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在创新中平稳发展

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一共有七套,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其中重庆和四川是首次单独命题。就这七套试卷来说,各有其特点,但就总体来说,都可以体现出今年的高考与往年相比,呈现出在创新中平衡发展的态势。

一、试卷结构保持稳定,做到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一)从七套试卷来看,政治部分三科分值分布如下:(上海卷是文史类的综合,里面也有理科题目,这里不计算其三科的分值)

全国卷

全国卷

北京

天津卷

四川卷

重庆卷

经济常识

36

44

38

43

38

36

哲学常识

38

32

36

34

32

36

政治常识

26

24

26

25

30

28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经济常识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一般都超过了35%,哲学常识所占比例居中,政治常识所占比例最小。结构与前几年相比具有一致性。

(二)从题型上看,试题形式多样,有计算题、漫画题、图表题。全国卷Ⅰ第2425题则以活泼的趣味智力测试形式出现,考查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与前几年的试卷也是保持了一致性,但有所创新。

总之,今年试题的总体特点是“稳定”。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命题思路未变。依然“以能力测试为指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考试的目标仍以学生学习能力考核为主要目标,着重考核学生通过文字材料以及图表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试卷的结构及题型相对稳定。但也有所“创新”:如全国卷Ⅰ选择题3435题的引言材料采用了表格形式、29题采用了古诗词、主观题38题由柱形图取代了传统的表格材料。

二、从知识点上看,都注重了对课本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落实基础。

全国卷政治试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常识部分有商品的价值与价格、货币职能、银行的职能与税收的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企业、对外开放等;哲学常识部分有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内外因辩证关系、理性认识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人生价值观等;政治常识部分有民主的阶级性、国家职能、国家机构及其组织和活动原则、国际关系以及外交政策等。

全国卷政治试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常识部分有企业的经济效益、股票价格、商业银行的业务、家庭消费、正确的消费观、发展农业的措施等;哲学常识部分有联系的观点、实践与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等;政治常识部分有国家职能、国家机构及其组织和活动原则、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国两制”、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等。

北京卷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常识部分有影响价格的因素、企业经济效益、发展农业的措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家庭消费与投资等;哲学常识部分有矛盾特殊性、量变与质变、整体和部分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联系、价值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实践与认识、认识的深化、矛盾分析法等;政治常识部分有政府职能、人大代表的权利、国家安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等。

天津卷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常识部分有科技对“三农”的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商品、货币、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对外贸易等;哲学常识部分有合理想像与创造性思维、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趋势、人生价值、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提倡诚信、一切从实际出发等;政治常识部分有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国家机构活动原则、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等。

四川卷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常识部分有股票价格、债券与股票、分配制度、商品价值量、消费者权益、财政的作用、国家宏观调控、科技对经济的作用等;哲学常识部分有人生价值、内外因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合理想像与创造性思维、实践与认识、发展的原理等;政治常识部分有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政府职能、“一国两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等。

重庆卷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常识部分有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价值规律、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消费对生产的作用等;哲学常识部分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发展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活动等;政治常识部分有政府的职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主权国家的权利、民主党派、国际政治新秩序等。

上海卷重庆卷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常识部分有发展农业的措施、财政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税收的调节作用、等;哲学常识部分有合理想像与创造性思维、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与认识等;政治常识部分有国家职能、综合国力的竞争等。

这些知识都是考纲中的主干知识,也是课本中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可以说今年试题仍然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且突出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在知识点的考核上做到了在创新中平衡发展。

三、从对热点的考查来看,都能引导学生关注重大热点。

全国卷Ⅰ第28题关注农业税的作用,折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点。2930题着折射中国传统文化;31题关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大家非常关心的歌手丛飞为切入口予以关注在情理之中,也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取向;32题隐性切入考察美国的民主政治;33题直接考察“十一五”规划,考查国家宏观调控也一点不感到意外;3435题通过对人们收入有明显作用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折射了国家关注民生的政策。38题作为考生最为关注的主观题将视角放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热点中的热点绝对在情理之中;39题的第67问关注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也是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另外,全国卷Ⅱ考查的热点问题有“三农问题”、“十一五”规划、青藏铁路等;北京卷考查的热点问题有和谐社会(效率与公平)、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天津卷考查的热点有农业税的取消、自主创新、科技强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等;四川卷考查的热点有国家宏观调控、科技强国、农业、自主创新、“一国两制”、党的建设等;重庆卷考查的热点有国家宏观调控、“一国两制”、农业;上海卷考查的热点有荣辱观、社会主义新农村、消费税的调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创新型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而言之,今年的时政热点非常多,高考的试题都是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以及长效热点,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透视、解决现实问题,引导考生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生活,真正展现了政治试题的独特之处。试题在重视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也注重以重大热点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了解,在这一点上同样做到了在创新中平衡发展。

