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关于历史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附案例)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根据历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和能力要求,制定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须实施课程、课题和课堂三结合的方略。将历史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在相对独立的时间内,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以激学生研究之趣,领学生入研究之门;用专门的时间、明确的任务、交流的机制,进行课题式研究,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准备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即时研究,这就是课堂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只有将课堂教学过程变为了研究性学习的自然过程,研究性学习才算真正变为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目标 课程 课题 课堂 三式结合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开放的现实情境之中,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探索研究,以获得知往鉴来、自主人生的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活动。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传授为方式。这种学习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信息时代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如此,在学习方式上,只有采用以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基本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因为真正的科学研究只能是自主探究。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们认为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自觉的、习惯性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具有历史研究所要求的立场观点、方式方法的属性。因此,我们围绕历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和能力,制定了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即围绕获取史料和整理史料的方法和能力,研究史料的立场、观点及其方法和能力,表达研究成果的方式和能力等制定了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目标。

一、获取史料和整理史料的目标

1、能从不同形式获取史料

文字、文物、图片、音像、民俗、口传等

2、能从多渠道获得史料

图书馆、博物馆、历史遗址、当事人、互联网等

3、能按时空座标整理史料

4、能按史料特性整理史料

数据表格、图像归类、文义逻辑等

二、研究史料目标

1、识记史料、鉴别史料的能力

2、诠释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3、获取史料信息、评价史料的能力

4、应用史料、论从史料的能力

三、掌握史学理论目标(最主要者)

1、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能力

2、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的能力

3、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能力

4、运用个别与一般关系的能力

四、表述研究成果目标

1、口语表达能力

2、文字表达能力

3、模拟表达能力

4、电子动画表达能力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其过程和情感方面还有目标要求。因为这些目标要求是各科研究性学习所共有的,所以,在此没列出。

为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我们采用了“三课”结合搞“研究”的方略。

“三课”是指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三种类型:课程类、课题类和课堂类。课程类,是指将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采用集会讲座的形式,介绍史学研究的一般方式方法,介绍某些著名史学家研究某些史学问题的具体过程,介绍某些重大历史研究成果对时代发展的重大意义和重大影响;让学生自找科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们的传记性的书籍和文章进行阅读,从中编辑出他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小故事,并对此进行交流和评点。“指向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能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形成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导引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之门。这个课程,每学期安排1-2次讲座,每次讲座1-2节课时。让学生编辑科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小故事的时间,与其他学科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一样,都放在每周一节的研究性学习课中,具体科目由学生自己决定。

课题类,是指以历史学科领域内的某些特定问题作为专题,在开放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类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内容,可以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来源于教材内部,二是既来源于教材内部、又来源于相应的教材外部,三是除了来源于历史学科领域,还来源于非历史学科领域。因为历史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强,在研究某些历史课题时,往往要涉及其他学科,如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作为课题研究,就必然要涉及地理环境问题、人口分布问题等。所以在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类的学习方式中,必然要遇到第三种跨学科类型的课题。课题,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地方资源拟定;学生也可以自己拟定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组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利用每周一节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节假日时间,不受课堂空间限制,搜集、整理、研究史料,在某个规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方式交流成果。课题类研究性学习,每学期每个学习小组至少做一个课题,成果每学期至少交流一次。通过课题类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开辟了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通过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深化了学科知识,也学习了他科知识,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有利于达到前文所述的研究性学习目标。

课堂类,是指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是研究性的学习方式。目前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是学生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只有将研究性学习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研究性学习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课堂类研究性学习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教师是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整理出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历史问题,导引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二是在这一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因为开放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探讨历史问题时,往往会产生出相关的“奇谈怪论”、“神思仙想”。这些“奇谈怪论”、“神思仙想”未在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研究之列,对此,教师立即停止原来的教学“程序”,因势利导地针对学生提出的特别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类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能将教材作为一个平台,作为一个支撑,在这个平台、这个支撑上,师生互动,共同追求着新知与未知(下图左)。这与过去接受性学习不同,掌握教材知识就是目的。所以,教师是中心,教材是半径,学生只是这个半径范围内的一个点,再好的学生也不能跳出教材半径所画出的圈圈(下图右)。所以,课堂类研究性学习,对传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对传统的教材观,都提出了挑战。全面实现课堂类研究性学习难度很大,但只要决心长期尝试、坚持课堂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必然会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能达到上述的研究性学习目标。

