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2006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分析

1、试题情况
今年高考政治江苏卷与去年相比,在题型、难度、江苏特色方面基本上保持了稳定,与老师的平常复习要求有比较好的一致性。也比较好地体现了政治考试大纲的导向作用。。稳定是相对的,仔细比较、分析2006年高考政治江苏卷,仍有一些值得肯定的特点和变化,把握这些特点和变化,有利于2007届高三复习。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以及时事政治的比例与去年大体相当。
表一:2005、2006年普通高考政治科(江苏卷)分数比例
项 目
经济常识
哲学常识
政治常识
时事政治
合 计
06
05
06
05
06
05
05
06
05
选择题Ⅰ
18
16
12
12
4
6
14
14
48
48
选择题Ⅱ
12
12
12
9
3
6
27
27
简 答 题
9
9
9
9
18
18
辩 析 题
10
11
10
10
20
21
论 述 题
12
12
24
6
18
36
综合探究
6
19
合 计
45
49
46
56
32
31
14
14
150
150
上表充分说明,今年我省的自主命题在许多方面延用了以往的全国卷与去年江苏卷的规范与要求,从而保证了高考试卷的相对稳定性。与去年相比,不同的地方是在内容上经济常识减少了4分,哲学常识减少了10分,政治常识增加了1分,另外还增加了一个新题型综合探究题。
2、难度系数:
2005年为0.649,今年比去年略高。应该说今年的高考试卷大体难度相当,属于适当微调。
3、试题特点
2006年高考政治试题从总体上来说,一是重视基础,二是关注社会热点,三是体现江苏特色。整卷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学科特点。
一、紧扣热点。
06年江苏高考试卷非常好地体现了高考政治不回避时政热点的特点。
(1)“消费税的调整”,在单选题15、16题将这一热点与哲学与经济学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考。
(2)“和平发展道路”在不定项35题中利用这一热点考查政治常识关于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
(3)“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热点以华西村为背景考查哲学观点的应用。另外又以这一热点为背景考查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图表题的形式考查。
(5)“开门立法”与人大的立法权、政治文明的考查有机结合起来。
(6)“禽流感”这一热点与哲学观点的应用结合起来。
(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综合探究这一新题型结合起来。
纵观今年各地的政治高考试题,对当今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仍然是投入了较大关注,密切反映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体现了政治试卷特有的政治思想功能。
二、依纲据本,注重双基
今年江苏省高考试题均依据《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政治考试要求及考试内容》,立足于政治学科中的“双基”,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核。试卷中的选择题大多使用了与书本有关的知识或直接来自教材的内容。对富有时代气息的与时俱进的东西在试卷中均得到了恰如其份的体现。试题把握住考纲变化的特点,把握了高考内容和形式的变化的针对性,如考纲中涉及经济常识的新增考点“兼并与破产”在选择题中涉及,另外考纲中涉及的新增形式“综合探究”在39题中单独以一个新的题型出现。
三、强调核心考点和对教材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考查
2006年考试大纲中确定的考试范围包括160多个考点。这些考点构成了政治学科高考能力考查的基础。根据2006年高考政治江苏卷来看,所谓核心考点一是指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始终坚持的方向和原则,如第8题党的领导,第9题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二是与近期党和国家特别强调的时政直接相关的考点,如辨析题中的“开门立法”,选择题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平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是新增的考点,如“兼并与破产”问题;四是易混易错问题,等等。。
四、重视实际运用。
200年江苏政治卷在强调基础、关注热点的同时,十分重视实际运用,不少选择题题干设计了的鲜活的背景材料,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理论与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学生的审题和答题的要求,注重了对考点选择性运用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特别是第39题,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和方向,是全卷的一大亮点,值得充分肯定。这也使得问答题的灵活性比去年有所提高。
五、呈现形式活泼,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
立意准确,指向清晰;用语简洁,科学规范;设问巧妙,新颖多样;呈现形式活泼,贴近学生实际;渗透课改理念,彰显人文色彩;集趣味性、开放性、探究性于一体,是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的诸多亮点。如34题以“某中学生在家上网时发现某网站载有损害国家、民族、 严的内容,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及时查实并依法查处了有关当事人”为背景,“运用政治常识分别说明该中学生和公安机关行为的依据”,可谓立意准确、设问精妙;又如39题以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为背景,要求为中学生设计一个行动方案,并简要说明实施行动方案的意义,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又渗透着课改理念,可能是今后高考命题改革的一个方向,可谓构思精巧,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另外材料的选取十分广泛,既有具体的事例,也有名人名言,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还有漫画题一题。
全卷传递出的信息是,学生只要平时注意扎实掌握课本知识,切实打好基础,注意理解教材上的基本概念、观点与理论,注意提升基本能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解决社会问题;注重常规训练,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等,还是能够考出比较理想的成绩。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分析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