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校本课程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20世纪末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体制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国家出台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使得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也就是校本课程。本文仅探讨校本课程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问题。

一、什么是课程

课程问题是每一级教育机构都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对于什么是“课程”,人们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不同的人对于课程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统计过课程的定义,多达几十种,甚至有人认为课程有一百多种定义。“课程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意为‘跑道’。在学校教育中,其原始含义是指学习学科内容的进程。”1

以下是几种关于课程的说法:在西方,夸美纽斯最早提出“课程”一词,他认为课程是学校中所有的学科。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经验。美国学者舒伯特在其著作《课程学》中归纳了课程定义的七种说法。我国关于课程定义的说法,大多数人比较认同的有以下几种: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提出“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如中学课程、小学课程。狭义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地理课程等。”2有学者认为“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3教育大辞典认为“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4还有学者认为“课程是在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引下,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人计划性能、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5由于本文只是研究校本课程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以本文中的课程,仅仅指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开设的所有科目。

二、我国校本课程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发生了教育民主化运动,这为提出校本课程提供了外部动力,这是校本课程产生的外部因素。从校本课程的另一个关键的内在因素——教师来看,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使得学校有能力开发出质量较高的校本课程。

我国刚刚建国的时候,一直借鉴的是苏联的教育思想,从而建立了分科课程和教学模式。“从建国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大多数时间内采取了中央统一管理课程政策,全国大多数地区实行一种课程计划,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关课程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中央集权性。”6 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开始贯彻“一纲多本”的课程政策。199632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明确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从这时起,地方和学校在设置课程、安排课时等方面就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在1999613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规定了“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统一的要求,全国的学校都必须贯彻。这种课程具有绝对的强制性。地方课程是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开设的符合当地教育需要的课程。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的课程,这种课程能够发挥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使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

2001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随后发表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可以开发或者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同时,教育部引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决定》和《纲要》这两个教育纲领性文件开启了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大门。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开设的校本课程与我国的校本课程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澳大利亚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其中一个特点是,其校本课程开发是‘选择或改编而不是新编’,其开发的理想状态是一个由师生、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的持续的动态的过程。”7日本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是在“综合学习的时间”开展具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另外,还设定有特色的学科,创造性的编制学校课程。而我国的校本课程主要是集中在活动课和任意选修课方面,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喜欢与否,来决定自己是否上这门课。伴着新世纪的钟声,我国许多学校开始了对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广大教师也对“以校为本”和“参与课程开发”的发展策略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期待。

三、校本课程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许多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施的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学生的智力和身心都能得到发展。比如“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在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体的先进理念,实行民主管理、群策群力、大胆创新、求真务实,在两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显著成效。”8该学校为了弥补现行体育课程教材的不足,自己开设了独轮车、四驱车、滑轮、篮球、排球邓校本课程,充分重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的观点,这种观点里面能够显示出一种广义的课程资源观点。许多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认识到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以及社会中的植物园、博物馆、社区实践等等资源,把其中可以为教学所用的五彩斑斓的课程资源内容都纳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系中。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而且学校周围的地理环境也各不相同。如果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那么就能开发出具有地域性的校本课程。比如浙江省萧山九中开发的校本课程《沙地文化》和进化二小的《走进梅乡》,就是充分依托于学校周边的独特环境。其中萧山九中所在地区的沙地,那里沿袭下来的独特传统很多,许多风俗都和当地人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像其课程中的围垦精神、沙地花边、沙地民宅等等内容都是学校老师和学生经过实地调研总结出来的。该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在当地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后,许多学校都纷纷来这里取经。进化二小所在的“进化镇1998年被命名为‘浙江省青梅之乡’, ‘十里梅海’是当地非常有名的景观。另外当地还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梅乡文化。”9所以这个学校确立了以进化镇的地理、文化、历史等资源为载体的指导思想,开展基于梅乡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其课程《走进梅乡》涉及了梅乡的地理、历史、经济、人物、旅游、文化、特产以及梅园管理等内容。这个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运用了当地的地理资源——梅园以及其悠久历史下产生的梅乡文化,特点非常鲜明。

民族体育文化是人文地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效果也会非常好。比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心小学,注重挖掘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开发了民族体育校本课程,这个学校整理创编的赛威呼、双飞舞、推铁环、绫球、角球、狩猎等16个满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列入了小学六个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计划,开发了具有满族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这个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个地区的少数民族——满族的体育传统。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像西部地区的三秦文化、关东文化、青藏文化、西域文化和陇东文化等等都有自己的特点。以陇东地区为例,这个地区历史悠久,像古化石、秦长城、北魏石窟、宋佛塔等等文化古迹特点鲜明。另外这个地区的“民间四绝”——剪纸、皮影戏、民歌和陇东道情,都融汇了陕西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这种人文地理资源是可以作为陇东地区开发文化校本课程的素材的,而这种本土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了解、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从而可以使地方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还有的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充分利用已经在学校里形成的校园文化。比如一些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EPD教育委员会旗下的EPD项目学校,他们就充分利用参加这个项目的契机,在校园中形成一种环境保护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江苏省徐州市民富园小学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学校里,他们把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非常受人关注的问题——环保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注意渗透环保教育。这个学校四年级绿色植物小组的学生尤其对花木扦插培植有兴趣,学校就以此为突破点,请专门的教师开展讲座,做剪枝示范,使学生学到一门实用的技术,能够感受到与其他课堂不同的快乐,在生活中就会自然而然地爱护植物。

四、结论:

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是非常多的,有校内资源中的教师、图书馆和校园网络资源等等,校外资源如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社区资源等等。应该说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可以利用的地理课程资源时非常丰富的,关键是学校自己如何利用这些存在的资源,如何把它们整合到校本课程开发中去。

如果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能够考虑到学校所在地区人文地理的特点,从多角度着眼,比如地理区位优势、民族文化优势、独特的民俗风情等等,找到自己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就很有可能成功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本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仅仅是通过几个学校的例子,通过各自不同的着眼点,从地理的角度,剖析了从地域优势、民族体育文化和地域文化三个方面他们是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的,希望能为一些学校以后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时提供些许思路。

参考文献:

1 廖哲勋 田慧生主编,课程新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月版, p30

2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p156

3 王策三 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p202

4 《教育大辞典》第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p257

5 廖哲勋 田慧生主编, 课程新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3 p43

6 吕达主编, 课程概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10月, p306

7 金红,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05Z1

8 田冬主编,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M]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48月版 p1

9 方凌雁 俞晓东 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思路与案例剖析[J],教育管理, 20056

10 向文剑,本土文化校本课程——陇东本土文化的价值与思考[J] 中学语文 200501

11 构建乡土校本课程 绽放民族璀璨之花——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心小学 体育教 200504

12 开发校本课程 体现学校特色 刘孝广 小学教育科研论坛 200410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分析|复习指导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