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学案例分析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主题与背景

以新课程理论为基础编写的历史教材进入课堂教学已经八个月,这段时间,困惑始终伴随着课堂教学,其表现为:第一,课怎么也上不完,第二,课后作业学生在教材中如何也找不到;第三,教学目标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使课堂教学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结果是以前新课程的理论学习是“推”着教师改变教学思想,现在实践中新教材就是“逼”着教师与学生必须沿着新的课程理念构建新的教学与学习体系。

建立怎样的课堂学习体系,其实教材已给了我们提出来了,打开每节课的课后,我们可以发现的“课后练习”的字眼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探究学习总结”,其中“探究学习”就是对前面教学困惑的解答,所以没有现成的结论和答案,知识、能力、情感价值都存在于对课堂学习实践活动的主动体验,分析、运用、阐释之中,历史学习的目标在探索与研究中被发掘。它比单纯的结论更复杂,更具有塑造性,是我们课堂教学活动努力的方向,是新课程的主旋律。

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课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引入了探究学习的方式,并成为本节课能够举重若轻的关键。

●情境描述

本节内容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资本主义艰难与曲折的发展。

一、感受体验部分

在上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一课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目是:你是一名近代的普通中国商人,你将如何经营你的生意?根据作业情况和教学内容选出三名同学的作业在课上宣读。

吴波同学:我投资纺织业,先从外国进一批洋纱洋布,与同行一起研究,研究出其中的技术,在手工业生产同行中进行推广,将中国的土纱土布做的更好,把洋纱洋布比下去,再输出中国。(方案一)

周玉娟同学:我会开办一个轮船零件配制厂,原因是从经济实力和背后的势力,我都远远不如官办和外商,所以我不开轮船厂,赚小钱的办法实用保险,没有太高的风险,不会树大招风,受到排挤,即获取了利润,又立于不败之地。(方案二)

姚龙飞同学:我会开一家饭馆,要求我做的饭要味美而价廉,这样吃饭的人就多了,当然钱就来了。(方案三)

教师:同学们,请选出你认为最可行的一种方案,并说明原因。

在经过讨论后,同学们的意见是:

方案一,可行,但不能用手工业生产,因为手工业根本不能与机器生产抗衡这已被事实证明,还要有好的技术人员(全班44人,20人投票);

方案二,不可行,因为当时需要的资金大而且当时轮船主要控制在外商和官僚手中,普通商人是不能进入的(但仍有5票);

方案三:可行,但利润太低(10票)。

教师:同学们,你们选择是否正确,下面我们一起阅读教材,通过研究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再来评价。

二、分析探究部分

教师运用多媒体列表把不同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演示出来,请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把不同发展特点的原因填写进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教师:请思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学生:清政府放宽了投资设厂的限制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客观影响;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政府实行有利政策;

教师:为什么其发展只能是短暂的?

学生: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压迫下主要从事轻工业,无资金、技术、规模;帝国主义加紧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压迫;时局动荡战争因素;

得出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再回来重新认识前面三个方案。

三、学习运用部分

大部分同学选择的主要方案竟是方案三。

1.前两个方案在面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三面夹攻,更受到技术、资金和规模的制约,普通商人发展困难,前途渺茫。

2.开饭馆,收入稳定,虽也面临着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但相对来说一来民以食为天,二来技术资金要求不高,但面临战争以及物价飞涨的民国后期则也是维持生计,但总体来说较稳定。

教师:通过对这三个方案的评价,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学生1:国家无前途,个人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学生2: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独立的政府;

学生3: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起来是因为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我们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

学生:经济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会受到社会政治发展的制约。

教师总结:

教师: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夹缝中生存,不管如何努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都无法摆脱自己走向衰弱的命运,只有一个新中国才是人民的希望。

●问题讨论

1.让学生探究学习什么?从本节课看,学生探究学习的不是教材本身,而是在探究学生自己创设的一个假说,这个假说是由学生自己能力与知识构建的思维空间。首先教师让学生在课前用自己学过“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知识对近代社会经济情况进行了一个总结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假说是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而课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教师角色是引导对自己的构建假说进行积极的论证、解释和评价。这说明探究不是发现,它首先有学生未知目标,其次是学生对教材、对知识的研究过程。

2.让学生如何进行探究学习?这是一个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本节课中,学生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对未知结论的论证中,历史史实是鲜活的,我们所有的历史结论、线索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能让历史重演让学生去感受实践,但可以创设“重返历史”的情景。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以实践者的身份进入真实的历史情景,让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历史,再通过分析教材建立理性的平台,最后,学习运用理性的知识印证感性的体验,完成探究学习的过程。

●诠释与研究

据《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研究”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究”则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研究”是展示的是科学工作的严谨、稳重,而“探究”则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具有生气和动感,也更反映了新课程的两大理念即创新与实践。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探究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探究学习是学生主动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新版历史教材所提供的就是一种探究学习的平台,它要求在教学中展示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维过程,而不是教材本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通过探究学习把所有的知识、能力和情感都被调动起来,通过假说的提出,让去收集证据、交流、评价、解释论证,在过程中提升

自己的认知水平,形成科学的观念,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却学会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材不再是研读的“圣经”而探究的素材和工具,结论不再是单纯刻板的说教而成为研究的成果,使用的论据。本次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假说,让学生以现代人身份介入历史生活中,从而知识在体验过程中得以“复生”,能力在分析研究和理解运用过程中得到锻炼,学生的情感与价值围绕着整个学习过程得到发展,最后使其思维空间得到极大拓展。

回到前面我们开始的困惑,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问题在于我们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上,而探究学习所提供的是让我们走下“讲台”,成为学习群体中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探寻历史的魅力。

自己的认知水平,形成科学的观念,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却学会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材不再是研读的“圣经”而探究的素材和工具,结论不再是单纯刻板的说教而成为研究的成果,使用的论据。本次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假说,让学生以现代人身份介入历史生活中,从而知识在体验过程中得以“复生”,能力在分析研究和理解运用过程中得到锻炼,学生的情感与价值围绕着整个学习过程得到发展,最后使其思维空间得到极大拓展。

回到前面我们开始的困惑,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问题在于我们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上,而探究学习所提供的是让我们走下“讲台”,成为学习群体中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探寻历史的魅力。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新课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