如上所述,“三课”结合搞“研究”,实际上是把研究性学习划分为三类六种具体方式:一是课程类中的一种方式,编辑研究者研究的小故事;二是课题类中的三种方式,教材内的课题式研究、教材内外的课题式研究、多学科交叉综合的课题式研究;三是课堂类中的二种方式,研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

这三类六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从学生主观意识的角度看,它们之间是一种递进式的关系。课程式是激学生研究之趣,引学生入研究之门,学生基本上处于不自觉的被动状态;课题式是用专门的时间、明确的任务、交流的机制,在开放的空间中,促使学生搞研究,学生基本上处于自觉状态,并附有被强制的成份;课堂式在常规课堂中进行,学生被自然地引领到了对有关历史问题的研究之中,并能对自己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奇谈怪论”、“神思仙想”展开研究,所以,学生能始终处于一种高度自觉、兴奋不已的状态。久而久之,这种状态能使学生形成一种不需要意志力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也就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最佳状态。

上述“三课”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虽然有层次差异,但不等于说,研究性学习仅仅只要课堂式就行了。就目前而论,这是不行的。因为现在还有相当部分历史老师不知道如何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行政也还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让这些教师进行课堂式的研究性教学,实际上是一句空话,学生也会因此无法感受研究性学习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不作为课堂教学要求的“课程式”、“课题式”的研究性学习,这些老师在学校行政的要求之下,也许能做一些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学生也因此会多少感知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与做法。再次,应试教育的影响还相当大,现行的考试题中还难以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在考试升学方面还无法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在考什么学什么的学习规律的作用下,课堂式的研究性学习一下子也无法推开。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湖北省自2001年秋季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提出了“三课结合”搞“研究”的方略。由“课程式”激起学生兴趣(同时也能激起部分老师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再由“课题式”加强学生的兴趣,形成一定的能力(同时也能促使部分老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最后因此而渗透于常规的课堂教学之中,变为“课堂式”。两年来在宜昌市的实验表明,实施“三课”结合搞“研究”的方略不错,得到了全省同行及有关专家、主管部门的肯定和推广(2002秋,宜昌市召开全市研究性学习现场会,省教科所、教研室和教育厅的部分专家、领导参加了观摩;2003年秋,湖北省教育厅将在我市主持召开全省范围的研究性学习的现场会)。

注释:

①霍益萍 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课程·教材·教法》2000.11

②本处所拟定的研究性学习目标,较之上海所拟定的研究性学习目标有些区别。笔者认为,如此拟定的目标,更准确地反映了对研究性学习的界定。请读者参阅《历史教学》2003年第4期所刊载的上海《中学历史课程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目标纲要》一文

③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④张华《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本质》,《教育发展研究》2001.5

⑤滕永义《“三式”并举秩序渐进》,《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7

注:附几篇“课堂式”研究性学习案例供大家参考,详见人教网高中历史教学园地教学研究栏目(网址http://www.pep.com.cn/gzjxyj/index.htm),题目如下。

(一)教师准备的问题

1、“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的近代化”(湖北宜昌市十四中 潘建东)

2、该不该感谢“鸦片战争”?(湖北宜昌市三峡高中 黄璞)

(二)学生提出的问题

1、都江堰与葛州坝工程、三峡工程的比较(湖北宜昌市六中 王英姿)

2、评说“洋货”(湖北宜昌市二中 齐光环)

原载于《历史教学》9/2003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