思维创造性、广阔性、深刻性的把握,决定着能否培养出知识丰富、思维敏锐,并具有创新性的人。教师要智慧地帮助学生开启地理思维模式,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实效,而且能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思维|教师|学生|地理|问题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