四、都贴近时代,注重能力的考查。

七套试卷中都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取材和设题贴近学生学习实际。

(一)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例如天津第24题好多学生觉得不好选择,其实题中就有有效的信息:“有一种微生物能清除土壤和农产品的农药残留”。

(二)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多试题都给了明确的指向性:运用……知识回答、或者体现了……原理,这些都是为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如全国卷Ⅰ第38题考查我国能耗的增长;全国卷Ⅱ第27题考查家庭消费结构;四川卷第39题第6问考查科技的发展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启示;重庆卷第38题分析消费行为等。

(四)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如全国卷Ⅰ第38题(3)小题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强调一面,否定另一面。又如四川卷第39题,这道试题所给的材料,既有文字材料,又有柱状图表和数字图表,需要考生具有从文字材料、图表材料中获取并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并联系我国实际才能对试题中的第六问、第七问作答,显然需要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带有综合性。
四、关注人文精神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关注现实生活,弘扬人文精神,是近年来高考改革的一个突出特色,这一特点在今年的文综政治试题中也有体现。如全国卷Ⅰ第31题以“丛飞先进事迹”、全国卷Ⅱ以炫耀性消费、四川卷以王选事迹、重庆以节约、天津以王选和黄禹锡的对比为话题引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上海卷以创新、天津卷以科技对生产的作用为话题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全国卷Ⅰ第38题引导学生树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意识、第39题引导学生树立对外开放意识等;另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等诗词、“居安思危”的思想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髓,闪耀着人文的光辉,给人以美感。

五、贴近现实生活,试题切入点独特。

例如全国卷Ⅰ2425题的材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以其作为考试的切入点考查书本知识非常新颖,亲切;26题也是对人们经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理解;38题的设问尽管并不新颖,但是其设问从经济学、哲学角度上直接、全面的考查了这一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39题的第6问没有从人们习惯的目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来提问,却把现实与历史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出文综考试的综合性,让人耳目一新,这也反映了今后文综考试的方向。四川卷对知识的考查几乎都是设置在具体的情景中,注重考生的灵活运用。如对股票、债券知识的考查,是放在某人持有股票,购买债券的情景中;商品价值量的考查是放在海信集团自主研发芯片的情景中;消费者权益知识的考查是放在先生在商场购买商品的活动中等等。这就避免了死记硬背,凸显了灵活运用。

总之,七套试卷题目命题上活泼新颖,融探索性、趣味性与开放性于一体,做到了在创新中平稳发展。

六、自主命题的试卷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如:2006年重庆和四川的文科综合是自主命题,它和北京的、上海的全国的高考试题既有一定的差别,又在大方向上保持了一致性。当前,高考试题的改革正在实现多样化、个性化色彩,它反映了事物发展,也反映共性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教育水平,所提出的发展目标不应该是整齐划一的,应该具体的地方发展情况和具体的文化氛围进行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改革,包括试题改革和制度改革。从高考试题的创新和平稳发展入手,这是高考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

又如:北京卷表现的方式是把热点、重点问题组成连选题,它不像全国卷I那样强调知识面覆盖的宽度,它更侧重于在一些重点和主干知识上要求学生的理解深度,比如2426题讲宏观调控方面,引出一个公式和理科知识是相结合的。也就是说,经济效益的提高有若干因素,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性因素,这个问题的选择得需要同学思考,如果技术因素不变,它的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如果技术性因素变化引导了其他要素,它的消耗降低则是一种集约性的,这个题的考察理论上来说,属于文科结合式的。2526题连续三题都是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引导考生去分析宏观调控的要素,以及它的方法和具体操作中自己可以选择的方式等。2728题则是涉及到政府管理方式转变,政府管理方式转变主要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现在体现的人本价值,也就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这些方面试题和答案涉及到管理方式、管理者和监督者的相互关系。2930题涉及到家庭消费与投资的选择,这也是当前特别是在大城市当中,居民所关心的一些问题。

命题思路最近几年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从2006年命题的情况可以看到2007命题总的趋势。针对近几年的高考情况,预测2007年考查的重点知识将会有:

经济常识:企业经济效益、国家宏观调控、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消费与投资、商品价值量、银行的业务;

哲学常识:人生观与价值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发展观、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实践与认识;

政治常识: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一国两制”、国家机构活动原则、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核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主观题。同学们一定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并放到热点时政中进行分析。

预测2007年的考查趋势是:继续保持紧密联系实际,但又不失时政化的特点;考察的重点将仍然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等核心内容;题目将继续朝着灵活性和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分析题提问的角度将更加新颖,发散式的提问将会相对加强。

作者: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中学 付凤萍 433000

电话:13477512592      邮箱:xtyzffp@163.com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分析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