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正文内容

重视毕业班优等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有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大约有28%的人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为4%。如学生间的多种攀比,反映出青少年身上扭曲了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也有的学生不合群,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认真,缺少责任感,性情孤僻、任性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而且构成了种种事端乃至恶性事件的心理条件。有专家指出:我国已进入了一个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对于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他们面临着由九年义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的过渡,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有压力型,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较大。人际关系紧张型,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抑郁型,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焦虑型,心里烦躁不安。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初中毕业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对于毕业班中的优等生来说,他们也同样承受着这样的综合压力,而且承受的压力远比我们旁人能感觉到的要大。

在我经历的一个毕业班中,就有三个较突出的关于优等生心理问题的例子。

1、涛哥是我们班上一位德行兼备的优等生,待人谦恭有礼,遇事礼让三先,文学功底好,英语演讲得到全校师生一致好评。在教师眼中如此优秀的一名学生,却得不到班中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同学觉得他太做作,太表现。但班级同学也始终还算是团结,愉快的到了初中学习的最后一年。在进入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涛哥的心理问题爆发地显现了。模拟考试结束后,他的成绩出现了“乾坤大挪移”,好多同学还有老师都想不通,怎么会这样?找他谈话,帮他分析问题,但都被他很“友善”地谢绝了。接下来他常请病假,不来学校上课。在和家长的联系中,了解到他在家里表现出来的叛逆,拒绝上学,甚至跟父母说,他不想参加中考了。在中考前的10天,父母陪着他去兜风,去西湖散心。看淡成绩,看空考试。最后他总算是来考试了,但成绩没有我们期待的那样正常。

2、小杰同学是我班中一位不太声响的男孩,为班级同学做事倒也勤勤恳恳的,就有几位好伙伴时常跟在身后,以他为范。在中考时考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我和任课的老师都没有觉得他有什么考前心理问题,只是模拟考后的课堂上,发现他有点懒,课间和放学后,也有同学反映他和好朋友玩纸牌。对于这样的表现,我也不觉得是什么大问题,孩子成绩本来就好,借玩牌来放松压力也不是说不过去,只是欠妥当。他家长在家长会后来问孩子表现时,我也如实相告。在中考后,和他家长的聊天中才得知,原来小杰也是在那时表现出了他的心理问题,很强烈的叛逆。只是在学校他要维持一个好学生的样子,不便“发作”,只能是“小打小闹”。还好他的妈妈也是一个班主任老师,及时地捕捉了蛛丝马迹,连续一周都带他饭后散步,讲她手中的学生的故事。小杰也终于释然,没有被这样一次中考压倒。

3、小雨是我班上一个性格活泼的女孩,爱笑,也经常和成绩拔尖的旁座共同探讨学习,我们都觉得像她这样的女孩就是“没心没肺”了,应该是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的。可还是有例外。在和她妈妈的交流中,发现她妈妈很在意女儿的一言一颦,情绪也跟着女儿的改变。在班上,有老师说,“这么简单的题你们都要做这么久,我看这中考你们班……”小雨不管是做出了还是没做出来,她就会觉得难过,她觉得老师太打击她了。在课堂中,老师只要是举了关于学生前途的反例,类似好孩子没有考得好分数、发挥失常、考试题型有变而不适应等,她情绪就会很差。但她这样的差的情绪只表现在她妈妈面前,却不表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因为她知道其他同学都不会把老师举的这样的事例放在心上。

一、优等生存在的问题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究竟怎么了?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这也不是偶然。

从优等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上来看,他们存在一些共性:1、优等生成绩好,一直以来的成功让他们害怕失败;2、他们都极其重视很重要的中考的成功,有点中考成功了比生命还要贵的感觉3、他们因为紧张、焦虑的心理而表现出来的情绪或者叛逆行为不会表现在班级同学和老师面前,而表现在他们最亲切、最信任的亲人面前。

在这几名学生中,他们暴露出来的偏差主要体现在:

1、悲观脆弱。优等生总是将自己摆在最高的位置上,一旦遇到困难或失败,从最高处跌下来,不愿面对事实,出现心智脆弱、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甚至自杀的心理。

2、学习目标过高。优等生往往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于最高位置,都追求名牌重点学校。不愿出现事与愿违,就不断给自己增加压力,造成沉重的思想包袱。

3、焦虑心理。家长的期望、教师的期望、升学的压力就像一座大山重重压在优等生身上。面对如此大的压力,优等生担心自己失手,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一旦压力得不到缓解,由紧张转化为焦虑、郁闷,甚至一次次的失利会使他们一蹶不振。

二、成因分析

1、优越成性。优等生从小生活在“表扬”声中,从家到校到父母同事前,已经习惯了别人仰视的眼光,被捧在手心的感觉。对他们的要求,家长从来都是言听计从。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觉得家长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在遇到强大的压力或者因为不可预见的结果而焦虑时,缺乏自信,他们就会选择在家长面前暴露。

2、多方对考分的追求。优等生是家长的骄傲,他们对这些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并把学习定为他们的最高任务。优等生是学校、老师的骄傲。“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能得到高分的学生自然得到了老师的偏袒,而这偏袒也加大了优等生的心理压力,为了这份偏袒的感觉,他们“唯分是尊”。还有我们的高校录取,能在优惠政策下受益或者在被高校选中的,也是高考分的学生。这样就给优等生又加码了。

三、探讨解决方法

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受到的心理困扰明显,心理矛盾突出,认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1、善于观察,及时沟通,了解优等生的内心。

有句 广告词说:“沟通从心开始”。可见,解决心结的办法最好从心开始,从沟通着手。但与优等生沟通不是单方面的事情,还应综合家长、优等生本身、教师三者进行沟通。

首先,与优等生心与心交流,教师不要被优等生表面上的乖孩子所迷惑,要用细心去观察关注藏在他们背后的缺点,然后巧妙地利用时机与优等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捕捉他们的缺点,针对缺点进行教育,并用爱的语言去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其次,与家长沟通。转变家长的观念。教师首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双方彼此了解优等生的情况,达成教育共识,让家长学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同时,教师要使家长转变对孩子的溺爱、宠爱,过高的期望等事事包办的教育观念,走出教育盲目,把持爱与严的度,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宽松的生活环境。

2、保持积极的心态。

优等生在这个学校是天骄之子,但当他们走出这个学校时,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学校外面的人才济济,正所谓“天外有天,山外有外”。班主任应引导他们看世界,走出“唯我独尊”的小世界,放下一时的成败感,接受随时可能会来临的失败与挫折。积极引导优等生寻找新的办法与思路,在新的环境中寻找新的发展,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的环境,并且具备一颗永远向上的心,无限的勇气,那么在他的前面的阻碍渐渐离他而去。此外,班主任还应教会优等生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生活,

3、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传统教育观念下,评价好、差学生的标准局限于“学习”一个方面,只要成绩好就被划分为好学生。而性情好、劳动好、体育好……的学生却因为“考试不好”而其他方面的“好”也变得不值不提。这样的观念打击了“差生”的学习热情,也让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迷失了正常发展的方向。班主任要给予优等生适当的表扬与批评,以免挫伤他的自尊心,合情合理的评价,既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并发扬光大,也看到自己的不足,认真克服它,这样优等生的心理包袱自然就会放下来,轻装上阵。要注意的是,班主任的评价要秉着公平的态度,不能因为他是优等生就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或者对优等生严重处罚。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德育|教育|管理|不详|班级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